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生产资质-蔚来汽车生产资质进入公示期

tamoadmin 0
  1. 要特斯拉还是要蔚来?上海的选择意味深长
  2. 放宽新能源车企准入条件?工信部《征求意见稿》还有哪些好消息?
  3. 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曾经卖8.5亿,如今只卖1600万?
  4. 哪些造车新势力的三电系统是自主研发的呢
  5. 小鹏花费巨资获生产资质,将生产P7,摆脱代工真的好?
  6. 工信部:允许相同生产资质车企相互代工

各家新势力造车企业各有各的优势,也各有各的问题。他们造车到底行不行?进度怎么样了?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整理整理中国新能源造车新势力的近况。按照靠谱指数排行。

靠谱指数5颗星-蔚来、云度

蔚来由李斌、李想、刘强东、雷军、高瓴资本、红杉资本等投资,目前已获8亿美金,目前再进行下一轮融资,首款量产车蔚来ES8即将上市,预计12月16日上市,竞争对手对标特斯拉。因为没有获得工信部准入资质,所以蔚来首款车型将由江淮代工生产

蔚来汽车生产资质-蔚来汽车生产资质进入公示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云度新能源汽车是由福汽集团莆田市国投、海源机械、和管理层四方共同出资成立的混合制公司,这位后起之秀,表现非常突出,速度之快,令人诧异,2015年成立,如今早已通过工信部准入,首款车型π1于10月10日也已正式上市,第二款车型也预计年底上市。属于造车新势力中的佼佼者。

靠谱指数4颗星-车和家、小鹏汽车

车和家由李想和李斌等人发起,目前已经获得利欧股份有限公司7.8亿元投资,目前阶段,首款SEV车型正在研发当中,预计2018年中上市,制造基地位于江苏常州市,目前还未获得工信部准入资质。

小鹏汽车由何小鹏、夏衍、傅盛、李学凌等大佬创立,目前已获得1亿多美元,且投资人要求2年内花完,首款汽车已在17年上海车展上亮相,走的是高端路线,首款量产车预计2018年初上市,目前还未获得工信部准入资质。

靠谱指数3颗星-前途汽车

前途汽车由长城华冠创立,截止目前已经获得2.4亿元投资,已经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首款汽车K50也于17年上海车展亮相,走的也是高端跑车路线,估计至少卖个50万吧!不知道有没有人买?虽然拿到了新能源生产资质,但由于其高端定位,也屈屈只能得3颗星吧。

靠谱指数2颗星-奇点汽车、游侠汽车

奇点汽车由智车优行出资成立,其首款概念车也在17年上海车展中亮相,不过仅仅只是慨念,都不让人进车内,估计也只是打的幌子,已经获得6亿美元的融资,工厂位于安徽铜陵,也未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

游侠汽车由黄修源创立,目前已经造出了样车,正在试制阶段,再出3款概念车,目前也未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游侠汽车算是比较低调的,并未有过多的新闻爆出。

靠谱指数1颗星-乐视汽车

乐视汽车大家再熟悉不过了,由贾跃亭2015年创立,目前贾跃亭也隐居美国,前几天刚接受访表示,在美国不回来,就是为了FF91的顺利融资,找到合适的投资人,公开声称不会抛下国内的债务,一旦FF91在美国融资成功,就将回国偿还债务。不会放弃乐视,乐视汽车是PPT造车的典型代表企业!

要特斯拉还是要蔚来?上海的选择意味深长

造车新势力中最有希望的三匹黑马,当属小鹏、蔚来和理想,不仅先后赴美成功上市,最近几个月的销量表现也都不错。不过,在人们印象中,这三家车企在初创阶段,并没有自己的工厂,而是跟传统车企合作,利用它们闲置的产能,代工生产汽车。

作为一家整车生产企业,代工生产总不是个事儿,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后面会专门介绍)。因此,真正该发力的地方,应该自己建厂生产汽车。

网友甚至说,要长远发展,就得自己建厂,这样更利于把控包括质量在内的各个环节,“别再找代工啦”。

01

汽车民生网梳理了上述三家车企的代工企业、造车资质以及建厂情况

蔚来汽车——

从造第一辆车开始,蔚来汽车就与江淮汽车展开合作,其中江淮为蔚来代工生产?蔚来ES8和蔚来ES6。据传蔚来的第三款车型“ET7”仍交由江淮汽车代工生产。?

从造车初衷来看,蔚来其实早就有建厂,但不知什么原因,本来好要在上海嘉定自建工厂的,结果在2019年年初宣布取消。蔚来创始人李斌还公开表示:“停建嘉定工厂是蔚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和发展节奏来做出的决策。”

取消自建工厂,蔚来只能选择代工生产的合作模式,实现降本增效。蔚来也表示,将加大投资和改造代工工厂,改造后年产能可达到15万辆,目前为10万辆。媒体认为,蔚来仍将坚持代工合作模式,去寻找包括江淮汽车在内的潜在战略合作伙伴。

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选择的代工方为重庆力帆汽车。

据了解,车和家(理想汽车前身)曾花费6.5亿元购买“造车资质”。?

去年2月19日,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317批)拟发布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及已准入企业变更信息名单中显示,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已变更为重庆理想智造汽车有限公司,其法人代表也从牟刚变更为沈亚楠。消息出来后,媒体直指理想汽车终于有了造车资质。

在此之前,理想汽车本打算在江苏常州建厂,后因政策因素影响,车和家2016年规划的“年产15万辆电动车项目”已停止建设。

新能源车生产资质是新造车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此前获得资质的渠道包括直接申请、代工和收购三种。然而,自2017年年中,国家发改委暂停了新建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的审批,所以多数新造车企业只能通过代工和收购两种方式获得资质。理想汽车选择的正是收购力帆而获得的造车资质。不过,目前关于理想汽车建厂的消息不多,其售卖的汽车仍属于代工下的产品。

小鹏汽车——

在这三家车企中,论建厂眼光和速度,小鹏汽车都走在另两家之前。

早期小鹏汽车选择的是与海马汽车代工生产。但是,小鹏汽车并不满足代工的现状,因此首当其冲就是要拿到造车资质。

小鹏汽车也是通过收购完成了汽车资质的“再生”。据媒体报道,小鹏汽车之前收购了福迪汽车100%股权,从而获得造车资质。正因此,小鹏汽车的肇庆工厂在完成接收后已投产几个月了。

据了解,肇庆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规划总面积达?3000?亩,其中整车生产项目占地面积?1500?亩,工厂厂区共设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Pack?五大车间,拥有?4?种不同车型总装柔性生产线及?1?条柔性电池合装线,共计设置?264?台智能工业机器人。此外,工厂内还建有覆盖?18?种测试路面以及?NVH、操控制动舒适性、密封性、自动泊车系统等多种功能测试的动态测试跑道。

小鹏汽车并不满足仅有一家工厂的规模,今年9月底,被称为“二工厂”的广州小鹏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造基地已经开建。小鹏汽车同时称,此次引入了广州国资40亿元的融资。

汽车民生网还了解到,小鹏汽车Q3财报电话会上传来的信息显示,其第二座自建工厂——广州工厂设计年产能为10万辆,投资30亿元。按,该工厂将于2022年底建成投产。

上述三家造车新势力,唯有小鹏汽车已明确了两家自建工厂,它或许将成为第一个告别代工生产的车企。

02

无论是蔚来、理想,还是小鹏汽车,他们在创业初期,能够顺利找到代工生产的企业,源于政策的松绑。

工信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研发设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设计企业借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申请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

以上新规可以解读为,工信部已明确鼓励汽车生产的代工模式,鼓励生产企业和研发设计企业合作,让研发设计企业借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申请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

然而,代工生产的模式可能还不是造车新势力真正想要的,而创业初期之所以选择了它,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

要在汽车行业深耘,车企必须要拿到造车资质,但是,随着审批的收紧,拿不到造车资质成为困扰造车新势力发展的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资质的问题,有的新造车企业只好另辟蹊径,对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收购。因此,相对于正式申报而获得资质不同,收购意味着要多花去更多的钱,上述理想汽车收购力帆汽车工厂而拿到造车资质,就花去了6.5亿元。

为了不影响汽车生产,有的新造车企业只好寻求有资质的企业进行合作代工生产,但是又会受到因代工带来的诸多局限,对企业的发展并不是长久之计。但它的好处是,可以造车,还可以避免在初创阶段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业内人士告诉汽车民生网,如果没有代工政策相助,又不审批造车资质,加上没有钱收购或者找不到收购的对象,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恐怕真的造不了车了。

03

前期没有生产资质和产品准入资质,用代工生产的模式也是无奈之举。毕竟代工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质量不可控,如果存在质量缺陷,一旦爆出负面,则会影响整个品牌声誉;

生产成本不可控,导致整车成本不可控,抗风险能力较差;

生产流程和节拍不可控,从而导致无法及时交付;

用户等待时间不可控,购买体验受影响;等等。

此外,当下最火热的电动车品牌特斯拉,在创业初期就深受“代工”的困扰。

一位汽车资深人士向媒体说道,他曾去过三次特斯拉的弗里蒙特工厂,听员工讲述了特斯拉在生产初期遇到的最难的事情。

据他介绍,当年生产Roadster?1?的时候,车身由法国制造,电动机由制造,购买单块电池,运到泰国组装成电池组,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到英国去清关。整车在英国组装好后,经由船运要几十天从好望角运至洛杉矶。当时,特斯拉的工程师被深深困扰,到处去解决生产方面的问题。

最后事实证明,即便特斯拉找到了顶级代工商,也得不到代工商最好的团队的支持,即使特斯拉再有雄心魄力,也很难调动起外包服务公司的工作积极性。

所以,马斯克和他的团队做了最后的决定,自建工厂。

上述三家造车新势力没有向外界透露他们在代工过程中遇到的尴尬或者说不愉快,但是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多少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畅,只是他们不愿意说罢了。而这种“苦闷”究竟要“深埋”多久?什么时候彻底摆脱代工模式才是最佳答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放宽新能源车企准入条件?工信部《征求意见稿》还有哪些好消息?

特斯拉可能不是鲇鱼,而是一条鲨鱼,它对中国市场的加速抢夺,必然意味着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洗牌即将拉开大幕。

“救儿子,还是救女儿?”

在**《唐山大地震》中这道关乎生死的世纪难题,最近也发生在了上海,只不过面对“选蔚来还是选特斯拉”这个问题,上海市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在3月6日蔚来 汽车 公布的2018年财报中,除了全年净亏损96亿的信息外,关于“取消2017年签订的在上海嘉定建厂”的信息,其实更为劲爆。

被动终止还是主动叫停?

在随后的蔚来全年财务会议中,李斌证实了消息属实,他表示,2018年11月,中国的工信部颁布了一个50号文件,允许NIO和JAC(江淮工厂)这样的联合制造合作模式,从大方向上来说,成为中国主管的部门努力创新的模式。而现有的合肥江淮蔚来基地能满足未来2至3年的产能需求。

而另一边,上海市副秘书长陈鸣波在3月6日的两会期间透露出信息,特斯拉纯电动车项目进展顺利,预计5月份完成总装车间建设,年底部分生产线正式投产。他还表示,特斯拉是有史以来外资在上海最大的一笔制造业的投资,2018年从签约、拿地到开工只用了半年时间,充分体现了上海速度。

针对蔚来嘉定建厂取消这件事,目前存在两种声音:自媒体《穹眼 财经 》认为,新版《 汽车 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出台后,蔚来被特斯拉挤出了上海;而更多的媒体则认为,蔚来去年净亏损超96亿元,目前资金链不足以支持巨大的开销,而做出了主动叫停上海建厂的决定。

按照蔚来此前的规划,旗下的第三款车型,也就是首款轿车车型已被命名为ET7,原本预计会放在蔚来上海工厂进行生产,并将在今年的NIO Day上亮相。现在随着上海工厂被终止,ET7或将继续交由江淮工厂或其他合作伙伴进行代工。

让我们回顾一下蔚来从传出自建工厂到终止这一的时间轴。

2018年1月,上海市嘉定区行政服务中心发布了题为《环保局窗口全力推进重大项目蔚来 汽车 的环评事宜》的文章,称“双方就厂房建设、方案设计、环评编制及其审批等方面做了充分沟通,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全力推进项目的建设”。这是业内第一次传出蔚来要在上海自建工厂,而事实上,蔚来与嘉定区签署相关框架协议是在2017年底。

在此之前,李斌是代工模式的坚定拥护者。不过随着江淮代工蔚来持续受到市场的质疑,而且根据相关规定,要取得新能源生产资质,必须自建工厂,李斌对外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他在某次访中曾坦诚,与江淮合作,对于蔚来塑造高端品牌的定位会有不小的挑战

蔚来官方确认,嘉定工厂既蔚来第二工厂,是上海市主导的重点工程,蔚来参与该项目,是基于公司战略部署,为公司第三、第四款车型的产能所作的准备。

2018年10月27日,上海市举办外资大项目签约仪式,签约的共有12个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其中最大的项目增资达到166.6亿,就是蔚来 汽车 的签约项目。彼时,蔚来 汽车 联合创始人郑显聪谈到上海与蔚来 汽车 的契合度时,表示:“把制造业留在上海,一定要加上‘智能’和‘研发’这两个关键词,成为高端制造业的标杆。”

很显然,从代工的单腿走路到拥有自建工厂两条腿走路,蔚来已经意识到,建立核心工厂,把整个制造流程走通,可以掌握全部制造环节的能力,这样在代工过程中也能拥有更多主动权。如果只靠代工生产 汽车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

另外,在蔚来IPO之前曾表示,嘉定工厂将于2020年正式完工,建设和设备购成本所需资金将达到6.5亿美元(约45亿元人民币)。美国IPO、以及股权融资、车辆销售收入将提供一半的资金,另一半则来自于上海当地的低息或无息支持。

如此看来,从自建工厂的消息传出,到去年10月底,蔚来 汽车 和上海市一直在积极推进该项目。那么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特斯拉享受了“上海速度”

而事实上,就在蔚来与上海嘉定推进项目的过程中,另一边,上海临港也在密切地与特斯拉进行谈判。并且在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正式与上海临港签署投资协议,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厂,项目年产量达到50万辆整车生产规模。这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

很显然,上海对于特斯拉在本地落户的执念已经持续了4年。早在2014年,时任上海浦东新区副区长丁磊就曾与马斯克谈判,想在任期内落实引进特斯拉在上海投资建厂的项目。尽管据称当时开出的条件也十分优厚,不过最终被马斯克拒绝。

而从去年开始,特斯拉在华建厂的欲望越来越强烈,而上海对于引进特斯拉的热情也一直初心不改。加上去年4月份,国家部署加快取消 汽车 制造行业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去年上海发布了“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提到“鼓励外资投资先进制造业,争取外资新能源 汽车 项目落地。”

特斯拉享受的优待还不止于此。

近日,特斯拉证实,已与中国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在内的多家银行达成协议获得5.21亿美元(约35亿元人民币),以便在中国上海建立 汽车 和电池工厂,快速达成生产Model 3轿车。如果不出意外,利率有可能为此前盛传的3.9%,低于中国人民银行4.35%的基准利率。

这样的“超国民待遇”,在业内难免引起了一些争议。

一切的条件,都在向着有利于特斯拉落户上海的方向发展。

根据新版《 汽车 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做出的规定,提出要严控新建纯电动 汽车 生产资质,且要求在所属省份已有电动车项目完成规划产能的基础上才能申请。也就是说,如果特斯拉先拿到生产资质,那么蔚来 汽车 要拿到上海的资质,需要等特斯拉上海工厂建成并且达成10万辆量产目标。

从博弈的结果来看,上海的选择一目了然。

可能从来没有一个外资品牌像特斯拉一样,受到如此一路绿灯的优待。而这对于一众本土造车新势力而言,即将直面巨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当Model 3国产后定价落在30万元以内后,对于像蔚来这样的企业打击到底会有多大,着实令本土 汽车 人不无担忧。

无论如何,在国家新能源补贴退坡的前一年,加速引进特斯拉这样的对手,其背后意味深长。

从1994年开始,国家用“50:50合资股比”的政策“红线”,对本土 汽车 工业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到现在态度上发生了转变,尤其是在新能源产业严重依赖补贴的背景下,试图逐渐放开保护,加速市场化转型,让企业参与到更惨烈的竞争中去培养竞争力。

只不过,特斯拉可能不是鲇鱼,而是一条鲨鱼,它对中国市场的加速抢夺,必然意味着一场血雨腥风的大洗牌即将拉开大幕。

文/巫马

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曾经卖8.5亿,如今只卖1600万?

上周,工信部发布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修改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这次的意见征集稿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删除了之前对于准入企业“设计开发能力”要求的大部分内容,调整为对“技术保障能力”的要求;缩减了对新能源车企生产能力、产品一致性、售后服务及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等各项要求。

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简单来说,就是汽车的设计研发和生产可以正式分离。未来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很有可能成为像现在的手机产业一样,品牌商与代工厂合作的模式,整个产业格局将产生巨大的变化。

此次的《征求意见稿》可以理解为汽车代工体系的前哨。在此前的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中,规范了汽车代工厂的标准,而《征求意见稿》则是对汽车代工体系进行了完善。

众所周知,在我国车企制造新能源车通常需要迈过两个门槛,也就是俗称的“双资质”,是指《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和《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而不再要求设计开发能力,这或许意味着国家从政策方面放宽了对于新能源汽车车企在设计研发机构的要求,部分新型的新能源造车企业或将可以不再受到“一纸文书”的限制。

至于此次修改的准入条件的目的,自然是为了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加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当中去。

如此一来,此前曾经盛传的华为造车、小米造车将不会只是“传说”,乃至BAT、高德等网络公司都可以名正言顺的宣布成为“造车新势力”,而无需大费周章的建设厂房和生产线,这对于汽车领域来说,将会极大的吸引社会资本以及更多跨界企业的进入。

但事实上,笔者认为,在实际中此次《征求意见稿》的修改对于新资本进入的拉动性相对较小,更多的则是对于外资以及充分利用闲置产能起到较大的作用。

我国于2015年前后诞生了一大批的“新造车企业”。蔚来、威马、小鹏等等诸多造车新势力就是在彼时不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造车新势力超过了500家。而到今日,能够叫的上名字并且真正把车造出来的基本不超二十之数。

市场也在进行筛选,造车新势力经营困难、停产欠薪的消息不断出现,资本也逐渐冷静。随着造车新势力的窗口期的到来,融资难成了所有造车新势力生死攸关的问题。此次《征求意见稿》能对造车新势力有多大拉动?目前还尚未可知。

而这对于外资企业或许是个重大利好。随着国内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开放,股比限制政策按着时间表逐步取消,在股比限制完全取消后,根据原有规定,建立新的独资企业需要配套研发团队。一直以来,中国都在“以市场换技术”,虽然技术没拿到多少,市场还被抢走了,但是外资企业的技术泄露的顾虑仍旧是存在的。

而此次的《征求意见稿》解决了这一问题,外资厂商们只需要在国内建立制造厂,无需配套技术开发团队,特斯拉上海建厂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可以说,《征求意见稿》彻底放开了外资独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华的限制。

一方面,也是在逐渐淘汰落后产能。据数据统计,2019年中国汽车整车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接近500家,而近年来汽车行业不景气,导致大多数传统汽车企业产能利用率都不足。

根据《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我国要逐渐淘汰落后汽车产能,将产能向优势区域集中。此次工信部对于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的降低,造车新势力可以进行充分的选择优秀的代工厂,而不是只能局限于有数的几家。传统闲置产能将得到充分利用,造车新势力的代工议价空间也将变得更大,车辆价格有望下降,而那些技术实力不足,无法吸引新势力企业进行代工的落后产能,也会被自然淘汰。

这次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的时间截止2020年3月10日。届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9号)将相应做修改,重新公布。

随着整体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发展,相应的管理规定也在及时做出调整,相关部门制定的政策调整,给市场再增添不少活力,也向2020年的新能源市场释放了更加开放的信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哪些造车新势力的三电系统是自主研发的呢

启信宝数据显示,3月19日,广东福迪汽车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由叶青变更为夏珩(小鹏汽车联和创始人、总裁)。此外,福迪汽车由肇庆小鹏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100%控股,股东为小鹏汽车运营主体——广州橙行智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

(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来源:企业官方)

经济观察报报道,“肯定是为了生产资质,不过收购完之后应该还有些尾部工作需要处理,大概今年6月份能正式获取生产资质。”一位接近该收购案件的知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据悉,该次收购总花费为1600万元。

***息显示,福迪汽车拥有10万辆整车产能,旗下拥有3款车型,但其2019年月销量却不足500辆,产能严重过剩。

这意味着,小鹏汽车仅以1600万元就获得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捡了个大大的便宜。而在此之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资质远不止这个价。

拜腾收购一汽华利:8.5亿

为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收购过气车企,是众多造车新势力常规的手段。2018年9月,一汽夏利发布公告,宣布把旗下全资子公司一汽华利以1元的代价出售给拜腾。不过这桩买卖并不便宜,拜腾拿到这个生产资质的代价是:还得承担一汽华利8.5462亿元的债务。

拜腾创始人戴雷(左一)

不过后来拜腾并没有把这部分资金付足。2019年6月,根据一汽夏利的公告,拜腾依然还有3.1亿欠付。迄今为止,没有消息显示拜腾已经把这笔钱支付完毕。也就是说,拜腾为了获得生产资质,至少花了5.44亿人民币。

而各种信息显示,拜腾汽车一度陷入资金十分紧张的境地。花5.44亿收购一个资质,对于一个新创而且融资存在困难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

理想收购力帆:6.5亿

2018年12月,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售全资子公司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100%的股权给给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收购价格为6.5亿元。而后者背后的主导者正是理想汽车的老板李想。

理想创始人李想

双方达成交易时,还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表示将加深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并同意在理想汽车融资方面达成合作,但至今双方合作没有更多消息传出。

也就是说,理想为了一个资质,倒腾了2年,花了6.5亿。好在理想目前并没有传出太多的资金问题。

博郡汽车:5.05亿

2019年11月,一汽夏利发布公告称,与博郡汽车成立合资公司,夏利以土地、厂房及负债作价5.05亿入股双方合资公司天津博郡。这意味着博郡汽车为了一个资质花了5.05亿。

不过,和拜腾汽车、理想汽车不同的是,博郡的合资方还提供了土地和厂房,以入股的形式加入。

特斯拉:0元

这里不得不提到特斯拉。迄今没有任何报道显示,特斯拉为了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花了一大笔钱。也就是说,中国造车新势力在面对来自特斯拉的竞争时,光在生产资质这一点上就输了特斯拉一大截。

由此可见,对于有技术、有实力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造车新势力来说,生产资质这个门槛,颇有些拦路虎的意味。

资料显示,2016年5月-2017年5月,就有15家中国车企获得了免费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其中包括目前已经难以为继的长江汽车等等。而根据有关数据,拥有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一共有约635家,随着竞争的加剧,其中不少企业必然会被淘汰,而他们所拥有的资质届时会流向市场,但其价值恐怕不会有几年前那么虚高了。

如今,随着小鹏汽车1600万元收获生产资质,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已经没有那么紧俏。而还不具备独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如蔚来等业,相信未来能以更小的代价甚至不花钱而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关于这件事,你又是怎么看的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小鹏花费巨资获生产资质,将生产P7,摆脱代工真的好?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三电系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所谓的三电系统指的是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整车控制器。一辆优秀的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调试与验证,才能够更好地执行指令。目前世界范围内大部分新能源车企都没有自己的三电系统设计能力,而我国的自主品牌比亚迪却拥有着成熟的三电技术。那么除了比亚迪,我国还有哪家车企的三电系统也是自主研发的呢?

首先,这次我们要提到的是蔚来汽车。蔚来虽然属于一家造车新势力,且资本与根基都并不深厚,但不可否认的是,蔚来在技术研发方面还是存在着巨大的优势,在生产与制造方面更是进行了严格的把关。为了研发三电技术,蔚来建造了XPT(南京先进技术制造中心),专门用于负责电驱动系统和电池的研发与制造。XPT的研究主要涵盖三方面,EDS电驱动系统,ESS储能系统和VIS智能化集成系统,其中EDS电驱动系统所应用的核心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其次,虽然蔚来为了获得生产资质选择与江淮汽车合作,但其实合作仅限于汽车的组装与整车生产,核心技术仍然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蔚来委托江淮汽车代工生产,重要的零部件由XPT工厂生产和测控把关,例如蔚来ES8和蔚来ES6,全部用XPT工厂生产的零部件和三电系统。

最后,虽然蔚来仅仅成立了不到5年的时间,但不可否认的是,其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也实属罕见,他们自主研发的三电核心系统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好评。目前,XPT工厂已经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三电系统零部件制造基地,也给蔚来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综上来看,在我国的新能源车企当中,除了比亚迪之外,蔚来的实力也不可小觑。在资本不够深厚,经验不够充足的情况下,还能够自主研发三电技术,着实令人钦佩。

本文为汽车观察家原创,如有抄袭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运营人员:博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工信部:允许相同生产资质车企相互代工

5月19日,工信部发布了第33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小鹏汽车作为被许可的整车生产企业在该批公告中予以发布。这意味着小鹏汽车已经有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日后小鹏P7将会在肇庆工厂进行生产。

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拥有生产资质其实非常重要,在消费者看来,如果一个车企的汽车都是由其他车企进行代工生产,怎么能给消费者足够的信心去购买?确实,拥有自建工厂可以更好的保证品控,而且也不会跟代工方发生矛盾,但生产出来的车辆,不一定品质就会更好。

目前,我们比较熟悉的初创车企,主要是蔚来、威马、小鹏和理想等。其中蔚来和小鹏现在都是由第三方代工生产,但是威马收购了中顺汽车的生产资质,理想汽车收购了力帆汽车的生产资质,都是自己生产。

但是从效果方面来看,代工生产的车型,其实质量不一定比自家生产的差,蔚来ES8、ES6和小鹏G3交付后都没有出现大的问题,ES8初期有过软件升级和电池召回,但这跟代工方没有多大关系;理想ONE的刹车和自燃,倒是让人有点担心,毕竟整个环节都是理想汽车掌控,居然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不知道是设计还是生产环节造成。

目前新势力抢滩购买生产资质,想要自己生产的原因,恐怕还是因为资金。前段时间蔚来汽车公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蔚来汽车已向江淮汽车公司支付了人民币6.044亿元。其中包含了3.331亿元人民币亏损补偿费和2.713亿元人民币制造加工费。 蔚来汽车和江淮汽车的合作协议显示,蔚来汽车不仅需要向江淮汽车支付代工费用,还需要承担工厂的运营损失,要知道蔚来汽车是目前我国造车新势力中销量最好的车企,也要受到代工方的掣肘,其它初创车企显然更没有话语权,或许就是纷纷寻求自建工厂摆脱代工的原因所在。

不过自建工厂也对资金有着极高的要求,这也是蔚来声称的自建工厂迟迟未能落地的原因,加上生产资质的问题。目前拥有生产资质的新造车仅有五家,包含了威马汽车、电咖汽车、拜腾汽车、车和家跟小鹏汽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12月6日,工信部公告称《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已获通过,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其中,《办法》表示:? 允许具有相同生产资质的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相互代工?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设计企业借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申请准入 ?。显然,国家正鼓励更多造车新势力与蔚来汽车、小鹏汽车、新特汽车、奇点汽车等一样以代工生产方式进入市场。

据悉,此次《办法》还包含优化企业准入管理流程、建立开放的产品检验制度等。与此同时,2002年11月30日公布的《摩托车生产准入管理办法》(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令第43号)也将废止。

《办法》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简化企业和产品类型。 一是将原来过于细分的十九类生产企业和产品,简化为乘用车类、货车类、客车类、专用车类、摩托车类、挂车类六个大的类别,企业获得某一个类别的准入后,生产该类别之内的产品,无需再次申请

(二)优化准入管理流程。 一是减少准入申请要提交的材料。二是推行备案管理,对已经取得准入的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注册地址等事项以及已经取得准入的车辆产品变更产品参数的,由原先的重新申请公告改为备案管理。

(三)建立开放的检验检测制度。 一是明确具备相应法定资质,即可承担车辆产品准入管理的检验工作。二是对已经实施3C认证的汽车零部件,直接用认证结果,无需再提交检验报告。三是在企业集团中试点开展车辆产品自我检验。

(四)建立针对新业态发展需要的新制度。 一是建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评估制度,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等创新技术产品进入《公告》作好铺垫。二是推行集团化管理改革,简化集团下属企业准入审查要求;允许具有相同生产资质的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相互代工。三是针对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等发展形势下产业链分工进一步细化的特点,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设计企业借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申请准入。

(五)建立货车委托生产管理制度。 一是明确货车类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可以自行完成平板、仓栅、厢式、自卸车辆的上装生产作业,也可以委托其他上装生产企业生产。二是明确由委托企业(货车企业)统一进行道路机动车辆产品准入申请,承担产品质量和生产一致性责任。

(六)完善监督检查措施。 一是建立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检查制度。二是建立特别公示制度,对已经取得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但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车辆生产企业,予以特别公示。三是建立信用记录制度,将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检验检测机构失信行为记入信用档案。

(七)明确法律责任。 为了确保《办法》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办法》对未经准入擅自生产、销售、申请准入或备案时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材料、以出租、出借、买卖或者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准入等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文: 曾惠君)

@2019

标签: #汽车

上一篇羚羊汽车保养手册-羚羊汽车保养周期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