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月薪一万招普工-什么学历能进小米公司

tamoadmin 0
  1. 小米汽车19级薪资
  2. 为何企业招聘信息月薪总是很高,但是实际上工资却缩水呢?
  3. 税后月薪一万,在北京生活是什么样的感受?
  4. 晒千亿家底要赌一把,雷军哽咽:造车是我创业的最后一战
  5. 造车挖人暗战:小米开10亿天价,新势力打响「人才保卫战」
  6. e汽车为啥“看衰”小米造车?
  7. 华为坚决不造车,但有比造车更大的野心

如果你是合肥本地人,那么恭喜你,月入一万你的日子过得还是相当滋润的。家里有房,剩下的就是自己的花销,你会觉得单身的生活还是不错的。那么,我们来给大家算一笔账,分几种情况看下月入一万会生活的怎样?

首先,我们来看下合肥目前的房价,均价是1.4万左右一个平方,也就是说,月入一万你可能买不起一个平方,没错,现实就是这么残酷。在高房价的今天,如果你想买房,那么,先存点钱起来或者找让家里借点首付款,否则,买房,也就是呵呵了!

2.如果你有了家庭和孩子,那么,你的收入加上你妻子的收入,再孩子上学情况下,和父母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正常的日常开支会在4-5千左右;如果你是单身,那么,除去正常开支,你会3-4千作为自己的积蓄;

小米汽车月薪一万招普工-什么学历能进小米公司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如果你要买车,一年是12万左右,那么你所选择的车辆价格不要太高,否则的话,是一笔不小的负担。每个月的油费,保养,加上保险等开开支,相信一年下来也会花费不少;

4.如果你是女孩,月入一万的话,你可以放心的买买买了,万达,之心城,华润万象城这样的购物广场,想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基本都是可以满足的。可以说,女孩月薪一万已经超越了绝大多数的合肥人工资水平。

5.目前合肥市的平均工资水平在5000左右,月入一万你可以过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生活。如果你想未来过得更好一点,那么,请继续努力下去,因为未来物价水平总体会上升,加上货币贬值速度来看,你需要赚更多的钱来满足未来甚至老了之后的花销。

所以,年轻人,记得努力一把,趁着年轻!

小米汽车19级薪资

进入七月以来,996和大小周没人再提了,互联网大厂纷纷开始反向操作慷慨地给员工发钱。

先是京东宣布两年内全员从14薪涨到16薪,而后腾讯公布股份奖励,拟向不少于3300位员工授予共240.32万股股票

而这波“撒钱”也蔓延到了汽车圈,目的同样十分明确,那就是留人。

抢人大战激烈到什么程度?有媒体爆料称某车企整个部门都被挖空,以至于不少高管在公开场合拒绝介绍团队成员情况以防止被挖角。

与此同时,汽车圈的整体薪酬也是水涨船高。

据BOSS直聘数据,新造车给出的平均月薪为15367元,同比上涨21.6%。一些与自动驾驶算法相关的职位,年薪则已达到百万以上。

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车企开始纷纷拿出杀手锏---员工股权激励,各种涨薪、发放股票期权的消息更是隔几天就更新一波。

人才之争,一触即发。

一、押宝期权

今年以来,科技公司、互联网大厂们鱼贯入局造车,“抢人大战”的掀起也在意料之中。

“造车这件事情,永远要在人上面花更多时间,去找人,找到最合适、最优秀的人。”李斌说道。

不过,怎么“抢”也是有讲究的。

此前有传言称小米用10亿元股权加薪资的价格挖角原吉利研发高管胡峥楠;更有资深猎头透露,滴滴造车在挖传统车企人才的时候开出的普遍薪资涨幅在30%-50%。

而近日小米汽车的期权激励也被曝光,将授予员工独立的汽车公司期权,分五年发放完毕。

按股权变现方式,即使小米汽车主体未上市,员工依然可以照约定的业绩里程碑将期权变现。里程碑业绩分别是新车发布、年销50万辆、年销100万辆。只要达到年销百万辆,就能将已经成熟的期权兑换成小米股票或者等值现金。

这潜台词就是,越早实现年销百万台,手中的期权就能越早变现。

造车新势力们的法宝更是期权和更高的base。它们手握大量资金,组织架构也更为轻巧,一上线便改变了传统的薪酬体制,利用股权激励建立员工与企业间的利益共同体。

那么。手握“高薪股权“能否很快实现财务自由?

拿理想汽车来说,其2021年最新股权激励最多将发行108,557,400股B类普通股。想拿到对应的期权奖励,对于CEO李想而言并不轻松,要连续12个月总销量达到50万台。

汽车产经了解到,绝大多数企业行权周期为四年,少数企业行权周期为五年,即便年限一致每年的行权比例也可能不同。例如蔚来遵循每年25%的惯例。

一旦拿到公司期权,由于锁定期限,要是员工想离职,或多或少都会因为尽可能最大化利益而掂量一番。加之持股较少,实现财务自由尚需时日。

从新势力和科技公司发布股权激励方案的时点和背景来看,似乎都面临相似的境地:要从别人嘴里抢蛋糕,股权激励制度也逐渐成为战略要地。

二、传统车企的人才制度转型

对于被频繁挖角这件事,多少也***了传统车企在人才制度上的转型,逐渐重视股权激励对人才的吸引作用。

长城汽车近日发布最新股权激励方案,激励对象新增近9000人。截至目前,长城汽车2020年和2021年两期股权激励授予对象总人数为1.07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这或许算是汽车行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股权激励。

东吴证券分析称,长城汽车本次股权激励有几个变化:销量及业绩考核目标提高;销量目标权重提升;设置阶梯式行权方案,行权门槛降低;激励对象及激励股份数额增加,受益面更广。

面对行业一日千里的变化,除了使命感,长城显然生出了比别人更强烈的紧迫感。或许这也是长城制定年销400万辆、营收6000亿目标的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目标都是为稳定精英人才队伍、督促激励做出好业绩。用这种方式,表明经营者的经营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他们愿意让公司利润在股东和优秀员工之间分享。”

这场人才争夺战中,期权成了企业留住员工的手段,更多普通员工开始接触到这种原本为“高层限定”的激励制度,从而让他们全情投入,度过几年窗口期手中的期权或许会增值,继而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

雷军曾在一场讲座中指出“我在考虑学习阿里,在内部建立一个员工期权交易系统,以在不上市的前提下激励员工。”对于未上市公司来说,期权仍然是现金流匮乏公司的通行货币。

有人称股票期权为“有史以来发明的最完美的股权衍生工具: 它简单、优雅、容易理解,而且能让你分一杯羹。”

但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制度,也没有一劳永逸的答案

三、比股权激励更重要的是什么

在中国互联网增长最快的十年里,股票期权激励曾是“一夜暴富”的同义词。但类似阿里的造富神话只属于少数赶上时代红利的儿。

诚然,股权激励对人才招聘和员工向心力的培养是一剂强心针,但归根结底,这只是一种达成目的的方式,而非万能药。

一家公司本身的发展状况和员工的成长空间,对职场人的吸引力显然更重要。期权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留存人才的作用,但绝不是决定性因素。

造车技术的进步是建立在人才竞争力基础之上,李书福谈到吉利的人才观如是说:“人才竞争力不是指四处挖人,而是指原生态、成体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森林。只有原始森林才是生生不息的,任何的人工移植都难与原始森林相媲美。”

期权也好,股票也罢,到底是一种工具和手段,它既不是目的,也不是终点。

为何企业招聘信息月薪总是很高,但是实际上工资却缩水呢?

平均月薪36604。周末双休,上班时间为早九晚六,提供五险一金,有节日,提供饭补等。小米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的最新进展正式对外公布,用全栈自研算法的技术布局策略,项目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小米已组建了超过500人的专属团队首期投入33亿研发费用,专注于打磨自动驾驶技术,目标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

税后月薪一万,在北京生活是什么样的感受?

1、薪资写的高才能吸引求职者

对于网上的招聘信息,最吸引人的不是什么公司文化,公司,而是招聘信息上面的薪资。甚至现在的招聘网站都会把薪资一栏放大加粗,生怕人不知道这个职位多少钱。求职者求职难,招聘者招聘也很难,薪资是最大的“噱头”。除了一些大公司,华为小米这些,他们不用去找人,都是别人找上门的,因为众所知周,这些大公司的和环境都是很不错的。但是一些不太出名的中小型企业,他们的内部环境没有被外界所了解,招人自然有些困难。对于求职者来说,薪资确实是选择公司的第一标准

2、基本上是写薪资范围

比如4k-8k,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就算取中位数也有6k,但是很多都是转正4k。这些都是惯用的套路,面试之前就会说看能力给钱。转正之前还有试用期,试用期正常是转正的80%。如果看到这种,基本上要做好心理准备,他给的就是范围里面最低的薪资。

3、招聘写的是理想的薪资

你确实是有机会拿到这么多钱的,只能说是有机会,薪资里面通常包含基本工资、绩效、加班费等等。每个公司的薪资组成不一样,就比如说我的薪资是基本工资+绩效,所以通常公司都会扣绩效的,很少人可以拿到全部的绩效。

4、包含企业

五险一金都是从薪资里面扣的,最少也要几百块,还有一些企业里面的住宿、吃饭,有可能都需要从工作里面扣。理想薪资总是和现实有区别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晒千亿家底要赌一把,雷军哽咽:造车是我创业的最后一战

月薪一万在北京能过什么样的生活?可能有人会张口就来:在北京月薪一万?那不过的跟?凡是这么说的肯定没在北京生活过,而且被那些成天贩卖焦虑赚流量的自媒体给***了。月薪一万是个什么水平?在北京可能不算什么,但是放在全国来说绝对算是高工资了。在北京如果是单身一个人生活,月薪一万完全可以过得很不错。

一个人住,房子不用太大,在回龙观这样的地方2000块完全可以租一个不错的房子。如果自己不做饭的在外面吃的话,吃的朴素点,平时再买点零食水果,一个月两千基本就够了,如果是在京东、小米、百度这种有食堂的大公司上班,吃饭还能更省些。

算下来一个月吃住差不多要四千,如果还想存点钱的话,那平时日常开销就要省着点,我的经验是穿的、用的、玩的、甚至吃的能从网上买就从网上买,买的多了,和去线下买相比确实能省不少钱。我自己现在基本就是不管买啥都先看一眼京东自营的,大部分时候都会在京东买,实在有不方便或者着急的才去超市买。赶上618、双11这种大促活动还要在京东屯不少东西。

总之月薪一万在背景确实不算什么高收入,但是也不至于让你过得像,如果精打细算会过日子的话还是能过得不错的。月薪拿到手一万,俩人两万,在北京过着忙碌但幸福的小日子。目前还没有孩子,没有考虑换房换车,基本没有经济压力。说到底,还是要看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最能感受到快乐的是什么,把钱花在刀刃上,不需要很多,便足够了。

无论收入多少,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造车挖人暗战:小米开10亿天价,新势力打响「人才保卫战」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到。”——小米CEO&电动 汽车 CEO雷军

“年轻人第一辆电动 汽车 要来了!”小米宣布造车之后,网友们感慨道。

那么,问题来了,“年轻人第一辆电动 汽车 ”会是怎样一个名字呢?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呢?这辆车的售价会有怎样的惊喜呢?……2021年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没有给出答案,但却给出了无限想象。

关于造车,雷军赌上了一切

关于造车,雷军讲述了与马斯克的故事。雷军透露,2013年曾经两次拜访马斯克,并且成为了特斯拉的车主。“我们干得好像都是别人能干的事情,而马斯克干的事是别人想都想不到的!”雷军曾如此感叹道。

雷军确认造车:手握千亿现金,不造车就愧对米粉

雷军透露,2021年一月份,董事会曾建议研究电动 汽车 的前景。对此,雷军一开始是非常抗拒的。因为小米好不容易将手机业务做到今天,好不容易成为世界第三,而这场仗还没有打完,造车可能会带来更大风险。

而在这样抗拒情绪下,小米从2021年1月15日小米开始认真调研造车。

在造车这件事上,小米在75天之内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与200多位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进行了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讨论。最终小米决定造车。

这将是雷军人生中最后一次创业项目。

“接下来将会压上所有声誉和成就来为小米 汽车 而战。”雷军表示。

为何造车,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这年头,高 科技 公司不造个车似乎已经非常OUT了。小米宣布造车之前,百度、阿里、华为、苹果等 科技 公司已经相继传出了造车的传闻。百度则是已经板上钉钉,与吉利联手,成立了 汽车 公司——集度。

苹果造车传闻已久,甚至一度传出了其合作厂商。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曾预测苹果最快将在2025年发布Apple Car,定位在非常高端的车型。

华为虽然一再宣布“华为不造车,而是使 汽车 制造商能够制造出更好的 汽车 ”,但可以看出其在 汽车 产业链的布局已经非常深。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3月5日,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有限公司、华为终端(深圳)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名下,以“ 汽车 、自动驾驶、雷达、地图”为关键词,已经达到357条专利。

除此之外,同为手机厂商的OV也对 汽车 表示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为何此时大家纷纷对造车充满了兴趣呢?

除了技术层面, 汽车 工业面临着百年一遇的大变革,让造车门槛大大降低, 汽车 智能化、软件定义 汽车 成为了可能,更是让这些本身在软件和计算力方面有着天然优势的高 科技 企业,看到了希望。

不仅如此,智能电动 汽车 是个充满想象力的赛道。来自IHS Markit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球 汽车 市场智能 汽车 的渗透率将提升到60%;中国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75%,高出前者15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未来四五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需求将出现全面爆发。

如此“蓝海”市场,更是让资本市场兴奋不已。从目前已经上市的新能源电动 汽车 企业来看,公司市值均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据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全年特斯拉市值涨幅近7倍;造车新势力蔚来市值甚至曾经一度超过有着上百年 历史 的宝马;小鹏、理想股价则实现了翻几番的增长。而百度在宣布造车之后一个月,股价上涨了67%。这将是谁都不愿意错过的风口。

而对于小米来说,这则是百年一遇的 历史 机遇。

从小米财报来看,从成立之初直到2020年小米年收入实现着不断的增长。雷军称小米10年时间能够实现这样的收入,绝对创造了商业史上又一个奇迹。而“造车”将是小米寻找营收不断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也是小米“生生不息”的又一动力源泉。

管理思想***查尔斯·汉迪曾说过,如果组织和企业能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带领企业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且第二曲线必须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弥补第二曲线投入初期的消耗,那么企业永续增长的愿景就能实现。

媒体报道,中信证券分析师也指出,随着小米在智能手机业务逐渐触及天花板,估值跟着受限,必然要寻找在智能领域全新的增长点。而从目前的市场情形来看,新能源智能 汽车 无疑是未来发展的主要风口之一。

此前,小米实现的是“手机+AIoT”的万物互联,而此后,小米将实现的是“手机+AIoT+ 汽车 ”的万物互联。小米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将会画下更大盘子。

不仅如此,无论是从跟进还是声量上来看,迫于行业压力,小米造车也是个“不得不”的决定。毕竟华为在“造车”方面已经深入产业链核心,小米已经晚了一两年。

箭在弦上,整装待发

在此前某次访中,雷军曾评价自己是“极度保守下的极度冒进”,“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小米推进的速度是极快的,而在风险不可控的时候我们非常小心。”

对于确定的智能电动 汽车 赛道,小米需要解决两个难题:资金和技术。

据了解,小米已经手握了千亿元资金入局 汽车 赛道,最新财报显示,2020年现金储备量已经达到1080亿。根据公告,小米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蔚来 汽车 CEO李斌曾表示,没有200亿不要造车。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200亿是远远不够的。从蔚来、小鹏和理想的报表来看,其分别累计融资总额分别为835亿元、458亿元、362亿元。已经成立五六年的蔚来至今为止仍未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20年蔚来净亏损为53.04亿元,自成立至今累计亏损已超300亿元。

可见,造车还需要准备足够充足的。而这对小米来说,这不是太大的难题。雷军更是霸气地说了句:我们亏得起。

但难的是更强的技术积累。据悉,小米已经开始了相关技术积累。据智慧芽数据显示,目前小米集团与 汽车 有关的专利已达834件,小米 汽车 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

根据智慧芽专利价值分析称,新能源车斯拉专利价值超过2亿美元,蔚来 汽车 专利价值1864万美元,小米 汽车 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1亿美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目前的技术积累主要在车联网以及车载服务方面,而自动驾驶等方面还有欠缺。小米在智能电动 汽车 方面的专利与车企相比还有些距离,有待提升。

“只要我们愿意,我们都可以做到。”雷军在发布会上给了大家信心。

小米造车 谁最紧张?

毫无疑问,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未来一定不止千亿规模,但忽略时间因素的趋势论就是耍流氓。

换句话说,这是绝对趋势,燃油车也必将成为过去时,但目前购买新能源 汽车 的人群还没有形成巨大的规模,预计五年内,车厂还是在抢夺一个“小蛋糕”。

据不完全估计,截止目前蔚来 汽车 全系累计交付达到8.8万辆,理想 汽车 累计交付超4万辆,小鹏 汽车 全系累计交付超5万辆,而燃油车的全年交付是千万辆级别。中国的目标是,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才能够达到25%左右。万里长征才刚开始。

所以,如果小米发布 汽车 ,那一定会影响目前整个新能源 汽车 的盘子,尤为紧张的应该是定位相当的小鹏 汽车 、以及大众系列电动车,甚至是五菱宏光MINI EV。

而五菱宏光MINI EV的销量已经突破20万,相当于4个小鹏 汽车 的全品牌交付,价格屠夫才是真正的王者。小米有没有可能拿下这个“发烧”的市场,能不能成为智能 汽车 的“拼多多”,某种意义上决定了这场战役的成败。

小米造车的逻辑也在这里,这些恰恰是小米擅长的东西,毕竟他的使命是为年轻人造东西,供应链管理和成本把控,一定会交出雷军常说的“价格厚道”的智能 汽车 ,小米未来会像卖智能音箱、空调电视那样低毛利卖智能 汽车 。

参考资料:

盘点LatePost《小米确定造车》

电子信息产业网《小米造车再陷“罗生门”》

彭博商业周刊《手机厂商为何纷纷选择造车?》

南方都市报《“造车”后半场智能化竞争加剧!华为腾讯百度相继入场》

地产三哥《特斯拉、蔚来、小鹏、理想、恒大 汽车 花了多少钱造车?》

相关阅读:

小米手握千亿现金流备战2021员工人均年薪45万元

静静/文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均发布了其2020年度财报。虽然处于不同赛道,但难免被拿来比较。腾讯营收和利润自然是不在话下,小米与自身相比,也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尤其是小米在境外市场的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长了34.1%。而且境外收入占比也将近50%,难怪雷军喊出:“小米已经成为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纵观小米财报,各项业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数据也是超出了市场预期。尤为注意的是小米还实现了超过千亿元的现金储备,可以直接买下一个360。可见,小米已经做好血战2021的准备。2021年手机市场注定是个血雨腥风之年。

关键信息:

1、2020年小米集团收入2459亿元,同比增长了19.4%;净利润130亿元,同比增长12.8%。

2、2020年小米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464亿台,同比增长了17.5%,ASP为1039.8元,同比增长6.1%。

3、2020年小米境外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34.1%,占总收入的49.8%。

4、2020年小米研发投入93亿元,同比增加了23.5%。

5、2020年小米有22074名全职员工,薪酬开支总额为人民币99.15亿元。

向高端爬坡ASP实现同比增长

2020年小米手机收入达1522亿元,同比增长了24.6%,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64亿台,同比增长了17.5%。同时,小米还披露了一个数据:2020年中国大陆定价在3000元以上或境外定价在300欧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手机出货量1000万台。而小米全年ASP(平均售价)也实现了同比增长,6.8%为1039.8元。

根据小米以往财报,小米智能手机ASP在2020年第一季度首次突破了千元,达到1038.0元,二季度也实现了持续上升,第三、第四季度均超过了千元,从而实现了2020年的同比增长。

这一年也是小米摆脱价格束缚,冲向高端市场的元年。

2020年年初,小米发布了冲击高端市场的首款产品,小米10系列,小米方面透露,在京东618购物节期间,小米10获得3500元-4500元价位段销量冠军。而年底推出的高端旗舰机型小米11也在上市21天内销量突破了100万。

可见,小米的双品牌策略初见成效,但小米向高端爬坡的速度还有上升空间。

硬件占比过高 利润难有突破性增长

财报显示,2020年小米智能手机业务收入1522亿元,IoT以及生活消费产品收入621亿元,分别占总收入的61.9%和27.4%,两者已经占总营收的89.3%,将近90%。

而众所周知,小米早在2018年就提出“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永远不超过5%”的承诺,而2020年小米硬件综合税后净利率依然小于1%。

这意味着在利润方面,小米很难仰仗硬件能有突破性的增长,而只能寄希望于互联网业务。但小米的互联网业务占比未有较大增长。

境外收入增加 全球优势凸显

2020年小米境外市场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了34.1%,占总收入的49.8%,将近50%,难怪雷军喊出:“小米已经成为已成为一家真正的全球化公司!”

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12月31日,小米的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据C***ys统计,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在全球54个国家和地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在前五名。

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市占率在欧洲市场连续三个季度排名前三。而欧洲市场也是国内手机厂商竞争的战略高地,尤其是华为逐渐从市场“退出”之后,OPPO在2019年进入欧洲市场,vivo也在2020年正式进入欧洲市场。

来自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欧洲智能手机市场,华为手机出货量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大跌43% 。而华为空余出来的市场份额被小米、OPPO所接盘。

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在欧洲市场出货量大增85%,全年数据更是增长90%。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是小米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市场接下了华为过去的市场份额,这也让小米成为了欧洲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小米境外市场收入占比近50%,但小米境外手机销量却超过了70%。

来自第三方数据(IDC)显示,2020年小米在中国市场手机销量为3900万部;而小米2020年全球销量为1.46亿台。这意味着小米境外手机销量1.07亿,占比73%。

如此推算,只占总销量30%的国内市场却贡献了超过50%的收入,而国外超过70%的销量贡献了近50%的收入。这意味着,小米大部分高端智能手机都销往到了国内市场。

手握千亿现金流备战2021

来自财报显示,截止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现金流还只有755亿元,小米一个季度就增加了325亿元现金流。为血战2021年做好了准备。

2021年中国手机市场注定会是血雨腥风的一年。OV、小米、iQOO、一加等均向高端发起了冲锋。第一季度还未结束,OPPO发布了年度旗舰FindX3,据称OPPO投入了巨大营销资金来推广该产品;而一加也推出了冲向高端主流市场的一加9系列,有人透露一加在该款手机的营销投入甚至超过了一加此前一年的投入。

小米财报也显示,2020年小米销售以及推广开支增加了40.1%至145亿元。主要是由于宣传与广告开支,增加了63.2%,主要是为了进一步地加强推广高端智能手机以及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好的产品基础上,得声势者得市场,每一分的声势都离不开强大的资金推动。

人均年收入约为45万元 腾讯81万元

同一天,小米和腾讯均发布了其2020年度财报。虽然处于不同赛道,但难免被拿来比较。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小米拥有22074名全职雇员,其中15363名雇员持有以股份为基础的奖励(股权激励占比69.59%),而小米的薪酬开支总额(包括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为人民币99.15亿元。

由此推算,小米人均年薪约为44.91万元,人均月薪3.74万元。

腾讯2020年有85858名员工,其中总酬金成本为人民币696.38亿。简***均一下,员工人均年薪高达81万,月薪平均6.76万。

小米员工仅为腾讯员工年薪一半。

e汽车为啥“看衰”小米造车?

“有想来集度 汽车 的吗?坑不多了。”

入职集度 汽车 一个多月后,罗敏敏在脉脉 汽车 同行交流圈里发起了“求贤贴”。仅一个礼拜的时间,帖子吸引了超过140人回复,前来询问的人,包括上汽大众、吉利等传统车企的员工,也不乏理想、小鹏等新势力。罗敏敏感慨,一时间, “后台咨询的私信多到快要爆炸。”

自2021年开年以来,互联网造车大军里,又多了一些新的身影,从百度、小米到360,原来的 科技 巨头们纷纷一头扎进造车业。与其充满着雄心壮志的造车一同到来的,还有打响的新一轮抢人大战。

在网上看到集度 汽车 的招聘帖子后,理想 汽车 的员工徐宇第一时间按下收藏。因为百度在自动驾驶上的优势,集度 汽车 成为他眼中比较有潜力的新新造车公司。当天晚上,他迅速做好一版简历,准备发到对方邮箱时,为表示诚意,他还专门加上一句“希望获得面试机会”。

虽然自己所在的公司位列新造车第一阵营,但在徐宇看来,自己的薪水属于“入职即巅峰”,过去两年多,基本没有变动。

更让他感觉“压力山大”的是,在前五个月销量只有2.2万辆的情况下,公司内部却流传出要将目标销量提升到10万辆的说法,而且还将和员工的年终奖挂钩。在他看来,2021年即将过半,但距离年度目标还太远,“难度太大,大家都很焦虑,聚在楼下抽烟的同事都变多了”。

在集度 汽车 给徐宇的反馈里,如果能顺利入职,月薪就可以提升大约30%。他认为,吸引自己的,除了基本工资的上涨,还有“大厂”出了名的。

进入2021年,几乎每隔一个月,就有 科技 巨头官宣造车。一向财大气粗的 科技 公司们,也带着砸钱挖人的劲头闯进 汽车 圈。先是雷军宣布十年投入100亿美元,紧接着,集度 汽车 CEO夏一平就抛出未来五年投入500亿元的规划。

为了快速搭建团队,招人也成为CEO的当务之急。出任集度 汽车 CEO后,招聘花费了夏一平大部分的精力,即便是周末,他也会从早上9点开始,连续面试12个小时直到晚上。按照,明年年底前,集度 汽车 的团队规模将扩充至2500-3000人。

“新造车在起步之处,便是从传统车企等地方抢人的,因此给的薪水还算理想”,徐宇称,“这意味着,在这轮新的抢人大战中, 科技 巨头们需要花更多的钱”。

以第三方招聘网站上的信息为例,同样招聘数据分析师,蔚来给出15-30K的月薪,虽然集度 汽车 的薪水也在同一区间,但是比起蔚来的13薪,后者却给出了18薪。

在宣布与哪吒 汽车 联手造车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360公司便开启了 汽车 团队的组建。为了吸引人才,6月1日,360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周鸿祎更是亲自在社交媒体上广发英雄帖,并表示“公司在薪酬待遇方面全面放开、全力支持。”

360重金寻求的职位包括感知融合算法、软件架构、信息安全、智能驾驶开发等岗位,根据新浪 财经 的报道,仅是这些岗位的推荐奖金,就共计高达数十万元。

不过新的记录还在被高管打破。近日有媒体爆料称,小米用股权加薪资高达10亿元的待遇挖角吉利研究院院长胡峥楠,不仅如此,小米还向多位传统车企的研发大咖抛出橄榄枝。虽然之后胡峥楠以“消息不实”予以否认,但在天价挖角的传闻背后,是人才稀缺,以及相关从业人员薪酬待遇水涨船高的行业共识。

当 科技 巨头们走上同样的路,头部公司理所当然地成为它们重点瞄准的目标。蔚来、小鹏和理想都成为挖人的“重灾区”。在5月蔚来的发布会上,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感慨,“最近挖我们的人实在太多了,没办法,我们要把同事的信息都隐藏一下。”

一位蔚来员工则证实,“近期加入蔚来的新员工,需要签订一份竞业协议。”而这也是蔚来阻止外流的常规操作。据路透社报道,早在2019年4月,蔚来便通过罕见的长达一年的竞业禁止条款,阻止帮助其进行IPO的投资银行服务其他竞争对手。

为了留住员工,各家都使出浑身解数。蔚来基本上用“全员持股”,此前曾有员工介绍,其在2018年入职时,获得了2000股蔚来股票,到2020年年末,随着公司股价涨至50多美元,自己也“坐地成为百万富翁”。上述蔚来员工称,现阶段,公司仍会给新员工期权奖励,“有的人是1000股。”

一位曾面试理想 汽车 的员工表示,理想 汽车 也许诺会给新入职员工4500股期权,每年900股,分5年行权。6月8日晚,身为“造车新实力”的岚图也官宣开启了员工持股。

不过对于核心高管,以及自动驾驶研发等领域的“关键人才”,从 科技 巨头到此前的新造车都面临着“一贤难求”。

小鹏 汽车 人力高级总监林娇芬在接受媒体访时表示,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智能化专业,大多招聘的是电子电气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市场决定供需关系,与智能化相关的职位,起步价比其他职位高出20%~30%。

一名车企内部人士向未来 汽车 日报透露,小米正在全球挖无人驾驶领域的大佬“镇场子”,“百万美元年薪起步。”在该人士看来,如果招到关键人物,就意味着他可以自带团队,也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

第三方招聘网站信息显示,今年以来,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软件工程师、销售、用户运营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经超过1.8倍,年薪甚至达百万以上。对于自动驾驶前端负责人这一职位,蔚来就开出了“月薪95K以上,16薪”,即年薪超过150万元的丰厚报酬

“对于顶级人才,滴滴显得尤为慷慨。”一位曾在车企任职多年的中层在接受Tech星球访时透露,现阶段滴滴的目标是传统车企副总级别的人物,开出的待遇是200W,而在传统车企,这些人的待遇大多是年薪60W-80W。据介绍,从今年3月开始,滴滴放出的职位也大多集中在D8-D10。

“并不是牛的人才都是志同道合的人,也不是你们看到所有人才都适合。我们更多的是在找高端人才里面的志同道合的人。”夏一平如此感叹。

(注:文内受访者皆为化名)

作者 | 吴晓宇

编辑 | 王妍

华为坚决不造车,但有比造车更大的野心

“我们有钱,亏得起”。

“造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的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压上所有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

从2021年3月官宣造车至今的700多个日夜,雷军一直在用实际行动,为押上“人生全部的声誉”的最后一次创业而战斗,甚至从去年开始就相继卸任了多项职务,并在今年卸任了小米集团总裁一职,由卢伟冰继任。

然而,近两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激战正酣,可谓群雄逐鹿,可以说原本的新能源蓝海如今已成红海。反观,小米汽车却依然活在“谣言”与谍照中,仍然还没有实质性成果。

近段时间,小米汽车又因为营销负责人周钘的匆忙离职,再次站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行至中场的小米造车阻力接二连三袭来:除了此次周钘的离开,此前外部一度传出“小米造车将被叫停”,后被官方辟谣,不久前还发生了内部资料泄密。

这究竟是好事多磨?还是冥冥中暗示的劝阻?总之,关于小米造车的舆论,已经从一开始的欢呼声变成质疑声四起,目前有部分人表现出“看衰”的心态,认为小米在造车战场上没多大胜算。

1、

公开资料显示,周钘于2011年加入上汽通用五菱,此后一路升迁。2018年周钘的公开身份为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的营销中心总监,2020年升任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品牌与市场总监,此后又被升任为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

周钘于2022年8月正式加入小米汽车,担任小米汽车营销方面负责人,直接向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汇报。

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干了加盟仅7个月,便选择离开,这其中原因不免让人好奇。

在今年1月初,周钘还在朋友圈招聘,并在跨年夜细细回味了过去,“每一段难忘的经历,每一段成长的时光,背后都是和一群真诚热爱的兄弟姐妹打过来的!”这看起来似乎要大干一场的样子。而就在短短两个月之后,周钘就突然离开了小米汽车,这确实令人感到错愕。

据小米内部员工透露,出身传统车企的周钘并不适应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环境,与团队磨合存在问题。

虽然这个离职的原因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这还是透露出一个信号——在传统汽车营销人眼里,小米的营销思路和商业模式可能与传统汽车制造商不太一样,而这些不同势必会造成分歧,目标不统一。

有没有这层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考虑到首款车型将在2024年上半年量产,营销和造势肯定少不了。所以,在营销负责人离职之际,小米汽车也在加快相关人才招聘的步伐,为新车发布做足准备。

据小米内推网站显示,小米目前正在招聘汽车市场策略总监、汽车新媒体营销总监、汽车公关总监等职务。根据职位描述,汽车市场策略总监需要负责挖掘梳理品牌、产品的传播逻辑与卖点,制定符合小米汽车的市场策略;汽车公关总监需要负责制定完整的小米汽车公关传播策略。

另外在第三方招聘软件上,小米汽车也发布了公关/品牌专家、关系专家、市场策略经理、展厅讲解员等大量跟营销公关相关的职位。在薪资方面,公关/品牌专家的月薪是4-7万元,市场策略经理月薪是2-3.5万、15薪,事务总监月薪是2.5-4.5万、15薪。

距离量产时间还有一年的时间,小米大量招聘营销公关人才,搭建市场销售、品牌传播体系,为小米汽车蓄势。而恰恰在这个关键的时候,负责人入职仅7个月便离职,这不仅仅对小米汽车的人事组织是一大考验,也或多或少给小米造车又蒙上了一层神秘阴影。

2、

除了营销层面关键人物离职之外,外界对于小米造车真正的担忧还在于,它的定位。

此前,雷军发起的一场关乎“你希望小米汽车第一辆车大约是什么价钱?”的投票。

结果,有近七成的人希望价格不要超过15万元,仅有不到一成的人选择了30万元以上。这一结果非常符合小米手机高性价比的定位。

但这些“米粉们”可能要失望了,结合曝光的试验车谍照以及相关消息显示,小米首款车型MS11预计将会搭载固态Lidar技术,车顶配备一个远距离高线束主Lidar,左右翼子板以及车尾两侧斜面分布了4个短距离固态Lidar,加起来就是一套5 Lidar的强势组合。

再加上MS11还有可能用800V高压平台、260kW的电桥、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高通下一代智能座舱芯片和英伟达Orin X芯片。

用这样一套豪华的硬件阵容,好处是可以尽可能地缩短小米与其它新势力的距离,坏处也显而易见,小米汽车可能会高于习惯了追求极致性价比的“米粉”的期待值。

试想一下,特斯拉Model 3不过才23万元起,小米汽车将价格定到26万,到底如何选,怎么选?恐怕每个人心中都有了答案。所以,自称拥有的5.64亿月活用户,又有多少能成为小米汽车的购买主力军呢?

而目前的外部环境已经变得更加恶劣,马斯克举起的价格屠刀令业界恐慌,除了小鹏、问界、蔚来等新势力跟进之外,就连比亚迪这种传统车企“大鳄”也开始挥舞价格屠刀,这也让原本就已经趋于饱和的新能源市场更加残酷。

而更关键的是,目前的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增长已经开始放缓,预计增幅从去年的96.3%陡降至30%上下。

这也意味着,接下来,新能源市场或许还将迎来新一轮或者多轮价格战的冲击。

在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和市场的增幅急剧放缓双重冲击下,“15~20年世界前五”,“我们有钱,亏得起”的豪言壮语,现在来看多多少少有些天真无邪。

此外,更紧急的问题则是:时不我待,当小米这边还在迟疑如何定位的时候,特斯拉却在加紧收割。3月1日,特斯拉“宏图”的第三篇章将正式发布。“秘密宏图”被视为特斯拉的一种长期规划,外界猜测,在其中会包括廉价新车型的信息。

“2023年到2025年是极为残酷的淘汰赛,不需要那么多公司”,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不久前表示。

而2024年才姗姗来迟的小米汽车,虽然还没上牌桌,但已经感受到了新能源市场见红的残酷现实。

所以,小米汽车准备好了吗?时间真的不多了。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e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导语:华为“不造车”的决心,无疑让很多期待华为牌汽车的公众感到失望。但在这一表象背后,华为其实有着更大野心,就是在车企加速向“新四化”迈进的时代浪潮下,其要扮演支撑众多车企转型升级的背后巨人。

张军智?|?文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数百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英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领军企业。二十多年以前,像戴尔、惠普、康柏、联想、宏碁、东芝这样的电脑公司,正是领时代***的企业,但是在电脑制造业逐渐式微后,人们发现电脑普及浪潮中的最大赢家并不是这些电脑公司,而是其背后供应商,比如研发软件系统的微软、制造CPU的英特尔、提供GPU的英伟达……

十多年以前,手机产业进入智能机时代,苹果、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红极一时,但是现在人们都知道,能提供手机系统的谷歌、能生产顶级CPU的高通、能制造OLED屏幕的三星,要比大多数的手机企业有价值得多。它们才是众多手机企业背后的巨人。

如今,一个比电脑、智能手机体量更为巨大、涉及的技术更为复杂,前景更为广阔的产业,也踏上了时代的浪潮,它就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浪潮之巅的新能源车企,今年个个红的发紫。成立仅17年的特斯拉,虽然年销量不到丰田汽车的三十分之一,收入不足丰田的十分之一,其市值却几乎相当于丰田、奥迪、戴姆勒、通用四大车企市值总和。成立仅6年的蔚来汽车,市值一度位居车企全球第四,中国第一;小鹏汽车的市值一度也超越老牌互联网企业百度……

作为中国最具科技实力的龙头企业,华为承载了国人在很多产业中的梦想。或许是因为这种原因,近年来,关于“华为造车”的舆论时有传出,特别是10月30日,华为年度旗舰智能手机Mate40上市发布会中,华为宣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的成立,更是让这种舆论甚嚣尘上。

但对于这样的舆论,华为坚决表示否认。在近日任正非签发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中,特别用粗体文字强调,“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为了强调“不造车”的决心,文件中载明,“以后谁再建言造车,干扰公司,可调离岗位,另外寻找岗位”。文件的末尾显示,这份文件有效期为3年。显然,不仅仅是普通大众,包括华为内部很多人都希望华为进军汽车制造领域。

华为“不造车”的决心,无疑让很多人感到了失望。但在这一表象背后,华为有着更大野心:在车企加速向“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迈进的时代浪潮下,华为要扮演众多车企转型升级背后的巨人。

而且这样的“野心”已经进入到实施阶段。10月份的广州车展前,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就宣布,将携手华为、宁德时代,一起打造高端智能汽车品牌。11月20日,沃尔沃发布了首款搭载HMS?for?Car华为智慧车载解决方案的新车——沃尔沃XC40?RECHARGE,该车的车载系统集成了华为应用市场、华为快应用、华为智慧助手等服务。11月27日,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ARCFOX?BU总裁于立国透露:“我们和华为联合打造了ARCFOX极狐最新款产品HBT。新车搭载3颗96线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12个摄像头、13个超声波传感器,华为提供的芯片算力达到352万亿次每秒。”

如今,华为正越来越频繁地登上汽车新闻,越来越多地为车企提供助力。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正是华为助力车企升级的载体。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总裁王军所说,“HI带来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我们继承华为三十年的技术积累,和汽车行业深度融合,并追求跨越式技术发展,实现领先与超越。”

华为的目标是让HI品牌成为汽车行业“要素品牌”的代表,被各大车企广泛用,车内用华为的技术,车身印上HI品牌的LOGO,给予车企品牌加持、背书。同时在HI品牌的赋能下,消费者也能够信赖华为的科技,信赖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信赖华为和车企共同“造”的车,以及共同“打造”的“品牌”。“新车型使用车企的品牌,HI?logo将在车身上呈现”,王军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也是一种非常明智的选择。因为ICT是华为的强项,传统车厂的弱项,华为由此切入,以做增量业务为主,阻力小,合作空间大。

资料显示,华为HI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1个全新的计算与通信架构,以及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智能网联和智能车云5大智能系统,还有目前应用较少的激光雷达、AR-HUD等智能化部件,几乎涵盖了汽车智能化的所有领域。

HI的技术实力如何?应该说非常深厚。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电控、车云,都涉及到大量软件和算法。而华为在无线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积累了大量软件、算法的人才与经验。最近华为的自动驾驶,获得了德国莱茵T?V集团颁发的《ISO?26262:2018功能安全认证设计阶段确认函》,这是业界首个通过ASIL-D功能安全评估的高阶自动驾驶全栈系统,而且不同于以往在高阶自动驾驶领域只针对管理流程的简单认证,此次安全评估是针对产品本身的完整认证,突破了传统标准认证范围。

在操作系统上,华为的鸿蒙车机OS是单独为汽车开发的操作系统,包括鸿蒙座舱系统HOS、智能驾驶系统AOS、智能车控系统VOS。数据应用更是华为的强项,王军举例:“如果把电池的数据分析、计算之后,(电池事故)我们现在目标是5分钟提前预警,我们年底的目标是做到提前一天预警。”

另外像自动驾驶的关键设备激光雷达,华为的目标成本是做到200美元甚至100美元(约合人民币1300元、650元),而市面上的激光雷达动辄高达上万美元。据说华为激光雷达已经成为了主机厂抢购的爆品。如果一切顺利,仅这一项就能改变全球自动驾驶落地进程,甚至自动驾驶技术格局。

目前,华为与车企的合作模式有三种:第一种,做传统的Tier1,直接给车企提供激光雷达、AR?HUD等智能化零部件;第二种,基于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车控三大计算平台以及AOS、HOS、VOS三大操作系统,给OEM提供平台化业务,供OEM与第三方合作伙伴进行上层的应用开发;第三种,为客户提供全栈的HI品牌解决方案,车型上会打上HI?品牌标识。据悉,最早有HI?logo的车型将在2021年底面世。

王军曾向媒体提供过一组数据:“当汽车智能化程度每提高1%,全球汽车零部件(除美国市场外)市场空间可能就会扩大33亿美元;如果智能化程度和电动化程度同时提高1%,整个汽车零部件的空间就会扩大60多亿美元。”而目前车企大多数的车企,智能化和电动化征程才刚刚开始,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市场未来的巨大潜力。

参考及引用数据及资料:?

《HI的野心:不是“华为牌汽车”,而是Inside每一辆车》来源:盖世汽车资讯

《何必造车?华为可以inside每一辆车》?作者:刘宝华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小米

上一篇上海汽车装潢报价-上海汽车装潢批发市场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