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台州-台州沃尔沃公司招聘

tamoadmin 0
  1. 吉利汽车是国企吗
  2. 快评吉利沃尔沃合并:打造市值3000亿元的中国汽车一哥

孙畅:新闻言无不尽,话题相对而论,亲爱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听今天的《新闻天天谈》,我是主持人孙畅。

郑磊:我是主持人郑磊。先来介绍一下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两位嘉宾,第一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市副研究员么李仲敏研究员,李老师您好。

李仲敏:你好。

沃尔沃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台州-台州沃尔沃公司招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郑磊:第二位是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副教授,欧盟高校硕士联盟传播学客座教授罗清博士,罗博士您好。

罗清:听众朋友好,主持人好。

孙畅:我们看到其实这两天,应该说是中国的汽车业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吉利收购沃尔沃,我们这个时候可能会很自然把时间推回到一年前的时候,那个时候刚刚有这样的传闻,说吉利收购沃尔沃这样一个传闻,但是吉利和福特公司纷纷站出来表示否定的。殊不知没有变化快,在一年之后,他们就以18亿美元的数字成交了,我们大家可能就会觉得,会感慨这个变化,我们同时也会问一问,为什么是吉利,吉利究竟有什么样的法宝呢?二位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你们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

李仲敏:我觉得在去年年初的时候,当时还有传闻的时候,说吉利要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可以肯定的说,不只是这一家企业谈过,应该是有好多企业,包括庄总还有奇瑞,包括北汽,最后为什么落到吉利,我想一个可能是吉利的野心的确足够大,因为当时的价钱还没有确定,大家都估计应该在,他买进来的时候,沃尔沃买进来的时候大概64亿,所以没有想到会是18亿的价格,我最初猜测即使打半折再打半折也就是16亿,最后能够谈到18亿,我觉得可能李书福也觉得收获很大。

郑磊:对,最早一年前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说良心话真的有点不太相信。

孙畅:当时吉利是处于置疑声音当中的。

郑磊:对,大家都觉得吉利收购沃尔沃,我们知道沃尔沃是国际上一个非常大的牌子,号称世界上最安全的车辆,吉利又是一个新兴的一个企业汽车,跟人老资格的没法比,跟福特没法比。但是没想到一个十几年中国汽车企业居然可以收购沃尔沃这个品牌,让大家真的觉得难以想象,在这里我们也请问罗博士,收购沃尔沃为什么是吉利,还是这个问题?您觉得呢?

罗清:刚才李老师从比较专业的投资的角度来说,我倒是挺想从新闻本源,或者是说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其实这是一个国际化之路。说得很大,是说每一个人,或者是说我们的一个企业,从整个国家都在迈向国际化之路的路途上,我记得当年张瑞敏先生有这么一句话,他说这条路是很艰难的,但是不走更艰难,也就是说每一个中国的,我们的个体到企业到整个国家,现在都在面对着走向国际这条路上,当你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永远都会有人问这句话,就是为什么是你?你可以吗?

孙畅:你可以。

罗清:我记得我第一次走向国际讲坛的时候,不要说别人问我,拿到那个邀请函的时候,我自己都在问我。

郑磊:为什么是我?

罗清:为什么是我?我能吗?那么当今天五年之后,我成为在国际的,比如说欧盟的讲坛上,能够每年得到邀请,并且评估得到全优的时候,我自己回头去想当时的来路,我觉得不太可思议,你也不能想象说这个邀请如果给了别人,是不是人家能够做得更好,可能人家会比你更好,但是当时机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应该觉得责无旁贷,可能这一步你迈出去,并不见得是最成功的,但是如果你不迈这一步,那这一步永远都没有开始。所以我觉得这是对刚才那个问题从我个体的回答。但是从中国所有的企业在走向国际化之路看,你会看联想怎么样,在当年迈出第一步的时候,所有人都在置疑,那联想这一步,你且不说它成功和失败,它的第一步确实是经历过挫折的,比如说它在美国的战场上,是面临失利的,那么包括海尔,目前在全球化之路上,走得这么有代表性,但是它的第一步,它在美国的南加州建立自己的合资公司的时候,满头的包,就是他从聘用第一个员工开始,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诉讼和官司。那么当联想经历了它的第一步失败,包括李东升的国际化之路,被称之为说是很不利的,就是不得不退回来重新实验,那我们就去看,其实对于企业来说很简单,他走出去的时候他就面临着他的选择,比如说我是兼并品牌,我是并购,还是我自己拓展市场,我是用它那边的分公司等等,他各种各样的方式他都需要去评估,可能有的是成功的,有些是不够理智的。但是,再用那句话说,如果不迈出去,可能会更艰难。

郑磊:其实在这里我们也希望所有中国企业,在面对别人说为什么是你置疑的时候,里可以大大方方地,挺起胸膛告诉他,为什么不是我?

孙畅:但是这里面也有问题,比如说当我们这个置疑之声并不是凭空捏来的,是因为我们前面是由前车之鉴的,比如说在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我们四川腾中曾经试图想收购悍马,但是无果而终。北汽又收购了萨博的部分资产,但是又没有涉及到核心的内容,我们大家可能就会为吉利很自然捏一把汗,就是因为前面有了这些前车之鉴,我们后面才会担心吉利在收购沃尔沃的过程当中,包括以后发生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那二位对整件事情,虽然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有没有自己的担心?

郑磊:而且沃尔沃现在正在亏损?

李仲敏:我觉得在这个之前,我们比较担心,当然坦白地说,对吉利这样一个企业,我一直是抱着这么一种担心,这就像在一个多重压力底下成长起来的小孩,那么你对于中国任何一个人来说,关注他的风险的时候,是从这个角度,这个小孩千万别摔着,我们从开始的时候我也反复说,作为吉利来说这么一个企业是很不容易的,那么我们希望它的每一步都比较稳健,从这个案例里面来说,我的担心主要是有这么几个,第一个就是说,所有导致沃尔沃亏损的因素,吉利能够扭转哪一点?那么无论是最典型的,我们一直就是说,我也觉得能够扭转第一点,就是成本和市场,那么成本和市场都是跟中国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就进入了中国企业对外并购时候一个悖论,你要并购的企业在国外,你要国际化,但是你的市场,你国内的市场就是最国际化的市场,你的成本也是最具有竞争力的市场,那么从这点来说,你最后并购的企业你要回到国内来,那么面临的就是工会,我们就会重新走入到上汽并购双龙的陷阱里面去,最初这么一种担心就是这一点。那么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事后来看,李书福他为什么,刚才还有这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是李书福,从客观上来说,大家都说中国的企业,我非常同意罗老师的说法,中国的企业他要走国际化,那么李书福的这一步他很大一个程度,是因为我们汽车产业的并购,现在正在进行产业的整合,吉利要想留存,十年以后还有吉利这个品牌,他就一定要跨出这一步。

郑磊:也就是说吉利本身已经遇到瓶颈了,他自己出现问题了。

李仲敏:对,如果他不去并购,现在我是国际品牌了,沃尔沃也是我的了,那么任何一个企业你吃我的时候都要考虑一下,不然的话如果未来中国只有十家汽车企业,或者五家,那么吉利还在不在其中就很难说。但是这一步就是说可以保证吉利,我在国内的生存是绝对有保障的,那么这是第一个,我想第二个吉利的意外的收获就是,在18亿的并购款之外有九亿的流动,这对吉利来说,如果不通过并购在国内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郑磊:就是拿不到这个流动资金。

李仲敏:银行是不会给他提供这一笔的,这其中有很多,当然罗斯蔡德起了很大的作用,最后就给他提供27亿,其中就有9亿是提供给吉利在运作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我想就是说,我们的担心可能仍然还存在的,但是也可以看到就是说,李书福这一步有意外的收获,不知道这是不是他原来预想到的。

郑磊:也就是说李老师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心,而且他指出一点就是说,现在我们可能扭转这个沃尔沃这个亏损的这几项因素里面,第一项可能就是所谓的销售的市场和成本,但这些东西恰恰在中国,而你又要走国际化道路,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我们中国企业对海外并购的悖论。

李仲敏:尤其是汽车企业。

郑磊:但是有另外一点我们也要看到,刚才李老师也说到了,以后中国的汽车市场可能竞争非常非常激烈,但不管怎么样,吉利有了一个砝码。

孙畅:就凭借中国的市场,能不能支持吉利以后的路可以走得更好,罗老师怎么想?

罗清:我本身不是汽车研究的专家,但是任何一个并购,尤其是还外并购,它一定有它非常重要的,就是他看重的原因,这几个原因归结起来,无非第一个是品牌的原因,因为两个品牌国内国外的并购很少是在全强势的前提下互相并购的,它一般来说都是一方相对处于上升,另一方处于在下样的劣势,不论你是蛇吞象也罢,他在目前现在的状态下,肯定是处于一优一劣的状态,所以它一定是有问题的。最重要你要评估你的优劣之间你更想取哪一个,第一个就是品牌,是一个很重要的,有很多企业,比如说联想很典型的是,当时他的PC业务是很好的,但是它在全球里面它无论如何都打不开他的国际市场,当他要打开联想品牌的时候,他需要花数十倍的力量,而且甚至可能会无果而终。那么他来判断,通过他这样的并购,他可以很轻易地拿到一个国际品牌的概念,所以当时他并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说,在五年之内我可以***IBM的品牌,但是他在做这个市场过程中,他很清楚地意识到,他未来要做自己的品牌。因此他从第二年开始,他就一直是在用这个,就是把这个品牌作为他主打,带动他的业务。所以慢慢的,IBM在两年以后就不再使用了,在它的笔记本领域里面。所以大家会看,它不管你本身是不是劣势,但他看重是它的品牌,还有一个当然是市场,这个市场还包含你的海外团队,因为有一些企业,他在大规模建构海外团队的时候,他认为成本到文化方面都是代价很大的。第三个,当然是在有一些领域中,他需要技术团队,那么这个技术是不是能够在购当中,就是并购当中完整拿下来,这是属于你在并购的谈判细节当中非常要注意的,有的是,还有包含它的营销团队,因为我们在营销,海外营销领域里面可能会有自己的弱势。还有一个,刚才李老师提到的,就是这个意外收获,就是在资本市场。

郑磊:又来九亿美金。

罗清:对,因为并购的时候,是会带来一系列资本市场的反馈,尤其是上市公司,或者是说马上要进入,比如说IPO阶段的企业。所以所有这些,其实他不放在桌面上,你作为一个企业在做并购过程当中,可能你说一套背后是另一套,比如说有些资本的事你是不能拿出来说,最后你一旦进入IPO的时候,这个事变成一个概念。我说我还没有深入成为比如说吉利内部,去利用他这个并购的实质,我们从研究的角度去判断,那么它对于沃尔沃的这个并购里面,他看重的,我觉得其实品牌和刚才说的资本,另外在技术层面,其实都是他所看中的,只不过是说他能不通过并购完成他所想要的,同时又把他劣势那部分成功抛掉,这就是要看他在整个过程中运作了。

孙畅:对,其实我们对于我们的民营企业,能够收购这么大的一个汽车品牌是持非常欢迎的态度,但是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说,吉利是否能够将沃尔沃最核心的那个生产技术,加上自己再研发和再投资之后,变成吉利自己的核心生产力,是很担心这一点。我们来看短信平台上短信的看法,手机尾号9293的朋友说,吉利的成功收获充分体现出我们民族企业的魄力和实力,但是万里长征只是走了第一步,还是祝他好运。另外9459的朋友说,吉利收购沃尔沃,说明咱们挺有实力的,和李书福高瞻远瞩的眼光也是很不错的,今后的路更长更尖锐,挑战性也更强。

郑磊:手机尾号2280的听众说了,迈出这一步不是一般人能走得出去的,这种勇气本身就值得佩服。手机尾号8909听众说,吉利可以大大方方地使用沃尔沃的技术,利用沃尔沃的技术提升吉利内在的技术含量,算有眼睛的。

孙畅:我觉得大家的担心也好,大家的鼓励也好,都会成为吉利前进的一种动力,那我们现在可能会觉得说每年,现在有担心说,吉利每年要给沃尔沃填补十几亿,吉利以后的资金运转是不是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呢?李老师。

李仲敏:这是我们当时对案例的另外一个担心,从并购本身来说,吉利的资产负债率,应该是要增加一倍左右。就是说它是一个高杠杆的收购,也就是说因为这个收购本身会使得吉利进入一个高负债的经营阶段,那如果在这个阶段的同时又遭遇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话,尤其是日本车,他这种低成本的策略已经很明显了,丰田是要降成本30%,当然丰田现在遭遇这种困境,就是说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中国汽车市场会进入成本竞争的阶段。那么成本竞争就意味着利润会下降,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担心高负债的运行会不会带来一些问题,这是我们所担心的。

郑磊:这也确确实实是,这种高负债的运营,可能中间有一个环节出现僻陋,可能就会造成一个很难估量的影响。

李仲敏:就是你能够承担的风险小了。

郑磊:对。

李仲敏:不像以前,如果你低负债的情况下,因为吉利在这之前已经并购了一个变速香厂,澳大利亚的变速香厂,这个交易我们是非常赞同。但是之后,如果再大举并购的话,就会带来这个问题,你的负债率很高,抗风险能力会下降,而这个时候恰恰是国内汽车市场一个高风险阶段。

孙畅:好,我们上半时段讨论得非常激烈,那么另外还有关于中国的企业走到海外去进行海外并购和海外投资的时候,会不会遭遇一些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冲突,包括吉利整件事情当中,他以后需要将自己的品牌怎么样经营这些问题,我们留到下半时段,另外在下半时段的时候,我们还会连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营销系,研究品牌传播的陈冠教授跟我们共同来解读,一小段的片花之后,我们下半时段再见。

蛇吞象收购,最终尘埃落定。昨天傍晚,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18亿美元收购沃尔沃轿车百分之百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的事宜,向媒体做了解释说明。腾中收购悍马无果而终,北汽仅购部分萨博资产今日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李书福的法宝究竟是什么?而世界上最安全的车,改姓中国民气之后,前方的道路又该怎么走呢?欢迎您收听并参与今天的《新闻天天谈》。

孙畅:好,欢迎您回到下半时段的《新闻天天谈》当中,北京时间12:42分,郑磊和孙畅正在和您谈新闻。

郑磊:来介绍一下我们直播间的两位嘉宾,第一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市副研究员李仲敏研究员,第二位是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学院副教授,欧盟高校硕士联盟传播学客座教授罗清博士。

孙畅:我们来看一下短信平台上手机尾号4655的朋友说,一定要清醒,做顶级产品就要有顶级品质,让世界认识我们。我能听出来这位听众,他可能有一点自己的担心,比如说吉利在我们平常的印象当中并不算是一个顶级的品牌,那么他收购了沃尔沃之后,它是否能够具有顶级的品质,这个还需要一段时间去培养我们这种对它的信赖。这就涉及到一个品牌方面的问题,下面让我们来连线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营销系,主要是研究品牌方面的陈冠教授,陈教授您好。

陈冠:你好。

孙畅:关于吉利收购沃尔沃这件事情您是怎么看的?

陈冠:这个事情其实我们最近半年一直在等待令人激动的时刻,应该说可能我们发生经济危机以来,我觉得这是我们听到最好的消息,也是我做嘉宾参加节目以来最愉快的嘉宾身份了。

孙畅:谢谢。

陈冠:我们想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方面我们是喝彩的,第二个方面我们想看它的未来的。那么从现状来看,我们从喝彩,我们为什么说喝彩,从整个全球的经济危机发展,不管中国有没有危机,我们毕竟受到波及,受到波及以后,我们从中国经济的宏观和产业发展的来看,你发现最大的亮点是房地产。就是我们全民在倒腾祖业来把它变成一个越来越大的支柱产业,那么这件事情对中国长远的是福是祸已经有定论了。但是这个汽车我们觉得也很好,也卖得很好,但是我们其实没有发现我们在汽车行业上有本质性的进步,但是从这个汽车行业来看,那么这一次沃尔沃,或者李书福这个行为,我觉得它的意义对于我们这个汽车行业意义在什么地方?首先就是说,因为我们百分之百的产权和知识产权拿到以后,那可以意味着我们民族品牌也好,或者真正国产品牌也好,我们国家拥有的品牌也好,这个技术质量是从低到高的飞跃,我们掌握了,我们买到了,我们拿到手里了。第二个从市场来看,肯定是从中国向世界跨越一个实质性步骤,第三个从品牌的档次来看,我们过去像吉利也好,奇瑞也好,我们照样认为它是中低档车。但是现在我们拿到这个品牌是个高档车,从这个品牌的地域覆盖来看,吉利仍然是一个,或者我们说奇瑞仍然是一个区域品牌,中国品牌,但是沃尔沃无论如何是个全球品牌,从三个飞跃来看。那么从整个产业对比来看,汽车业在经济危机和中国经济发展当中,最近这一年,其实还是有非常大的进步,你比如说丰田,日本汽车第一品牌,是衰落的现在,是受到了打击,它的品牌是损伤的。那么我们中国汽车业做了三个事情,第一个是悍马,腾中悍马,当然没有完成,但毕竟是一个尝试。第二个是北汽萨博,这个成功了,但是这三个进步来看,我们觉得腾中悍马那个算不上很大的进步,因为他只是悍马的民用品牌那一个角,其实他没有拿到什么东西,成功以后价值也不大。那北汽萨博是拿了一部分,一个知识产权,就是所谓的图纸和硬盘拿回来了,但是他没有拿到后续的研发,没有拿到整个的团队,而且他没有拿到品牌,或者他不想拿品牌。所以无论从丰田和吉利的这种行为的对比,和萨博和腾中悍马的对比,那么我们认为,吉利这次行为它是一个天壤之别的,可能你能想象到最高境界进步的水平。

孙畅:您对这件事情是非常看好的是吗?

陈冠:对,另外我还特别想说,这个事情并不是我们最大的央企,不是我们最大的国企。

孙畅:而是民企。

陈冠:也不是汽车业最有实力的,有很多人比李书福有实力,偏偏是李书福这个家伙惦记了八年,今天终于美梦成真了,那么这个意义,我们从什么角度来评价都不过分。原来说他是疯子,发现他竟然不是疯子,原来说他是傻子,他竟然不是傻子,竟然有那么大的智慧那么大的气魄。所以这个我真的要为他喝彩,这个是我们肯定的一面。大家现在有很多人在担忧,担忧什么?首先我们只花了18个亿,加上一点维持费用,比当年福特钱,福特不止65亿,65亿是账面,其实他还花了很多别的钱。那么我们说从技术和学习的角度,我特别相信李书福这个人,哪怕花个两年、三年、五年的时间,我至少能够把它真正已经在前沿的,这个几百亿美元研发出来累计的东西我们学过来,那么对于李书福来讲,就仅仅这18亿已经就太值了。第二,它这个品牌价值我们就不用说了,那么李书福现在说的事情,他说永远分开经营,兄弟两翼,我保持你,我支持你,那么其实我们说,按照李书福现在的观点,很有可能在三到五年内,只要沃尔沃在全球稳住不要继续下滑,而我们的财力又可以支持,所以沃尔沃这个高端品牌,我个人不倾向于会断送在中国人手里,它持平就可以了。而它以前前期的投入,它的技术含量,其实比它的市场表现要深厚得多。

孙畅:您的意思是先让他走稳了。

陈冠:对,其实他有很多潜力在过去福特的手里没有养好,他没有让它发挥出来,这个发挥出来以后它持平没有问题,甚至可能略有上升,这是在全球。那么在全球的话,我相信李书福,我们只要把这个东西学完了,确实把吉利提升到内在的品质跟沃尔沃达到平级的水平,那么在中国市场我们就大大进步了,那么那三十万实现以后,就是中国的三十万加全世界的三十万,其实沃尔沃品牌的全球复兴,其实是有一定的把握的。

孙畅:也就是说它有自己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陈冠:对,它可持续发展,用最好的未来世界销量第一的中国市场,使沃尔沃首先因为中国市场而在量和质上复兴,然后再使它在全世界其他市场复兴,或者说达到同样的境界。所以我们可以预见,不知道是三年还是五年,那么中国市场复兴,或者达到很高境界以后,沃尔沃在全球发动总工的那一天,就是中国汽车业在全世界发动第一个真正有价值的工事的那一天。

孙畅:您很期待我们中国汽车企业的爆发是吗?

陈冠:对。

孙畅:好,谢谢,谢谢陈冠教授,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连线,再见。

郑磊:我们可以听出来,陈冠教授从品牌这一块来讲非常非常认同,而且很兴奋,盯了半年了,这个确确实实是,无论后续吉利怎么去完善这个品牌,或者是学本事也好,至少陈冠教授认为,这18亿买这个技术就挺值的。

孙畅:但是我们陈冠教授曾经和李书福有过短时间的接触,他发现他的魄力是很大的,可我们也要想一想,一个企业的发展不能说单靠一位***他的魄力,我们还要想一想当这样一个国外的品牌能够真的走到我们内地的市场的时候,它是不是会遇到一个水土不服的问题,在文化方面也是会有冲突的,是吗?

郑磊:也就是说不能光胆大。

孙畅:对,还需要很多因素。

郑磊:罗博士。

罗清:我想起当时联想的柳传志总裁说的那句话,说方向对了不怕路长,在这条路上肯定是非常艰难的,我们且不说大事,我就说我身边的小事,就是从我第一次被邀请去做国际将学,到在这个讲学过程中去到每一个地方,提着我的笔记本电脑,拿着我的各种各样的课间去给他们介绍中国文化和中国媒体的体制的时候,我在这个过程中遇到千奇百怪的笑话。比如说我带上我的课间,在任何一个地方会出现我的软件不匹配,我的键盘不匹配,我的接线板不匹配,如果我的电脑出了故障,我必须用别人的,因为我们的电脑跟他们的幻灯无法接在一起,因为本身不吻合。那么我的所有东西拷到移动硬盘上,转到他们的电脑上的时候,所有中文系统他们是不读的,所以你所有东西就变成一个框,你于是需要去留所有的英文件。但是即使到那里,你所有的和PPT是无法播出的,因为你的软件系统跟他不一样,而你的刻在光碟上面,他不读,因为他所有软件系统都视同你为盗版软件。所以当所有这个过程,现在我要再去跟他们做工作的联合之前,我会存一个电脑,存一个软件的盘,存一个电子文件,存一个移动硬盘,刻两个不同格式的光碟,并且再存两个正版的播放软件。当你一次一次跟他们交往过程当中你才会知道,但大家知道,这是工作开始第一步,也就是说你后续所有更复杂的工作,其实在后面。再说每一个人的工作方法,就是我们认为的一种工作方法,我们希望一切提前都准备好,我们希望对方非常热情地接待,你希望对方给你把所有的东西,比如说车安排好,路线有人在前面接待,但是外国人大多数的工作方法是不这样的,他们比较独立。于是,他把所有日程交给我的时候,你必须自己找路,必须自己找时间,而且你面对德国人的时候,他把你所有时间安排到秒,可是面对意大利人的时候,还有五分钟就要开会了,他会在那儿请你喝咖啡,然后说不着急,大家会等你,在雅典人的时候,他会很热情地带着你东逛西逛去听音乐。而所有的工作必须以最后的成果来考量,就是不论他们的工作方法配合是怎么样,你必须要达到你的工作目标。因此所有这些东西,你会看到这个文化的交融,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多复杂的因素,路是非常漫长的。

郑磊:看来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还是人的习惯,都是需要国际化标准化,这样能方便一点。李老师。

李仲敏:我觉得就是对于文化来说,蓝领上面好处理一些,就是工人,普通装修的工人上面好处理一些。吉利一定要注意白领这个阶层,就是它的研发队伍,我看到李书福一个说法,就是说要降低研发成本,我觉得这个非常非常要谨慎,因为什么呢?这是一个白领阶层,白领阶层特别容易波动,而且他很容易跳槽。所以我觉得吉利现在要做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一定要稳住研发队伍,不要对研发队伍动什么手脚。第二个就是说,刚才说到技术,我觉得一定要考虑到上汽和双龙的教训,即使你是两个品牌,你把沃尔沃的技术拿到吉利来用,还是有风险的,这是第二点。第三个要考虑充分利用中国的劳动力优势,应该提前考虑把总装的过程放到国内来。

孙畅:看来我们两位专家经过自己,我们李仲敏老师是研究对于投资的,我们罗清博士是在国际上面研究传播学的,大家都对吉利这子收购沃尔沃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我们也回想一下,在2010年初,底特律的车展开幕前一晚上,福特全球总裁兼CEO艾伦穆拉利,他率领福特的全球主要高管在底特律艺术馆招待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媒体,他当时说卖掉沃尔沃并非是沃尔沃发展不好,而是福特要集中发展福特品牌,他同时也希望李书福能够保护好沃尔沃这个品牌。李书福曾经自嘲说,吉利收购沃尔沃如同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这句话自谦的味道非常浓厚。人都说英雄不问出处,不管怎么样,这个明星终于是被我们来自中国的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娶回家了,所以说以后的生活怎样,让我们先送去一份新婚的祝福。今天的《新闻天天谈》就是这样,我是孙畅。

吉利汽车是国企吗

只有唯一的一家公司: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临工)

2007年初,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完成了对中国工程机械主要企业 — 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山东临工)70%股权的投资。

沃尔沃(Volvo),瑞典著名汽车品牌,曾译为富豪。该品牌于1927年在瑞典哥德堡创建,创始人是古斯塔夫·拉尔森和阿瑟·格布尔森。沃尔沃集团是全球领先的商业运输及建筑设备制造商,主要提供卡车、客车、建筑设备、船舶和工业应用驱动系统以及航空发动机元器件;以及金融和售后服务的全套解决方案。1999年,沃尔沃集团将旗下的沃尔沃轿车业务出售给美国福特汽车公司。2010年,中国汽车企业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从福特手中购得沃尔沃轿车业务,并获得沃尔沃轿车品牌的拥有权。

2014年4月8日,沃尔沃宣布暂停与一家俄罗斯公司联合开发步兵装甲战车的协议,原因是乌克兰危机所引发的不确定性。

沃尔沃集团于1992年在北京设立首个中国办事机构,2012年是沃尔沃集团在华发展的二十周年。集团旗下所有业务领域和服务部门都已进入中国,业务覆盖全国二十二个省市自治区,在华雇员人数约为六千人。中国成为继瑞典总部以外唯一拥有集团旗下全部业务的“本土”市场。

沃尔沃集团在中国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十年战略布局,后十年蓬勃发展。中国市场已经跃居沃尔沃集团全球第三大独立市场,2011年净销售额达到240亿人民币,所占集团全球销售额比率达7.4%。沃尔沃集团在中国市场二十年的耕耘发展使得沃尔沃品牌已经深深根植于中国,积累了300多家经销合作伙伴,为创造最大化客户价值提供完善的全面解决方案。

根据集团整体发展策略,沃尔沃集团在中国自身良性发展的同时,联手旗下子品牌进行市场细分,深入贴近中国市场,以多品牌战略和不断的科技创新满足在华客户日益增长的发展需求。

集团卡车业务在中国,除提供欧洲品质沃尔沃和雷诺品牌重型卡车外,东风集团与沃尔沃集团分别持有55%和45%的股权成立新的东风商用车公司,在十堰注册且总部设在十堰,将研发、生产、销售“东风”品牌汽车。产品覆盖中、重型卡车,客车,专用车及底盘,发动机,变速箱等。新的东风商用车公司将利用双方的技术和专长,对中、重型商用车产品平台进行持续的改型升级,全面提升东风商用车的商品规划和研发能力,建成世界级先进的商用车技术中心和商品规划体系,构建满足海外战略需要的海外制造体系和海外销售基地。

快评吉利沃尔沃合并:打造市值3000亿元的中国汽车一哥

不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首家民营汽车企业,旗下拥有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两家公司。现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4万人。吉利汽车旗下拥有帝豪、全球鹰、英伦汽车三大子品牌,多年来投资建立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等高等院校。——来自吉利控股集团官方网站。

以前是民营,自收购沃尔沃后,有国内的银行、几家国企、大庆、北京、上海、重庆等多地持股。现在的吉利是国企与私营相结合,国有的成份更大。

扩展资料: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19年进入汽车领域,多年来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取得了快速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在近期揭晓的2017年度《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314.298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343位,强势攀升67位,这也是其自2012年首次进入榜单以来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1]?,连续十四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吉利

2020年2月10日,晚间,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集团正式发布公告,双方正在讨论两家公司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

公告指出,吉利汽车和沃尔沃借此将成为一家强大的全球汽车集团,可实现成本结构和新技术开发的协同作用,以应对未来挑战。此举将保留吉利、沃尔沃、领克、极星、几何每个品牌的独特性。

“拟将合并后的业务于香港及斯德哥尔摩上市,以使其能进入资本市场。”公告中的这一句话阐述了这一合并的本质,相当于吉利集团整体上市。

需要厘清的是,在香港上市的“吉利汽车(0175.HK)”是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其控股方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大吉利”包括了三个汽车子公司:吉利汽车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吉利和戴姆勒奔驰、宝腾汽车、路特斯等等都是有由利控股集团来参与。同时,吉利控股集团还包括吉利科技集团(太力飞行汽车、曹操出行)、铭泰集团等广泛业务。

一直以来,港股上市的“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其实是大吉利下面的两个不同实体,而两家公司也一直以合资的方式进行合作,包括领克汽车、极星汽车,以及在发动机项目、制造工厂上的合作项目。

其实此前就有消息传出,吉利打算和沃尔沃合并动力总成业务,将旗下的动力总成研发和生产制造进行统一。而这次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希望进行业务合并,就意味着两家公司在业务层面将全面合二为一,成为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汽车集团”,类似于戴姆勒奔驰、FCA-PSA,或者大众汽车集团、通用汽车这样的拥有200万辆以上规模的全球汽车集团。

2019年,吉利汽车销售了136.2万辆汽车,预计营收在千亿人民币左右,保持了中国品牌冠军的位置。沃尔沃汽车则是突破了70万辆,营业额达到2741亿瑞典克朗,约合1987.5亿人民币。两者合并以后,新集团公司销售规模将轻松突破200万辆,营业额超过3000亿人民币,约合430亿美元的营收规模。

或许,触发李书福对两家公司合并决策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市场所面临的风险。正如他在***中提到,“当前汽车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变革,电气化、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新商业模式如浪潮一样袭来,行业竞争愈发激烈。”

这句话背后暗藏的是汽车行业在2019年所迎面的艰难时光。

大众在去年宣布裁员4000人,奥迪则是裁员9500人,最近奔驰也宣布大概会裁员10000人,至于FCA、日产、三菱、PSA、雷诺等车企更是各有各困扰。

更大的冲击则是来自于特斯拉的冲击。在短短一个月,特斯拉市值超过千亿,接近全球最赚钱的汽车集团——丰田汽车。资本市场对于特斯拉的追捧也让传统造车势力们感受到了“刺骨寒冷”:如此高的市值让埃隆·马斯克近乎有无尽的资金可以加码自己的“电动车帝国”,例如仅需100万股就可以获得超过7亿美元的运营资金;又或者特斯拉决定在中国建厂后就轻松获得28亿美元的和授信。

事实上,特斯拉只是桌面上的“敌人”,背后的科技公司对汽车行业虎视眈眈,包括亚马逊和福特投资的Rivian、谷歌投资的Waymo,还有苹果公司一直秘而不宣的“泰坦”,另外还有Argo、Cruise等无人驾驶公司等等。

可以说,传统汽车公司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路线选择问题,而是必须在电动化、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共享化每一条路径都进行投资。在这样的寒冬环境下,无论是吉利汽车还是沃尔沃汽车,甚至包括丰田、宝马、戴姆勒、大众、福特这些巨头都无力单独承担,抱团合并、技术联盟也是必然选项。

从吉利和沃尔沃过去十年的合作来看,双方在技术共享和平台开发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给双方业务合并奠定了足够坚实的基础。最典型的案例就是CMA架构的开发,在这一架构上,吉利给予了百亿资金的投入,得到了动力总成、车型平台、电气化等多方面的回报。

对比早先吉利集团方面曾打算让沃尔沃汽车单独在斯德哥尔摩进行IPO的,此次吉利和沃尔沃合并成新集团进行整体上市显然更有潜力。

一方面,两者合并有了更大的估值想象空间。市场对沃尔沃汽车之前单独IPO仅仅给出了120-180亿美元的估值,大大低于吉利希望的160亿-300亿美元,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沃尔沃作为老牌欧洲豪华车企缺乏在新能源领域的想象空间。现在沃尔沃加上吉利汽车,给到海外投资者的是整个中国市场的估值参考,同时又让原本吉利汽车的投资者看到了豪华品牌带来的增长空间。

另一方面,吉利和沃尔沃合并以后,双方可以解决更多的成本问题和产品规划的局限。吉利主导的PMA电动架构可以让沃尔沃在电动化领域得到更多机会;SPA?2.0架构可以推动领克未来五年的向上布局;CMA架构的全面深化能够让旗下子品牌走得更远……与此同时,沃尔沃在安全驾驶上的优势也可以得以继续保持,这是沃尔沃的立身之本,也是新公司重新冲刺“自动驾驶第一阵营”的快速通道。

此外,整体上市之后,吉利集团也将完全理顺旗下品牌的级别和差异化定位问题。从上到下将拥有沃尔沃、领克、吉利等不同价位的品牌,而新能源方面又可以涵盖极星、沃尔沃EV、几何和吉利EV等不同区隔的产品。这在营销成本上也可以减少浪费,各自形成更明确的目标用户群体。

不过现在吉利和沃尔沃还在对此项合并业务进行评估,并未形成详细。双方表示将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就重组事宜形成方案,向双方董事会汇报,而沃尔沃汽车集团总裁、CEO汉肯·萨缪尔森协调工作小组评估此次重组机会。

由于吉利控股和沃尔沃汽车都是吉利集团下属子公司,双方的合并不会有太多障碍,沃尔沃方面的发言人预计新公司在今年年底就可以投入运营。

以当前市场给予吉利汽车市销率1倍左右的估值来测算,沃尔沃和吉利合并后3000亿人民币的营收大概会取得3000亿左右的同等估值。这意味着吉利-沃尔沃汽车集团将超过2500亿市值的上汽集团,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市值最大的汽车集团。无论对吉利集团,还是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在最大的疑问是,双方将以怎样的方式完成此次业务合并。最关键的是如何在合并时完成一次百亿美元级别的融资,以充实新集团后续发展的资金要求。有业内人士表示,合并方式可能取股权融资的方式,由香港资本市场上的吉利汽车增发股票或者换股的方式完成整体上市。不过无论如何,对中国汽车产业来说,这都将是一次盛况空前的大交易。

在此项信息公布之后的第二天,吉利汽车(0175.HK)在盘中股价最高上涨到15.28港元,涨幅超过11%。

文|JackieLXX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沃尔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