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报-汽车报刊

tamoadmin 0
  1. 家用轿车的发展新趋势
  2. 独资国产的斯堪尼亚图什么?| 汽车商报
  3. 顺利过会,东风集团离A股上市仅一步之遥 | 汽车商报

作者?|?刘丹丹

编辑?|?王双双

近日,无人配送企业新石器完成了一笔A+轮融资,规模接近2亿元人民币。初创企业进行融资其实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石器A+轮融资的领投企业身份却很“特殊”。

汽车商报-汽车报刊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息显示,新石器A+轮融资由理想汽车领投,云启资本、毅达资本、耀途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完成后,理想汽车将成为新石器继CEO余恩源之后的第二大股东。

新造车势力领投初创企业,这个少见的组合引起了极高的热度。业内不少人发出疑问:一直深陷融资难题的新造车势力为什么还能对外投资?理想汽车领投是看中了新石器的什么?

01

成为新石器第二大股东

公开资料显示,新石器的A+轮融资规模近2亿元。该轮融资由理想汽车领投,此外新投资人毅达资本加入,老股东云启资本和耀途资本追加投资。天眼查数据显示,新石器的运营主体为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2月,注册资本约1999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公司创始人余恩源。

对于此次融资,余恩源在接受媒体访时表示,该轮融资于去年四季度启动,2020年1月敲定,2月走完流程。之所以启动这笔融资,除了需要融资维持运营、加快扩张节奏外,“股东理想汽车意图加大无人配送领域的投入”也是原因之一。

而相关的工商信息也佐证了余恩源的说法。天眼查显示,2月28日,新石器慧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发生了一系列工商变更,公司的注册资本由原来的约1634万人民币新增至现在的约1999万人民币。同时,公司的经营范围也新增智能机器人、无人车的相关业务。

经过此次A+轮融资之后,2018年5月加入新石器天使轮投资的理想汽车,认缴金额396.09万元,其运营主体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成为新石器第二大股东,持股19.82%。余恩源本人仍为新石器第一大股东,持股33.62%。

02

“资金告急”下的领投

众所周知,造车新势力由于交付以及运营问题,普遍面临融资难题。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理想汽车营业收入约为527.76万元,净利润约为-6.29亿元,资产总额约为58.42亿元,负债总额为9.31亿元。此外,有公开报道显示,理想汽车将在美国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筹资至少5亿美金,最早于2020年上半年完成。不难看出,理想汽车也没能逃过所有造车新势力的“魔咒”——缺钱。

另一方面,公开资料显示,新石器已经在常州建设全球第一座L4级无人车智造工厂,年产能预计为1万辆以上。截至目前,新石器已生产超过120辆无人车,累计自动驾驶行驶里程超过50万公里。

无人配货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一个落地形式,相比自动驾驶在应用层面要简单得多。即便过去几年,传统车企抑或造车新势力以?“人工智能驾驶座舱”“自动驾驶技术”为卖点的产品层出不穷,但在一些汽车领域的专家看来,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自动驾驶技术都还处于摸索阶段,市面上以“自动驾驶”为卖点的产品,严格意义上只是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驾驶技术。

反观无人配货,因疫情的爆发,这一概念再次被推上台前。截至周三,得润电子、华阳集团、路畅科技、双林股份、启明信息、皖通科技等多只无人配送概念股曾出现涨停或大幅上涨

03

无人配送“风口”成关键

无人配送行业的风口要来了,这几乎是所有从业者的看法。肺炎疫情的暴发催生了外界对于自动配送、非接触式配送的需求。为了驰援前线,包括百度?Apollo、新石器、智行者等企业在内的多个科技公司,开始为全国疫区提供清洁消毒、送餐和智能物流等无人化服务

2月10日,百度?Apollo?宣布免费开放低速微型车套件及自动驾驶云服务,并为生态伙伴研发过程中所需的软件、服务、硬件、落地等提供资金支持;2月14日,百度Apollo?携手新石器在北京市海淀医院投放了新的无人车,负责海淀医院隔离点的无接触送餐工作,从上车到取餐全过程均由车辆单独完成,每天能为大约?100?名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服务,避免疫情期间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2?月?20?日,新石器的2台无人消毒车发往武汉,在武汉商学院和江汉大学进行消毒杀菌作业。不仅如此,连知名外卖平台——美团在疫情期间也展示了自研的无人车业务成果,为北京市顺义区多个社区居民配送了果蔬食品,苏宁物流与京东集团分别在苏州和武汉启动了“零接触”配送服务。

过去两个月,这些无人送货车在疫区以及学校等特殊场景中,任务完成得相当漂亮。一位百度Apollo工作人员表示,Apollo近期的表现绝非个例,只能算是典型,自动驾驶技术助力城市实现出行智能化升级已成必然趋势,而疫情的到来,只是将无人配送提前推到了众人眼前。

在疫情因素之外,有观点认为国家政策进一步助推了无人配送行业的“起飞”。2月12日,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指出2035年-205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将全面建成、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愿景将逐步实现,智能汽车将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宏大的国家目标下,每一个惠民利民的‘小举措’都暗藏着机遇”,在业内人士看来,国家强调的智能汽车体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在这项大工程中,涉及到的每一个领域,都应该在大量的实践和应用中发展成熟。而无人配送作为无人驾驶的一个分支,其落地性更强、应用成果更直观,更容易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如果回到最初的疑问,“资金告急”的理想汽车为什么会主动领投新石器?“只有真正看到了希望,才能解释为什么一个缺钱的企业还会下大功夫去投资另一个初创企业。”上述人士说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家用轿车的发展新趋势

2011年,作为“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第一大目的国。但从去年12月中旬开始,巴西提高进口工业产品税率高达30%。为此,奇瑞汽车不得不将今年的销售预期下调50%。然而为了在巴西市场站稳脚根,3月27日,奇瑞汽车宣布将在巴西打造完整供应链,希望其零部件供应商在奇瑞巴西新工厂附近建立分厂,以满足巴西市场对奇瑞所造车辆的本土化比例要求。如果该工业园建成,它将成为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在海外建立的首个汽车工业园。

首座海外工业园

2012年3月27日,在巴西圣保罗州雅卡雷伊市的奇瑞汽车工业园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建筑工人们正在挥汗如雨,紧张施工。

“这个工业园,是我们独资建设的,占地总面积100万平方米,一期建成面积为15万平方米,产能为每年5万辆。二期建成后,最终产能将达到每年15万辆。预计2013年9月份建成投产,首批投产的车型是奇瑞A1和风云2(A13)。”奇瑞汽车总经理助理金弋波向汽车商报记者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与其他在海外建立的组装厂不同,奇瑞在巴西的这个项目不仅仅是单纯的散件组装,更重要的是奇瑞还将把为自己供应零部件的生产厂家请来,在整车组装厂周围建立分厂,直接为奇瑞提供零部件,以实现本土化生产。

“因此,我们将它称为工业园,而不是组装厂,建成后,它将是我们中国车企在海外建立的第一个汽车工业园。”金弋波说。

而为什么奇瑞会在巴西以工业园的形式建厂呢?金弋波表示,以巴西为代表的南美洲市场是奇瑞海外发展的战略重点,然而,去年年底巴西取的高关税政策,影响了奇瑞汽车在巴西市场的发展,为冲破巴西的高关税壁垒,奇瑞汽车决定在巴西建立工业园,以完整的产业链形式在巴西实现本土化生产。据悉,奇瑞去年出口的16万辆汽车中有3.3万辆出口到巴西,较2010年增长高达300%以上。

北京汽车经济管理研究所(由其编订的《大突围——中国汽车产业海外发展战略研究》一书即将出版)相关专家向汽车商报记者表示,巴西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汽车发展前景很好,也是南美洲国家的汽车出口基地,因此很值得中国车企关注。2010年,巴西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四大汽车消费市场,2011年,巴西取代阿尔及利亚成为中国汽车第一大出口国。

想说爱你不容易

尽管作为南美洲第一大国的巴西对于中国车企充满着诱惑,但据巴西全国汽车经销商协会统计,2011年巴西全国汽车销量342.56万辆,而来自中国的汽车却只占其中的1.81%。显然,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巴西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于是,奇瑞、江淮、长城、力帆、福田等中国车企纷纷制订准备加大对巴西市场的出口。但去年年底巴西提高进口工业产品税率的政策,却成了中国车企进一步向巴西市场进军的障碍。

去年9月16日,巴西宣布对进口的工业产品加收30%的关税(新税率实施之前有90天的缓冲期,也就是说新税率的真正执行日期是2011年12月15日)。而要想免除这30%的关税,必须满足在巴西销售的汽车中零部件的65%为巴西本地生产或来自南共体其他国家。

“我们原本预期2012年在巴西的汽车销量将达到6万辆,但是由于当地执行新的工业产品税政策,现在我们已将预计销量下调至3万辆。”奇瑞国际公司总经理周必仁对媒体表示。

解决之道本土化

“以往我们的车企向海外扩展时,为了降低进口成本通常用与当地的经销商合作建立CKD组装厂的形式,即将零部件进口到当地后在当地组装,因为在国际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通常要比整车进口关税低,但巴西取新的关税措施后,这一招也不灵了。”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向汽车商报记者介绍说。

业内专家指出,作为发展中国家市场,巴西的消费者对经济型轿车仍然情有独钟,这也正是靠“价格闯天下”的中国车企们的优势。但巴西的新关税政策实施后,中国产品的这一优势被严重削弱,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实施本地化生产。

“其实,实施本地化生产,也是汽车企业今后向海外拓展的必经阶段,只有实现了本土化生产才能真正在这个市场站住脚,就像外国汽车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一样。”崔东树说。

据了解,在国际上,外国汽车企业巨头进入某一国家市场通常也都用先整车进口,后进口散件组装,最后,将其零部件供应企业搬至当地实施本土化生产的策略。

去年3月,大批日本汽车零部件中小企业组团与中国江苏丹阳市签订协议,在丹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工业园,以进一步实现日本汽车零部件在中国本地的生产,而日本汽车巨头丰田公司的技术研发中心就设在不远的江苏常熟。

日前,在巴西圣保罗举行的媒体发布会上,奇瑞国际公司副总经理吴德军表示:“奇瑞正在巴西建设的工业园,以后可以为新建的整车厂提供零部件。这样就可以达到巴西的标准,在当地组装的车辆本土化比例至少达到65%,从而避免支付工业产品税。”

请纳我的答案!谢谢!

独资国产的斯堪尼亚图什么?| 汽车商报

家用多功能车

随着能源问题的日益凸显,同时车市进入缓步增长时期,中国车市已面临变革与挑战。在这一情况下,只有紧跟节奏加强自身实力才能掌握先机,获得市场主动权。

善于捕捉市场动向的广汽丰田(微博)于去年年底首发FUV逸致,作为家用多功能车型的代表,上市后引起了大批媒体及消费者的关注。事实上,在汽车商报主办的“回归实用——2011家用车发展新趋势研讨会”上,就有专家认为,FUV逸致是一款平衡了轿车、MPV、SUV车型多种功能的新车型,一辆车就能满足多种需求。譬如之前,上班可能开轿车,周末外出郊游,可能开SUV。但随着时代发展,不仅上班可以开FUV车型,商务接待和周末出游,也可以开FUV车型。等于省下了两辆车的钱,但同样确保了生活和工作的便利性。而这也是适合汽车消费趋势的。

顺利过会,东风集团离A股上市仅一步之遥 | 汽车商报

作者| 张凌霄

编辑| 王双双

折戟新势力造车的江苏如皋,其造车局似乎迎来了靠谱玩家—全球知名的商用车制造企业斯堪尼亚。

11月28日,斯堪尼亚如皋生产基地揭牌仪式正式举行。该生产基地是斯堪尼亚集团对南通皋开 汽车 制造有限公司进行收购后,由斯堪尼亚100%控股的全新工厂,并于11月25日正式更名为“斯堪尼亚制造(中国)有限公司”。

这是目前除了变更股权的现代商用车(变更前的四川现代)以外,国内第二家独资的商用车企业。同时也是四大欧洲商用车进口品牌(戴姆勒Daimler、沃尔沃Volvo、斯堪尼亚SCANIA、曼MAN)中唯一一个独资国产的企业。

据斯堪尼亚中国集团总裁何墨池透露,中国制造的斯堪尼亚与全球其他生产基地共享一套成熟完善的供应商系统。同时,斯堪尼亚将在国产化进程中培育本土零部件企业,未来争取配件国产化率达到80%。在定价上,国产后的斯堪尼亚价格会保持“全球标准”。通俗来讲就是保持高端定位,产品降价空间不大。

在全球享誉“公路之王”美名的斯堪尼亚,因为定位高端路线,多年来在国内销量突破不了万辆大关,似乎印证了那句“走质与走量无法兼得”。再反观如今的国内市场,商用车正大步迈进国六时代。在“新四化”的浪潮下,自主商用车品牌正向高端化发起冲击。此时入局的斯堪尼亚在国产后不免要和自主品牌进行一番“正面较量”,它能否像同样独资国产的特斯拉一样,发挥“鲶鱼效应”,抑或是成为通吃市场的“鲨鱼”?

01

不断扩张的TRATON版图

2018年,大众集团将其卡车和客车部门进行了拆分,设立子公司TRATON。TRATON旗下拥有曼以及斯堪尼亚两大商用车巨头,大众欲以集团化的优势来对抗沃尔沃和戴姆勒在全球商用车市场的竞争。

今年11月,TRATON对外表示,以37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纳威司达(Nistar)的收购交易。纳威司达是国际知名卡车制造商,同时也是北美市场的重要玩家。TRATON对外表示,由于旗下斯堪尼亚和MAN卡车的销量严重依赖欧洲和拉美市场,因此收购纳威斯达对TRATON开拓北美市场意义重大。

今年7月刚刚上任的TRATON首席执行官Matthias Gründler对外宣称,“迄今为止,TRATON已经在欧洲和南美市场占据了领导者的地位,但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重要市场的引领者。”

单从销量来看,举联合之力的TRATON离这个目标还相差甚远。以2019年的销量为例,TRATON旗下各品牌全年累计销售卡车24.2万辆,戴姆勒仅前11月卡车销量就达到44.7万辆;沃尔沃单一品牌全年交付卡车23.3万辆。值得注意的是,戴姆勒与福田在国内合资公司生产的欧曼重卡,国内年销量最高已经达到了10万量级,贡献出戴姆勒卡车全球年销量的六分之一。

因此,在欧洲和拉美等主战场增长乏力的TRATON,中国市场成为其挖掘新潜力的“第三极”。2018年,时任斯堪尼亚中国区总经理Steve Wager表示,亚洲市场是斯堪尼亚除欧洲和拉美市场外的第三极增长点,而中国市场在整个亚洲市场中占据最大的比重和份额,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市场。

02

“死磕”高端定位

中国市场对全球车企来说,其蕴藏的机遇与潜力不言而喻。斯堪尼亚也一直在 探索 国产化的落地方式。

2006年,斯堪尼亚与海格客车以“非合资仅合作”的模式开启了双品牌合作战略。“斯堪尼亚·海格”双品牌车型类别从 旅游 大巴,拓展到公交巴士,主攻各细分领域的高端市场。在合作方式上,由斯堪尼亚提供底盘技术,海格负责整车制造。

为什么不选择合资生产?何墨池曾在接受访时称,斯堪尼亚从未涉足过合资,而且商务合作及技术合作的模式,可以让双方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十多年过去了,国内公路客车市场已经被高铁挤压的所剩无几,快速发展的物流业和运输业成为斯堪尼亚换道的方向。

然而,放眼国内的重卡市场,进口卡车品牌几乎全线“沦陷”,纷纷与国内品牌联姻,比如戴姆勒与福田、曼与重汽,依维柯与红岩、日野与广汽等。毕竟进口卡车提出的全生命周期价值理念,在动辄大几十万的售价和高昂的维修保养费用面前,大部分购车群体依然需要“三思”。

因此,何墨池断言,中国的物流运输业一直呈现出"散兵游勇"似状态,运输效率低。斯堪尼亚打造的高购置成本+低运输成本的高效模式不适用于用户购买力弱的行业现状。“高端市场需要时间来培育,尤其是像斯堪尼亚这样只做高端产品的企业”。

在何墨池眼中,斯堪尼亚国产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年销量1万辆,二是消费观念和消费环境的转变。

在如今提倡高效运输的大环境下,高端重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业内人士指出,2020年是企业推出高端重卡数量最多的一年,被视作中国重卡高端化进程的里程碑。对斯堪尼亚来说,消费升级同样意味着新的机遇。研究机构罗兰贝格指出,中国重卡高端化趋势明显,预计2025年,单价40万以上车型占比会到40%,先进技术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03

投资下一个十年

对于坚持走高端路线的斯堪尼亚来说,独资国产给斯堪尼亚带来的好处,除了成本的降低,还有足够的品牌溢价空间。

在揭牌仪式上,何墨池说:“中国现在越来越开放,而且中国仍在持续推出的一系列举措进一步推动经济改革和扩大开放,这些措施不断提升中国经济韧性和生产率。加之斯堪尼亚为市场带来的卓越的运营经济性、低排放、安全性和舒适性等价值将越来越多地被日趋成熟的中国运输行业所需要。因此,我们预计到下一个十年,中国将成为我们全球最大的市场。”

何墨池口中的“公平”两字颇有深意。在国内商用车市场,尤其是卡车领域,“国”字头的自主品牌占据了企业购和私人市场的绝对优势。得益于此,自主品牌在国内形成了完善的售后与服务体系。当自主品牌纷纷发力高端化战略之时,未来的高端市场的竞争将会是综合实力的竞争。

对于消费者来说,国产后的斯堪尼亚意味着他们需要思考,“花50万买自主品牌还是多加10几万买进口品牌”,而价格差的拉近或许将改变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

数年前,时任斯堪尼亚集团工业设计总监克里斯托弗·汉森曾宣称:"斯堪尼亚面向的是全球,要保证的是高端产品定位,不会为中国市场单独考虑"。数年后,斯堪尼亚选择国产并且表态,“国产后的斯堪尼亚交付周期将大大缩短,从而让中国用户获得更好的提车体验。还能更好地响应用户需求,为中国用户提供定制化产品。”独资国产是“大佬”的审时度势,还是保持高端定位的最后妥协?

作者|?龚宸芫

编辑|?王双双

12月11日晚,本报记者从深交所最新公布消息得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集团”)A股上市有了新进展。

深交所发布创业板上市委审议结果指出,东风集团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同意东风集团创业板首发上市。东风集团创业板IPO于10月13日受理后,在历时59天、经过一一轮问询后,终于成功过会。

在上市委会议问询环节中,深交所要求东风集团对发行人与合/联营各方的合作稳定性、东风集团针对乘用车板块收入与毛利率持续下降取措施的有效性、“岚图”新能源汽车募投项目实施可能面临的风险这三个问题作出回答。

这意味着东风走了15年的回归A股之路,终于见到曙光。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有疑问,为什么东风“不辞辛苦”,坚持回归?回归之后,又将对其带来哪些影响?对此,本报记者连线多位业内专家及证券工作从业者,试图解读东风回归A股的真正原原因。

01

什么是“过会”?

据本报记者了解,“上会”是企业上市前最重要的环节,相当于企业带着材料去考试,如果考试通过,就叫“过会”,意味着企业拥有了上市的资格。?

不过注册制企业过会后的上市批文不是由深交所下发,而是由***下发,所以东风集团在上市前还将经历***终审环节。

据本报记者了解到的信息,在东风集团通过深交所的上市委员会审核后,其会将申报文件统一送交***,***会在20个工作日内将最终审核后的批文发送至发行人与深交所,之后东风集团就可以登陆创业板上市。

天风证券投行部项目经理郑浩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来看,***属于形式上的审核,只要企业没有原则性问题,最终都会给通过。而像东风集团这么大体量和规模的企业,再有国资控股加持,流程应该会比较顺利。

02

东风集团的“A股”之困

东风集团回归A股,在业内已经是个多年的话题。从2006年开始,东风集团就开始积极推动公司回归A股市场的举措,内部多次规划方案,但最终都没能通过。

至于个中原因,有分析指出是由于其乘用车业务所占集团份额较低、公司整体盈利不及预期、法规限制等因素,同时,东风集团在上市过程中还面临着如何保持清晰股权关系、国资委审批困难、外资资本制约(日产占股问题)等困扰。

作为东风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主要的资本运作平台,东风集团是其下属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控股子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涵盖全系列商用车与乘用车的整车及零部件业务、汽车金融业务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其他业务。

在外界看来,东风集团都是靠合资盈利,其近年来的盈利点主要依靠日系品牌,自主品牌则一直处于弱势状态。

本报记者通过查看东风集团多年来的年报及预期目标,可以看到,东风集团有多年未能完成销量预期,也未能完成“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所规定的目标。

除了上述内部原因,东风集团还受外部政策限制。此前监管部门在H股回归A股的问题上,曾明确表态有关部门倾向于有资金需求的企业,东风集团此前状况不符合这项标准,没有明确的资金需求,致使自身在长达15年的上市背景里都一直没有明确定向增发融资的案例。据了解,此前东风集团多以银行借贷和短期融资的方式在筹集公司日常所需现金。

直到今年,随着其旗下高端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岚图的诞生,加之技术发展资金的需要,东风集团回归A股有了突破性进展。

7月27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正式对外发布了拟回归A股的公告文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东风集团回大陆上市的规划以及募集资金的用途。3个月后的10月13日,深交所显示东风集团IPO已受理,4天后状态更新至已问询。从行业内看来,4天的问询速度创下了创业板注册制以来的最快纪录。

关于背后的原因,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是企业自身发展需求,今年肺炎疫情影响下的全球汽车行业低迷与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需要巨额资金之间的矛盾,促使上市汽车企业寻求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是政策驱动,今年4月***出台政策,放宽了境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的门槛。”

据了解,今年4月末,***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将已在境外上市红筹企业的市值要求调整为符合以下两项标准其中一个: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市值200亿元人民币以上,且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将境外已上市红筹企业回归A股上市的市值门槛放低至200亿元,无疑为东风集团股份回归A股市场创造了有利政策条件。

03

东风集团的期盼

多位证券行业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东风集团回归A股后的目的是提升市场价值。从东风集团目前的现状和市场来看,两地上市目前亦不会给东风集团带来负面影响。

据了解,由于国内大陆的资本市场越来越开放,相关制度对标美股和港股,在制度相同的条件下,大陆的公司更偏向于在大陆上市,毕竟投资人/机构是大陆的,会对大陆上市公司更加了解。而港股、美股的投资机构相较而言比较分散,涵盖大陆、香港、国外的投资机构,也不一定都认可大陆的上市公司;考虑到国外/香港的投资机构对大陆的企业认可度不一样,所以回归A股能有很大的程度来提升企业的市场认可度。

因此,从整个行业的动向来看,近年来企业回归A股也成为了一个发展趋势。比如科创板IPO已经成功过会的吉利汽车,成为科创板整车第一股。

因此,在行业里也流传出“做汽车要做A股”的说法,这也是长期市场反应所形成的结果。在不同的板块上市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企业的估值也是不一样。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告诉本报记者,这主要是由市场偏好风格和整体市场走向所决定的,这也是汽车行业在港股上市估值会比较低,但在A股上市估值就会比较高的原因。

除了上述因素,中国市场学会金融学术委员付立春告诉本报记者,A股上市还有利于东风集团的企业转型,在“新四化”的发展浪潮下,整车企业想要迅速转型,背后需要大量研发经费投入。东风集团A股上市后就会获得更充足的资金,随着资金的补足,将有利于其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一系列智能驾驶技术将有望获得进一步实际应用与落地实践,为旗下自主品牌阵列打开向上空间,为其未来新四化战略布局筹备资金支持。

在众多证券行业从业者看来,上市后充足的资金能够让东风集团在汽车市场再次大展拳脚,使其乘用车自主薄弱板块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同时在技术研发上也能得到更快进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斯堪尼亚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