比亚迪为何暴涨,比亚迪崛起的原因

tamoadmin 0
  1. 比亚迪2022营收净利创新高,新能源汽车龙头地位愈加稳固
  2. 比亚迪作为自主品牌的骄傲,为什么那么火?它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3. 王传福谈“比亚迪”名称由来,称怪名容易注册,这个公司是如何崛起的
  4. 十月新能源销量:特斯拉神坛陨落,比亚迪汉强势崛起

据2020年6月10日消息称,在当下众多汽车品牌中,比亚迪是首个市值成功破万亿的中国自主车企。这一信息毫无疑问是令人亢奋的,细数比亚迪初到27年以来,一路艰辛走到现在可谓是成功打了个翻身仗。尤其是从2021年开始,更是频频传出了好消息。不仅汽车销量对比以往幅度增长巨大,在新能源汽车创新领域上更是潜力十足。而这也看得出来,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自主车企在近些年来呈现火热发展趋势。但同样我们也不能自大满足于现有成果,因为在未来高端车的道路之上。依旧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除了要在车型和续航方面进行不断创新之外,想要实现升级转变,更重要的是做好售后服务,品牌汽车的网点需要更加健全,性价比还需提高。

之所以说高端车未来的路较为难走,最重要的原因受到经济的影响。尽管当下社会发展的非常迅速,不少家庭都实现了汽车梦,但是高端车的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广泛。而之所以这两年自主品牌汽车能够崛起,最重要的原因是相对于购买合资品牌汽车来讲,国内自主品牌在价格上更具有优势,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人均收入偏低,20万元左右的高端车确实是一般家庭所无法承担的。

除此之外,在新能源电动车的市场上,尤其是高端车领域,想要消费者从原本的燃油车转入新能源车还需要等待颇久。即使当价油价攀升,也并不能实现高端车主大规模转让电动车场。就拿奔驰举例来讲,奔驰也推出了S级的纯电车,可以在当前来讲也只是实验而已,在未来是否能够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还不得而知。

比亚迪为何暴涨,比亚迪崛起的原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最后受益于当前消费者购买能力的影响,不少豪车在售卖架上也做出了让步,尤其是在2022年凯迪拉克的售卖价,让车主们跌破眼球。如此一来,价格上差距较小的话,可能大多人会选择豪华品牌。所以自主品牌想要走高端路线也没想象中那么简单。?

比亚迪2022营收净利创新高,新能源汽车龙头地位愈加稳固

[汽车之家?行业]?上期我们横向解析了五家上市车企的财报(上篇传送门),本期我们将聚焦北汽、江铃及吉利、比亚迪、长城三家民营车企。虽然不是我们有意制造“综艺效果”,但净利润排名后五位的这些企业更受人们关注,其中北汽当前面临最大危机,董事长刚刚换届却面临净利大降、利润奶牛意欲效仿宝马增持股比;江铃净利润逆市大涨,哪个版块在崛起;三家民营上市车企则是中国品牌的代表,他们的经营思路和策略如何?如何应对大环境带来的挑战?带着这些看点,让我们走近本期财报解读。

■吉利:赚得不多但被资本看好

就上半年来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吉利汽车实现营收368.20亿元,同比下滑23%;净利润22.亿元,同比下滑43%。就净利润跌幅看,吉利在北汽、东风、广汽之后,业绩低于人们预期,财报发布当天其港股股价应声下跌。

股市对吉利失望,原因不排除这位优等生此前一直表现得很好,比如2019年全年,吉利以82亿元的净利润仅次于上汽和东风集团,在中国车企中排名第三;而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相比去年同期几乎是拦腰砍,但不能忽略的一个前提是,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车市几近停摆。

但资本市场与股市的反应不同,如多数机构给出的评级是买入或增持,技术分析指数给出的结论是买入。那么吉利为什么会被资本市场看好呢?我们从财报和最新公布的招股书中找找答案。

『上半年业绩未影响资本市场对吉利的信心』

首先,从财报看,吉利正开始多条腿走路。财报显示,吉利上半年各业务板块的收入占比为汽车销售91.21%、零部件销售7.64%、使用权及其他1.15%。很多媒体称,作为一家车企,吉利汽车销售业务占比却逐年下滑,吉利在走下坡路,我们却持相反观点。第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汽车市场逐步下滑,说明大家都在存量市场竞争,接下来的市场厮杀只会更惨烈,仅在此处恋战只会反噬自身,不如放大格局找到新生增长点。

第二,吉利找到了新生增长点,因为吉利多年的研发投入正在“收果子”,其中知识产权的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今年上半年收入4.2亿元,占比从2019年的0.44%增长至1.15%;除此以外,零部件的收入也在逐年提升占比,这说明吉利的盈利触角正开始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这除了增加自己在零部件定价上的话语权外,多领域布局也提升了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其次,吉利一直维持着较高的研发投入,近五年的平均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5.4%;其中财报显示,吉利今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7.21亿元,同比增长16%。这种魄力除了助力增加知识产权这一新盈利渠道外,也提升了自身竞争力,如今吉利已形成BMA、CMA、SPA和PMA四大全球化基础模块架构,造车效率不断提升。

再次,吉利是组织和资产管理的高手。对于资本市场来说,他们最担忧的是一家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体量越来越大但组织臃肿、体系紊乱,而吉利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库存周转率两个指标的综合表现相对突出,说明该企业的资产管理和运营能力较强。

最后,吉利在资本运作方面能力较强。比如吉利当前因即将登陆科创板备受关注,这一举动将进一步打开它在国内的融资渠道;而且国内上市后,吉利还将重启与沃尔沃集团的合并谈判,吉利汽车成为超级集团的可能性正在凸显。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此前一直在全球市场低调的兼并购(详见《疯狂兼并购?吉利这些年都买了些啥?》),而这并没有影响到主营业务的发展,且现金流相对充裕,如截至6月30日,吉利持有的现金及等价物约202亿元。以上信息表明这家企业对于自身的壮大不是盲目扩张,而是有着自己的节奏。

车市下行大背景下,吉利的车也不好卖,上半年总销53万辆同比跌19%,全年销量目标也由141万辆下调至132万辆;盈利规模也在下滑,净利跌去49%。但从上述分析中我们能够找到资本市场看好吉利汽车的逻辑,而这也是支撑吉利继续成长和壮大的基石。

■比亚迪:业务多元化,净利润逆涨超去年全年

比亚迪是唯一一个实现净利润上涨的企业。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营收为605.03亿元,同比微降2%;实现净利润16.62亿元,同比上涨14%,半年净利超过去年全年的16.1亿元。另外,比亚迪扣非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16亿元,同比提升24%。

从业务板块看,比亚迪上半年在汽车业务板块出现下滑,这源于比亚迪的汽车销量也受疫情等大环境影响,汽车总销量下跌30.45%至15.86万辆,但由于多业务均衡发展,比亚迪仍旧实现了盈利水平的逆市增长。这也是我们在看吉利财报时强调的,多业务布局更容易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资本市场也对比亚迪极为看好,在外界关注特斯拉市值飙升时,人们没看到,比亚迪的市值悄然间已超过了中国第一大汽车股--上汽集团。截至9月16日收盘,比亚迪市值达2875亿元,比上汽集团总市值多552亿元。

有人说,比亚迪作为一家车企,聚焦汽车才是主业。显然比亚迪并不这么定义自己,作为一家电池起家的企业,王传福2003年才带领比亚迪闯进汽车板块,随后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半导体等领域,今年还顺势生产了口罩和消毒液业务,比亚迪一直在多元化成长。这是因为技术出身的王传福在创新面前不会轻易认输且坚信通过研发能够打破技术壁垒,而如今独立分拆出去的比亚迪半导体板块,其市值已升至300亿元,证明了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和研发能力确实不容小觑。

在新能源方面,比亚迪在销量上出现大幅下跌,但比亚迪并不是个例。在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39.3万辆,同比下降37.4%,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企业陷入亏损,如北汽蓝谷净亏损18.6亿元,在业绩上给北汽集团造成了很大困扰。

不过比亚迪仍坚持对新能源板块的投入,如在合资公司方面,与戴姆勒合资的腾势继续亏损,今年上半年亏损1.06亿元,但比亚迪上半年仍追加了3.5亿元的投资扶持;同时与丰田合资成立的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正式注册成立,双方对等持股各占50%。就当前来说,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面临特斯拉这样的劲敌,但比亚迪长久地投入和努力仍承载着不少人的希望。

■长城汽车:崛起的皮卡和海外业务成亮点

通过别有新意的营销,长城汽车今年赚足了声量和关注度,不过这些软实力还未转化为业绩。财报显示,长城汽车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59.29亿元,同比下降13.17%;净利润11.46亿元,同比下降24.46%。

与比亚迪不同,长城如今仍倚重汽车业务,该板块的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89%,这使其业绩受到汽车销量下滑的拖累。数据显示,长城上半年实现汽车销量39.98万辆,同比下跌13.14%。

今年上半年,受益于皮卡解禁范围扩大,长城的皮卡销量突飞猛进,上半年海内外销量突破10万辆,同比增长37.5%,也是长城旗下唯一实现增长的车辆类型。同时得益于全球布局,长城的海外业务正逐步提升,今年上半年海外销售2.6万辆同比增长1.7%。

不过由于较为倚重汽车业务,长城汽车预计今年全年的业绩表现或受拖累,将2020年全年销量目标从111万辆下调到了102万辆,净利润也下调了6.5亿元至40.5亿元。不过长城也正试图拓展自身业务,如成立蜂巢易创、诺博汽车系统、曼德电子电器及精工汽车等零部件公司,今年上半年零部件销售收入也占到了总营收的4.61%,是长城旗下各项收入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板块。

■北京汽车:北京奔驰成支柱,戴姆勒增持风雨欲来?

在董事长换届的节点,北汽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北汽股份披露的财报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营收778.54亿元,同比下降11.6%;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净利润为10.47亿元,同比下降65.7%。

从表面数据看,北汽赚到钱了,可喜可贺,但事实却是,北京奔驰相关收入749.2亿元,占到了公司总营收的96%;北京品牌相关收入为29.34亿元,占比总收入4%。也就是说,北京奔驰已成北汽股份的主要支柱,且是唯一的盈利来源。因为北京奔驰今年上半年毛利198.65亿元,而北京品牌毛利为-18.34亿元,亏损依旧。

往年北京奔驰也是北汽的利润奶牛,为何说北汽当下处境就危险了呢?这是因为北汽集团前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曾与戴姆勒谈判,在合适的时机允许戴姆勒增持北京奔驰股比。而戴姆勒此时迫切需要北京奔驰。

一方面,戴姆勒最新披露的Q2季度财报显示,这家巨头第二季度净亏损约153亿元,亟需北京奔驰增加利润贡献填补亏损;另一方面,北汽当前正处领导换届节点,对戴姆勒来说,非汽车行业出身的新任董事长姜德义,或许没有执掌北汽集团14年的徐和谊铁腕,此时效仿宝马提升股比或是最好时机。

就当前来看,戴姆勒想要提升股比,或仍需要跟北汽长时间博弈,因为一方面,就当前业绩表现看,北汽比戴姆勒更需要北京奔驰的利润贡献;另一方面,据知情人士透露,徐和谊辞任董事长前给北汽留了后手,未来北汽可增持戴姆勒股份,以超越吉利成为第一大股东。若上述情况属实,北汽未来可在戴姆勒要求增持北京奔驰股比时增加谈判的砝码。不过对北汽来说,在二级市场收集超过4.69%的戴姆勒股份并非易事,但这对于北汽来说是不得不出的一张牌了,否则围绕自身的危机将来得更快更迅猛。

如今北汽除了萎靡不振的自主板块外,还面临海外品牌提升股比的棘手问题,这对于新上任的姜德义董事长和北汽集团来说都非易事。而按照国家发改委给出的时间节点,到2022年乘用车领域的股比限制将全面放开,前有宝马和大众分别增持华晨宝马、大众江淮股份至75%,后有放开政策支持,如今的北汽烽烟四起,每一步都需小心斟酌。

■江铃:营收净利双增长,且净利增幅最大

一直不被看好的江铃汽车,今年上半年的盈利却十分亮眼,是十大中国车企中净利增幅最大的企业。财报显示,江铃汽车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40.73亿元,同比提升2.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大涨252.98%。此外,扣除非经常性损益,江铃实现扣非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136.6%。

从各业务板块的收入情况我们可以看出,支撑江铃盈利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整车销量的提升,数据显示,江铃今年上半年实现整车销售14.12万辆,同比上升3.33%。江铃在财报中给出的理由则是:开源节流。除了整车销量提升增加了收入外,江铃今年还持续推动降本增效、严控费用支出;看来江铃对于今年车市的严峻形势有自己认识的同时,还迅速梳理了应对方案。

财报显示,江铃今年上半年将销售费用缩减了16.11%至5.92亿元;同时,研发投入也相应减少9.93%至8.24亿元。为了应对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不少车企都取了减少研发资金规模的方式,因为在疫情等导致的严峻形势前,保证公司资金流的正常运转是第一位。

总结全文:从上述财报分析可以看出,本期的北汽股份面临的情况不容乐观,除了业绩和销量双下滑外,合资公司股东也在虎视眈眈谋求提升股比,若戴姆勒等股东成功增持,将直接降低北汽集团的利润来源。而吉利、比亚迪和长城三家民营车企的表现相对优秀,依然是倚靠自身的造血能力良性发展,且三者的共同点还在于它们都在逐步扩大业务范围,寻求多条腿走路以提升抗击风险的能力,其中多元化布局的比亚迪今年上半年成功抵消了车市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净利大幅提升。江铃则通过整车业务的优异表现实现了营收净利双增长,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综合上期选手来看,这十大中国车企盈利各有渠道和手段,但就长远来看,需要提醒未能倚靠自主板块及主营业务盈利的企业,因为未来的市场竞争将更激烈、更透明,尤其是乘用车股比开放已成悬在多个国有车企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而努力提升自主板块的竞争力和盈利水平,才是对冲未来风险的最可靠途径。(文/汽车之家?宋爱菊)

比亚迪作为自主品牌的骄傲,为什么那么火?它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全球新能源销冠”和“中国乘用车销冠”比亚迪,面对市场的高期待,交出了一份上市以来近乎完美的财报答卷。

3月28日晚,比亚迪(002594.sz)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营业收入4240.61亿元,同比增9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6.22亿,同比增445.86%,扣非净利润156.38亿元,同比增1146.42%,各项核心经营数据均创历史新高。同时,规模效应和高价值车型的持续放量,也带动了比亚迪单车利润的显著提升。

2022年,在汽车行业面临芯片结构性短缺、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等诸多困难挑战下,用“所向披靡”来形容比亚迪,毫不夸张。

比亚迪以技术驱动产品量价齐升,加速攻占高端市场。通过刀片电池等核心器件自研自产,实现产业链垂直一体化供应,成本优化能力大幅提升,筑起最大化抗风险屏障,进一步稳固了新能源汽车领军者地位。

市场竞争程度越是激烈,越能淬炼出比亚迪的发展活力,无论是技术创新的原动力,市场销量和增量的底气,还是丰富的“爆款”产品矩阵,比亚迪的增长空间和留给外界的期待,还有更多。

市场规模效应显现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

在行业爆发式增长的背景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一骑绝尘,2022年全年累计销售186.35万辆,同比增长208.64%,其中纯电动91.1万辆,同比增长184%,插电混动94.6万辆,同比增长247%。

去年以来,比亚迪相继推出元PLUS、汉千山翠***版、海豹、唐DM-p、腾势D9、仰望U8、仰望U9等多款重磅车型,其中不乏“爆款”,例如汉家族全年销量超27万辆,成为B级+C级轿车年度销量冠军,唐家族全年销量超15万辆。中汽协数据显示,比亚迪2022年新能源汽车市占率为27%,同比增长近10个百分点,行业龙头地位愈发凸显。

在规模效应助推下,有效缓解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推动比亚迪盈利大幅增长。年报显示,比亚迪去年整体毛利率达到17.04%,较2021年提升4.02个百分点。其中,单车毛利达到3.67万元,较2021年的2.71万元增长35.42%,与此前车型集中在10-20万元价格带不同,2022年比亚迪新款汉家族、唐家族等售价达到30万元左右,汉家族单车成交均价超过25万元,腾势品牌售价上探至40万元,以此寻求更高的利润。

进入2023年,比亚迪增长势头依旧不减,截至今年第12周,比亚迪(不含腾势)的累计销量达到357278辆,超越了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之和343915辆,这是中国乘用车40年发展历史中,第一次由自主品牌登顶的历史性时刻。

基于王朝、海洋、腾势、仰望、个性化品牌“F”五大产品矩阵,覆盖从家用到豪华多方位、全场景用车需求,凭借领先的电池、电机、电控核心技术,比亚迪的产品力越来越强。随着2023年新车型的密集投放,市占率的进一步提升,以及高端品牌向高价位、细分市场拓展,比亚迪的营收利润和品牌溢价值得看好,并将更好地引领自主品牌崛起。

安信证券研报指出,2023年腾势N7、仰望U8、仰望U9等高端车型会陆续上市,高附加值车型销量占比有望提升、销售结构继续优化,有望带来更高的单车盈利水平。

全面构筑技术优势

“技术为王,创新为本”是比亚迪始终坚守的发展理念。早在2003年,比亚迪怀着“绿色可持续发展”初心进入汽车行业,逐步掌握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实现了产业链自主可控。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比亚迪依然焕发着科技创新的魅力。

对于技术研发,比亚迪从来都是大手笔,2022年累计研发投入高达202.23亿元,同比增长90.31%,已拥有超6.9万名研发工程师,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万项、授权专利超2.8万项,每天专利申请19件、专利授权15件,获得专利金奖4项,无论是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e平台3.0、还是CTB电池车身一体化等核心技术,都令比亚迪的技术护城河一步步加固。

DM-i超级混动作为比亚迪混动技术的集大成者,用43.04%热效率骁云发动机、扁线电机、功率型刀片电池等技术,实现1000公里以上续航、百公里4L亏电油耗的强大产品力,降维打击合资油车,将颠覆燃油进行到底。

纯电动e平台3.0用八合一动力总成、CTB电池车身一体化、800V高压平台等技术,实现整车架构平台化、核心模块集成化,有望进一步降本并支撑产品力向上。

坐拥数量可观的新能源技术“鱼池”,推动产品不断升级,比亚迪以技术实力不断引领科技创新。今年初,仰望品牌发布了颠覆性的“易四方”技术平台,拥有四电机独立控制、极限防滑控制、车身稳定性控制三大核心控制技术,可实现车辆原地掉头、高速爆胎控制、应急浮水等场景化能力。随着“易四方”技术的成熟与应用,比亚迪正式发布了全新百万级高端品牌“仰望”,今年还将推出专业个性化品牌(内部代号为“F品牌”),首款产品将聚焦越野领域。

此外,即将发布的重磅技术“云辇”系统也引发高度关注,据了解,这是比亚迪有关新能源汽车垂向智能融合的全栈自研技术。

当新能源补贴政策的红利退去,行业正从高速发展转入高质量发展,比亚迪的技术核心价值将得到充分体现,未来产品综合竞争力的强化必将为企业发展带来新动能。

加速出海拓展全球化布局

“出海”是比亚迪增长的又一亮点,自2021年开启新能源乘用车出海全球化后,比亚迪2022年加速开拓欧洲、亚太、美洲等多个地区市场,并跻身多个市场热销前列。

2022年2月,元PLUS(BYD ATTO 3)于澳大利亚开启预售,订单火爆;7月,比亚迪正式进入日本乘用车市场,携三款车型亮相;9月,比亚迪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汉 EV、唐 EV、元 PLUS三款车型,并于10月法国巴黎车展亮相上市;11月,比亚迪在巴西市场推出宋PLUS DM-i和元 PLUS两款车型;元PLUS在泰国上市引发当地用户半夜抢购,该车型在以色列更连续三个月蝉联单车型销量冠军。

另外在推动乘用车产业国际化方面,2022年9月,比亚迪全资投建的首个海外乘用车工厂在泰国正式落地,该工厂预计将于2024年开始运营,年产能约15万辆,生产车型将投放到泰国本土市场,同时辐射周边东盟国家及其他地区。

海外市场持续推进,出口空间广阔。截至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43个国家和地区,今年前两个月,比亚迪实现了去年全年近一半的海外销量,累计销量达到2.54万辆,增长势头强劲。

2023年,比亚迪将继续加速在全球市场的扩张步伐,1月份就宣布拿下印度电动市场40%的份额。有机构判断,2023年全年比亚迪乘用车出口有望突破30万辆,迈入世界级企业门槛

结语

2022年财报充分体现了比亚迪在核心技术、产品矩阵等方面的逆势突围能力,2023年在品牌向上、技术创新、规模效应,以及海外版图扩张等核心要素驱动下,比亚迪具备了继续高成长的潜力。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肥猫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王传福谈“比亚迪”名称由来,称怪名容易注册,这个公司是如何崛起的

首先,比亚迪能够这么火,是它不断努力创新的结果。坚持自主研发,价格合理,真正为中国人造车。所以受到了广大车迷的喜爱。比亚迪的汽车型号以中国的朝代命名。比亚迪汉、宋系列汉字的使用,激起了中国人的爱国之情。而且还给人亲切的感觉。其实在2017年以前很多人不看好比亚迪,这种观点的转变是从刀片电池和混动系统出现开始的。从那以后,比亚迪的车在中国越卖越好。

比亚迪混动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普及,一年销量赶超特斯拉多年的销量总和。新能源汽车的行业目前还在快速发展期,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拥有领先的地位,刀片电池让人们更加相信电动车是安全的。如今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已经做到中国第一。

其次,比亚迪的优势是性价比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汽车的性价比是重要的选车因素之一。比亚迪以超低的价格和丰富的配置,获得很多人的喜爱比亚迪的造车技术非常成熟。比亚迪发展到现在,它的电池制造技术已经非常的优秀。只有认真钻研技术的车企才会造出来好的汽车。而且电池是终身质保的,让顾客买的放心。混动系统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用车成本。

最后,比亚迪能够这么火这是因为它努力研究汽车技术,为人民造好车。用诚意来打动消费者的心。比亚迪电池是自己造的,连电控的芯片也能自己造。还有汽机上面的各种电子设备等等比亚迪几乎都可以自己制造。那个曾经让很多人瞧不上的比亚迪汽车,如今正被越来越多人所喜爱。比亚迪的崛起是我们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作为新能源汽车引领者,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让人骄傲的成绩。

十月新能源销量:特斯拉神坛陨落,比亚迪汉强势崛起

这个公司是在1995年的时候注册的,王传福说,刚刚成立公司的时候自己手头只有200万的资金,而他那时候所要进行的业务也不是生产汽车,而是生产电池。可是仅仅两年以后,比亚迪公司的营业额就达到了1亿元,比亚迪也从一个小微企业变成了中型企业。后来他们借着金融风暴的时机成为了电池业老大,并且打败了竞争对手,成功获得了摩托罗拉的订单。

比亚迪公司的董事长王传福介绍说,由于注册的时候取一个比较怪的名字容易注册成功,所以他就随便取了这样一个名字。王传福在早年的时候家境贫困,就连他上大学的钱也是自己的嫂子卖了嫁妆以后拿出来的。王传福毕业以后在一个现代化的大企业里面工作了几年的时间,后来他意识到电池制造业存在的潜力巨大,所以就辞职下海开始经商。

一开始的时候,王传福靠着自己东拼西凑找来的200万资金创立了一家公司,可是由于手头的资金不多,所以王传福进行的是电池制造的工作。

王传福靠着聪明的头脑,仅仅过了几年的时间就打败了竞争对手,成为了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电池制造商。后来到了2002年的时候,比亚迪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并于次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电池生产商,这为以后比亚迪公司收购汽车品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从2006年到2011年期间,比亚迪公司开始疯狂的扩张,他们不仅在全国各地开了很多4S店,而且新技术研发的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王传福由此成为了中国内地的首富。

由于比亚迪汽车的价格比较低,而且款式新颖,所以受到了国内外消费者的普遍欢迎。

根据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在10月份新能源狭义乘用车销量13.4万辆,实现了同比环比双增长,其中同比增长112.0%,环比增长21.0%;而在今年1-10月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73.5万辆,同比下降9.1%。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106.1万辆,今年前十个月的销量已经达到了去年全年的69.2%。整体上看,在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很难做到去年106.1万辆的销量成绩。

虽然新能源汽车在今年整体销量下滑,但是也不乏有很多黑马,实现了在今年冷车市下的强势崛起。

特斯拉神坛陨落,自主车企崛起

特斯拉自今年以来通过不断的降价,在今年的销量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即便是在今年疫情最严重的2月份,依旧实现了月销上万辆的"神迹"。在此之后国产特斯拉Model?3月销上万辆便成了家常便饭,连续数月蝉联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但是在近两个月,国产特斯拉Model?3的销冠地位却被自主品牌给拉下了马,在10月份,特斯拉Model?3的销量为12143辆,位列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第二位。排名第一的则是?宏光MINI?EV,10月销量达到了20631辆,这也是宏光MINI?EV上市以来首次单月销量突破两万辆。

宏光MINI?EV实则是一辆续航不到200km,甚至连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都拿不到,只能享受绿牌免税的政策,它的走量主要靠的就是简单粗暴的两个字"便宜"。仅2.88—3.88万元的售价区间是绝大多数人都可承受的,完全就是一个"老头乐",对于这些消费者来说,买宏光MINI?EV的目的就是平时买菜代步,并没有过多的要求,而宏光MINI?EV充分抓住了消费者的这一购车心理。宏光MINI?EV的畅销也印证了那句老话,"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

比亚迪汉EV单月销量首破5000

作为比亚迪在今年最重磅的车型,比亚迪汉还未上市就已经火了起来,上市之后比亚迪汉一直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但是看它之前两个月的销量似乎与它的热度不相符,难道比亚迪汉真的就是高热度低销量?

事实并非如此,比亚迪汉之所以在前几个月销量数据不好看,主要原因就是产能的不足,笔者有一个朋友在6月份就已经下了比亚迪汉EV的订单,至今都还未提到车,充分证实了比亚迪汉EV之前仅三两千的月销量,并不是没人买,而是碍于产能的原因。

11月12日,在比亚迪深圳工厂,比亚迪汉EV迎来了第20000辆新车下线。而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比亚迪汉热销7545辆,较9月环比增长34.4%,其中汉EV的销量为5055辆。截至目前,比亚迪汉的累计订单已经超4万台。

按照比亚迪目前的生产速度,即将实现单月产能突破万辆,预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比亚迪汉将会在销量上迎来爆发式增长。

比亚迪汉高销量背后的意义

宏光MINI?EV这样的"老头乐",市场竞争并不大,取得高销量也相对更容易。而比亚迪汉的市场竞争可以说是相当大的,前有特斯拉Model?3这样的标杆产品,后有一众造车新势力虎视眈眈,能够在这一市场却得高销量,离不开比亚迪汉强大的综合实力。

从产品定位上看,比亚迪汉EV的竞争对手直指国产特斯拉Model?3,两者无论是售价还是定位都是高度重合,而在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实力与国产特斯拉Model?3正面PK的车型屈指可数。

也正是因为有比亚迪汉EV,才让国内高端新能源轿车市场不被国产特斯拉Model?3完全统治。比亚迪汉EV和国产特斯拉Model?3虽然都是中型纯电动轿车,但是前者在尺寸、续航以及配置上都有着相当大的优势。特别是续航,比亚迪汉EV的续航可达到605km,而国产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版车型续航仅为468km,况且在安全性上特斯拉用的三元锂电池也远不及比亚迪汉EV的"刀片电池"。

写在最后:

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整体增速放缓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不少新能源汽车在今年取得了历史最佳销量,但是更多的新能源车企是不好过的。表现比较好的新能源汽车都有着自身足够的产品力和亮点,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混吃等死"的新能源车企终将被市场所淘汰,而这一天也会来得非常快。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比亚

上一篇北京华泰汽车集团地址_北京华泰汽车面试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