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汽车产业政策-专用汽车产业政策有哪些

tamoadmin 0
  1. 汽车人新“规划”出台,明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2. 什么是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专用车、新能源客车?
  3.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风往哪边吹
  4.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截止至2023年12月31日
  5. 上海新能源车2023年最新政策主要是什么?
  6. 两会提案盘点,行业大佬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有何良策?
  7. 政策利好、基建落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按下“快进”

1.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国家政策:当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端的支持总的来说可概括为金钱补贴、税费减免、牌照路权三个方面。从2018年2月12日起实施,2月12日至6月11日为过渡期。过渡期期间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客车按照此前对应标准的0.7倍补贴,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按0.4倍补贴,燃料电池汽车补贴标准不变。从2018年起将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资金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

2.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是为贯彻落实院关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新能源乘用车技术要求:纯电动乘用车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100km/h。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不低于90Wh/kg,对高于120Wh/kg的按

1.1倍给予补贴。

专用汽车产业政策-专用汽车产业政策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

1.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飞速发展起2011年初出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三篇第十章提到汽车产业要加强节能减排科研力度,新能源汽车产业要重点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即将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年~2020年),进一步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明确了目标。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汽车人新“规划”出台,明确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向

汽车发展趋势及前景包括市场重心改变、产业新革命、集群体系建设完善、智能汽车热潮、电动化趋势加快这五个方面。

1、汽车市场的重心将有所改变。

近年来,虽然世界经济发展步伐有所放缓,但全球汽车产销量依旧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且未来这一趋势有望得以延续。

2、技术创新将带来汽车产业新革命。

经过不断丰富和补充,全球主要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新能源汽车购买补贴、推广使用、配套设施建设和政策支持体系。

3、汽车产业集群体系建设将日趋完善。

国内汽车产业布局将基本完成。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国内汽车产业规划布局已基本确定。

4、智能汽车将持续处于一个热潮。

以不同时代的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感兴趣的差别为例,90后感兴趣和非常感兴趣的人超过了30%,00后则更加关注。

5、电动化的趋势比原来预想要快很多。

2014年称之为“电动化元年”,之后几年电动化汽车快速发展。这一轮的变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目前,是在一个高位。

汽车的分类

1、乘用车在其设计和技术特性上主要用于载运乘客及其随身行李和(或)临时物品,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乘用车最多不超过9个座位。

乘用车分为以下11种车型。主要有:普通乘用车、活顶乘用车、高级乘用车、小型乘用车、敞篷车、舱背乘用车、旅行车、多用途乘用车、短途乘用车、越野乘用车、专用乘用车。

2、商用车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并且可以牵引挂车,但乘用车不包括在内。主要有:客车、半挂牵引车、货车。

什么是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专用车、新能源客车?

随着新《规划》的出台,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有了可供参考的方向指引。从新旧《规划》的不同中也能看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从激进走向成熟务实。

文/《汽车人》卢山

11月2日,院办公厅日前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一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相比于上一个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已经过去了8年时间。这8年时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产业趋势、竞争格局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如何抓住发展新机遇,解决发展旧问题,《规划》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下一个十五年发展指明了方向。

提高核心技术创新力,推动全价值链发展

在坚持纯电驱动的新能源战略方向下,中国汽车成为全球新能源产销第一大国。但与此同时,核心技术缺少突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质量体系不够完善、废旧电池处理需要加强等问题,在快速发展的市场面前也日益凸显出来。

《规划》对未来发展愿景中提到,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充换电服务便利性显著提高。

在新《规划》中,对于核心技术创新,以及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全价值链发展被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规划》强调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与此同时,《规划》也重点提及了建设新兴产业生态的目标。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

值得关注的是,针对备受关注的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问题,《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动力电池全价值链发展,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化的循环利用体系,鼓励共建共用回收渠道。建立健全动力电池运输仓储、维修保养、安全检验、退役退出、回收利用等环节管理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监管。”

《汽车人》观点:

目前,国内车企在多种动力系统的产品上已经布局广泛,特别是动力电池方面拥有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是在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链体系上,仍然对海外购有比较严重的依赖。

今年的全球疫情,也让中国的汽车产业意识到了无法控制供应链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下一个十五年,供应链的构建和强大势必将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核心技术上的快速突破,更有赖于国家力量的推进,历史上举国之力推动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正是今天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参照。因此,推进兼并重组,打造龙头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研发攻关机制,快速突破核心工艺、专用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的短板弱项已经刻不容缓。

随着第一代电动车进入产品生命周期末端,动力电池也即将进入一波淘汰浪潮。招商证券研究报告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将产生约24万吨的退役锂离子电池,2022年将产生53万吨退役锂离子电池。预计到2025年,也就是“十四五”末期,中国动力锂电池退役量将超过73万吨。

动力电池的回收处理和梯次利用需求已经迫在眉睫。一方面,动力电池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持久性的严重污染;另一方面,尽管中国锂丰富,但受限于工艺制约,作为动力电池核心原材料的钴和镍仍然需要大量进口。动力电池最高可以实现70%的梯次利用,可以极大缓解依赖进口的卡脖子困境,实现新能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深化开放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

面对目前的全球新能源竞争态势,《规划》中指出:加强与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对接,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对新能源市场主体一视同仁。

引导企业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推动产业合作由生产制造环节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全链条延伸。

《汽车人》观点:

特斯拉一家独大、跨国车企跃跃欲试,正在严重挤压自主车企在国内的生存空间。中国汽车能否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增强产业竞争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出口的突破,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十四五”规划中,也对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高标准的市场体系,促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历史经验表明,惟有开放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只有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通过更大力度、更高水平的开放合作,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才能为中国的汽车产业以及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劲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不搞“”,构建协同发展新格局

《规划》表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随着汽车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

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汽车人》观点:

从之前的25%到现在的20%,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的务实化,说明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层面正在走向成熟稳健。

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受制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产品技术本身的发展更新;另一方面,是基础配套设施普及完善。此外,也包括整个供应链的健康状态,都对这个产业产生着巨大影响。

不搞销量上的“”,而是从构建协同发展的格局入手,帮助整个产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以新能源为“抓手”,打造面向未来出行领域的整体生态体系,更有利于新能源作为国家战略的长期远景目标达成。(文/《汽车人》卢山,部分来源网络)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风往哪边吹

新能源乘用车、新能源专用车、新能源客车都属于新能源汽车,只是车型不同。

新能源汽车是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氢发动机汽车等。

政策支持

2020年10月,院常务会会议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规划》表明,2021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2020年11月,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截止至2023年12月31日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风往哪边吹

美国家加大了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出台了高强度的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在促进本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我国将有针对性地完善国内相关政策,特别是在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全面取消之前,加快完善相关措施,争取政策精准落地,有利于巩固我国产业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领域,实现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各国政策着力点在哪

以财政购车补贴激发终端用户需求

2019年以来,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多国延长或增加了新能源汽车补贴金额和范围。

德国2020年补贴政策将补贴金额提高50%。对于价格在4万欧元以下的电动汽车,单车补贴高达9000欧元。同时,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补贴为4000欧元。

法国规定,自2020年1月1日起,对于碳排放量低于20克/公里的车辆,根据车辆价格划分6000欧元和3000欧元两个补贴梯度,并加大以旧换新的补贴力度能源汽车。

意大利于2019年5月批准了“生态奖金”。该包括2019年6000万欧元、2020年和2021年各7000万欧元用于电动或超低排放混合动力汽车和电动汽车充电的补贴。

日本自1998年起对纯电动汽车实行最高40万日元的单车补贴,对续航超过40公里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行20万日元的补贴。 2019年,日本发布《加速载货汽车和巴士电动化事业》,开始鼓励公交车和卡车电动化,拨款10亿日元,对电动汽车与燃油消耗标准水平的燃油汽车之间的价差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电动客车占新车销量的8.6%。

以税收优惠缓解车企经营压力

早在2008年,美国联邦就出台了新能源汽车消费税抵免政策。消费者可以获得高达7,500 美元的税收抵免。同时设计了信贷政策自动退出机制。 20万辆后,补贴金额将减少50%,随后每6个月减少50%的税收抵免,达到门槛后18个月后,最终取消车企的税收抵免资格。

例如,特斯拉成为美国市场上第一家达到20万辆汽车销售上限的公司。 2019年1月,税收抵免降至3750美元,目前特斯拉税收补贴已取消;同样,通用汽车用户的税收抵免也于2020年10月终止。

2019年11月,新的税收补贴条例草案《2019年可再生能源增长法》提出放宽补贴总销量限制,并首次提出对二手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进行补贴,鼓励重型汽车电动化,但该法案仍处于谈判阶段。

从2012年开始,德国将对2020年12月之前购买纯电动汽车免征10年机动车辆税,同时对2011年至2026年注册的纯电动汽车免征拥有税。从1月1日到12月31日,增值税将从19%降至16%。

以减排监管促进传统车企转型

美国《零排放汽车(ZEV)》法案于2009年实施,2018年修订,要求汽车企业销售一定比例的环保汽车,根据车型制定“积分”系数,建立积分交易市场机制,并制定处罚措施。对不达标的车企将处以每分钟5000美元的罚款,并且逐年提高零排放汽车的年度销售目标。

欧洲电气化发展的核心因素是高度的环保意识。各国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实现这一目标,衍生出车辆减排、政策规划、奖惩机制等一系列因素。促进行业发展。 2019年12月11日,欧盟公布应对气候变化《欧洲绿色协议》,提出到2050年,欧洲将在全球率先实现“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净排放量将减少到零。 2020年1月1日,欧盟正式实施最严格的碳排放法规。从长远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欧盟车企的唯一选择。

以战略规划和技术投资促进产业发展

世界多国纷纷出台各类战略规划,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日本2010年发布《新一代汽车战略2010》,提出了以混合动力和多种技术同步开发为重点的产业愿景,并分别设定了新车销量和普及率目标。有人提出,到2030年,混合动力、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的新车销量市场将超过政策目标的近70%。

英国提出的“零之路”战略配备了2.9亿英镑的预算,旨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卡车行驶条件等

2009年,德国颁布了《国家电动汽车发展》号文件,确定了汽车产业的电气化转型战略,提出到2020年实现100万辆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目标。

西班牙于2017年推出首个替代出行激励,2018年第一季度电动汽车销量几乎是2017年全年的两倍; 2019年推出替代交通“MOVES”,旨在推广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多国纷纷出资支持短板技术研发。 2019年,美国能源部宣布拨款高达5900万美元,用于支持先进电池和电驱动系统、节能系统和高效电力系统的研发和创新。

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许权利方便用户使用

荷兰对清洁能源设施建设提供税收减免,在有需要的街道上免费安装充电桩;德国2017年拨款3亿欧元建设1万个普通充电站和5000个快速充电站,充电站的建设根据充电站的功率大小而定。法国“ADVENIR”法案对每个充电桩补贴2160欧元;英国对购买和安装充电桩提供75%的补贴。

与此同时,欧盟国家也在规划更多的充电桩。例如,法国到2022年在3000套公寓安装充电桩,德国到2030年实现10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站的目标。同时,德国、挪威、法国等许多欧洲国家都给予免费停车、新能源汽车专用道路使用、专用停车区域,增强用户便利性。

我国如何把握政策方向

进一步完善调整“双积分”政策

我国新能源汽车“双积分”政策正在有序推进。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新版“双信用”政策调整出台,框架结构和调整机制显着完善。“双积分”政策要不断完善和调整。

一是继续研究和完善核算方法,探索在以产量为核算依据的情况下引入其余核算参数,提高核算依据的科学合理性。

二是继续完善积分结转,进一步论证和明确油耗正负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的结转比例、结转期限和条件,以及与油耗、电耗、成本的关系。

三是考虑建立类似“积分池”的措施,获取部分企业尚未交易出去的新能源积分,减少积分浪费,解决部分企业积分购买的顾虑。

四是建立政策跟踪评估体系,实时组织开展行业内第三方对“双积分政策”实施效果的跟踪评估。

加强对关键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

美国、日本、德国主要注重资助企业攻克关键技术。例如,美国资助特斯拉研究纯电动汽车、日本支持丰田开发燃料电池汽车、德国引导电池公司瓦尔塔开发固态电池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工业成就。

我国不断加大投入推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并取得一定突破。但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项目分散,资金集中度不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没有有效发挥。

因此,突出企业在行业重大技术攻关中的主体作用,加大对企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关键技术突破的国家、省、市科学技术奖励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利用水平就显得尤为重要。资助资金的作用和方向。类似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吸引龙头企业参与关键共性技术科研项目,加速技术成果转化。

健全新能源汽车使用与流通环节优惠

英国、法国、德国、挪威、意大利、西班牙等多个国家给予新能源汽车免费停车位、免费通行费、专用道路使用等优惠,美国、德国、荷兰等国近年来研究探索对新能源二手车购车进行补贴。

我国新能源汽车面临充电停车费贵、残值低等问题,影响新能源汽车使用体验与流通,继而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

为此,应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停车、通行等使用环节优惠政策,探索对新能源二手车交易税费的优惠,支持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上海新能源车2023年最新政策主要是什么?

易车讯 日前,我们从相关渠道获悉,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此次三部门正式发布公告,表明截止至2023年12月31日,购买新能源汽车仍旧能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

为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汽车消费,现就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二、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税务总局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以下简称《目录》)实施管理。自《目录》发布之日起购置的,列入《目录》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属于符合免税条件的新能源汽车。

三、购置日期按照机动车销售统一或海关关税专用缴款书等有效凭证的开具日期确定。

四、2022年12月31日前已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可按照本公告继续适用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其他事项,按照《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有关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20年第21号)、《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免征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3号)等文件有关规定执行。

易车App提供销量、热度、点评、降价、新能源、实测、安全、零整比、保有量等榜单数据。如需更多数据,请到易车App查看。

两会提案盘点,行业大佬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有何良策?

上海新能源车2023年最新政策主要是《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

上海发布《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实施办法》,办法提出,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的,本市不再发放专用牌照额度。

本实施办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3年12月31日。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申请专用牌照额度的,继续按照上一轮新能源汽车的购买程序和条件办理

最新政策的目的和依据:为贯彻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有效推进上海市大气环境治理和节能减排工作,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上海新能源车2023年最新政策的适用范围

本实施办法所适用的新能源汽车,是指已纳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或其他相关车型目录,在本市销售和使用,符合本市管理规定的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

本市公交汽车、巡游出租车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不适用本实施办法。

本市支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相关财政补贴政策另行制定。

政策利好、基建落地!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按下“快进”

如果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是襁褓中的孩子,那如今它正在从温室中走出,有了直面竞争的勇气。

新能源汽车是政策保护下的孩子确实不。在国家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政策的扶持下,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形成了先发优势,销量与保有量稳居世界前列,成为了新能源时代的领跑者。

截止2019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38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46%。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由示范推广转为变为产业化落地,逐步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

不过,如今的市场环境是有一定特殊性的。一方面,由于2019年宏观经济环境不佳,另一方面2019年新能源补贴退坡幅度较大,都对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数据显示,从去年6月补贴退坡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同比“十连降”。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一季度累计销售5.3万辆,降幅达到56.4%,同时,我们也并未迎来4月的市场爆发。

可以说,2019年汽车市场整体产销下滑以及今年年初爆发的疫情,让本就难言乐观的汽车市场,变得更为“压力山大”。那么,在当下的特殊形势下,新能源汽车破局之道在哪里呢?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汽车行业中的****纷纷建言献策,提交了相关提案和建议,我们来了解一下。

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进一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能源汽车仍是政策主导型市场,存在私家车需求尚未激发等问题,朱华荣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发展动力亟待转换、核心技术供给不足、质量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新形势、新问题。

例如,公共专用、社会公用充电桩尚未大面积普及;新能源汽车充电费用条目多、价格高;公共充电桩充电仍要缴纳充电费、停车费和服务费,而且各服务商的收费标准不统一;纯电动物流车路权问题。

因此,朱华荣提出三项建议:审视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优化顶层政策导向;改善新能源使用环境,激发消费新能源汽车动力;继续加大对使用新能源车的鼓励。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以产融结合新模式,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

徐和谊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着这样的突出问题:传统补贴模式退坡造成产业驱动断档,亟待创新引导模式。购置成本高、使用不便仍制约市场成熟,亟待创新培育方式。动力电池与整车全生命周期成本和价值不同步,亟待创新产业模式。

基于此,他带来了以产融结合新模式推进产业行稳致远的建议:建议主导创建动力电池产业引导基金,对全产业链进行创新金融支持,统筹和放大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

建议加快绿色金融一揽子工具在动力电池产业链的创新应用,以产融创新结合为产业链赋能。建议加大汽车金融在消费、使用、服务等环节的推广力度,进一步释放消费需求。

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尹同跃在《取消nev正积分结转限制》议案中表示,希望能够对“双积分”政策进一步完善,建议取消nev正积分结转的限制,这样能够提高传统车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积极性。

尹同跃还在《制定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再利用政策》议案中提出,希望通过汽车核心零部件再制造、再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培育引领绿色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

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议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基础高价值零部件延长在役寿命工程,将再制造归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出台政策允许整车制造企业回收低续航新能源汽车,升级改造后视同新车销售;三是建议允许回收铝合金及复合材料车身以及电池、电机、电控等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纳入再制造再回收体系。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促进汽车消费、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展。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各企业间技术、协同有待提高;外资品牌汽车进入中国促使行业竞争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使用、售后、接受度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发展不够成熟等。

曾庆洪建议:做好科学规划布局,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我国汽车产业协同,提供新能源汽车整体行业竞争力;加强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抓住新能源汽车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优势的机遇,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效发展。

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鼓励小型电动车发展,大力推动氢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王凤英在《关于加快实现节能减排战略目标 促进社会和谐 鼓励小型电动车发展的建议》提出,确立小型电动车产品标准;制定以降低能耗为导向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给予小型电动车税费优惠;加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凸显小型电动车优势。

她在《关于大力推进氢能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促进能源和动力转型升级的建议》提出,引导加大氢燃料电池基础科研投入,突破核心材料和关键部件的技术瓶颈,促进产品国产化;鼓励、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开展氢能示范应用,鼓励地方创新激励方式,推动大规模产业集群的形成;

通过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鼓励能源企业牵头建立稳定、便利、低成本的氢能供应体系;完善标准法规建设,加快氢气纳入能源管理体系后的管理细则制定;制定国家级顶层氢能规划,合理规划加氢站,制定长期稳定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政策。

海马集团董事长景柱:大力推广插混汽车,消除认知误区。

景柱认为,目前插混汽车遭到“冷遇”,背后的错误逻辑主要有三条:一是认为插混汽车自重大,不节油、不减排;二是认为认为插混汽车发动机排量大,大马拉松小车,产生浪费;三是认为插混汽车不充电的情况下使用,实际油耗没有降低。

但通过实验对比来看,事实上,目前主流的插混汽车既节能又减排。相对来说,纯电动汽车存在里程、充电和电池衰减三大焦虑,更适合短距离通勤。氢燃料电池汽车虽然是终极技术路线,但目前关键稀缺和基础设施存在瓶颈,短时间难以普及。

而插混汽车,能用电不用油,不用电能节油,可灵活切换能源,没有纯电动汽车的各种焦虑。

在此背景下,景柱建议大力推广插混汽车。具体包括:取消对插混汽车的政策歧视,在双积分政策、路权、准购权、用车购等方面,给予插混汽车与纯电动汽车相同的待遇;保持免征购置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提供政策导向支持与执行保障,鼓励插混汽车用于共享出行和网约车;打破地方保护,取消部分城市设置的地方新能源汽车目录,由国家统一制定目录;鼓励并促进大众消费,对发动机排量小于1.5L的插混汽车免征消费税。

合众董事长方运舟:让新能源汽车惠及大众。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存在很多问题,例如行业技术更新快、产品无规模效应、关键系统供应链紧张、品牌溢价能力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以及新能源汽车企业底子薄弱等问题。

对此,方运舟提交了《关于加快出台新能源汽车一揽子支持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稳定健康发展》的议案,提出了七项新能源汽车支持政策建议:

大力推进对公市场使用新能源汽车;开放城市新能源汽车限购指标,大幅度增加新能源汽车号牌比例;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拓展农村市场;积极推进路权、电价、停车、高速收费等方面给予新能源汽车优惠;

延长国补政策退坡时间;加快资金结算;给予金融、税费及资金支持;给予新能源汽车企业专项研发资金支持,助力技术升级。

在今年的工作报告中,唯一一次直接提及汽车产业的相关内容,便是建设充电桩,推广新能源汽车,这不难看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是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整个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强调,疫情对我国汽车产业发生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汽车产业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并没有改变。

并且,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下一步的发展,苗圩部长指出,将从供给侧、需求侧和使用侧三个方面继续发力,助力新能源汽车产销恢复。

当我国新能源汽车从温室中走出,我们总要给它一点时间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但我们应当相信,在政策支持以及市场化的助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必然会在新形势下找到更加强劲的发力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无论是从节能减排的必要性,还是以我国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来看,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未来的趋势和方向,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上,我国也正在遵循着这一路径在稳步推进当中。

然而任何一个产业在其发展初期,都需要相关部门从政策上进行引导和梳理。由于我国自2018年开始遭遇了车市整体下行,同时再叠加此次疫情的关系,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便成为了当务之急。

自然一系列的“***”政策也随即出台。但相关部门在出台***政策的同时,依然没有忘记新能源汽车这一根本发展轨迹,出台的相关政策也在最大程度地利好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稳固优势竞争力

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长两年获“官宣”

昨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工信部发布了《关于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有关政策的公告》,公告显示,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消费者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按照原,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的政策将于今年年底结束。而此次三部委的“官宣”,可以说是给当下我国的新能源车市,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一方面提振了新能源车企的信心,给部分以造车新势力为主面临着“生存危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提供了长达两年的缓冲期;另一方面也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考量到了他们的切实所需。

众所周知,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是当下新能源汽车最重要、最具差异化的两大核心优势所在。

而此次明确了延长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两年,无异于将新能源汽车的这一优势继续保持,同时也为其不断发展注入了活力。

“扬长”亦要“补短”

“新基建”或将带动充电设施迅猛发展

客观来说,目前在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并不算太高。究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对于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车型还存在着不少的“焦虑”。

类似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车辆的续航里程、充电设施不完善等因素,延缓了消费者加入新能源车主大家庭的时间。

车辆的安全问题和续航里程能力,需要新能源车企自身不断努力,提高产品的核心能力。而要解决新能源车主充电难、充电麻烦的问题,则需要部门牵头,社会各界一起努力,进一步完善公共基建设施,方能带来根本上的改变。

早在2014年,院就给充电桩发展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新建充电站1.2万座;到2025年,建成3.6万座。同时,中央财政从2014年起已经安排奖励资金45亿元用于地方出台的多项支持充电设施发展的政策。

与此同时,在过去几年里,国家还通过放开民营企业准入门槛等方式,大力推进着充电桩行业的迅猛发展。

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显示,我国新建充电站保有量已由2015年的1069座增加到2019年的近3.6万座。提前5年完成了院阶段性发展目标的这一傲人成绩。

另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全国公共充电桩总保有量已超过50万个,私人专属充电桩超过70万个,覆盖了400多个城市。车桩比总体水平已经位列全球第一。

可这依然还不够。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双提升,“车多桩少”仍是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中无法忽略的实际问题。即使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也必须要正视这一短板所在。

此时,“新基建”之风适时刮来。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当日,央视新闻在节目中显示新基建七大领域及产业链的定位是:5G基建、特高压、大数据中心、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七大领域,其背后的意义自不言而喻。由此带来的风口指向、资本垂青之目标,已清晰可见。

同时,由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发展前景,也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和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只有当设施进一步完善之后,新能源汽车也才有可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爆发”式增长。

然而,政策导向是一方面,能不能落地、如何落地又是另一个问题。

各地方和企业也在跟进

充电设施进一步完善已具备落地可能性

虽然在国家层面,针对“新基建”的政策细则还未出台,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各地相关部门和企业,跟进的积极性。

以马拉车市所在的成都市为例。

作为全国私车第二城,同时又因为没有限购摇号的“限制”,其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可能性显而易见。也被广大新能源车企视作为“兵家必争之地”。

也正是因为地方和相关企业的重视和努力,使成都市拥有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健康发展的土壤和环境。

早在2017年,成都市就印发了《成都市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按常规模式发展,至2020年全市建设充电桩超过11万个,总体桩车比不小于1:1.1,超过北京、上海建设水平。

当时就预期到2020年,成都市的公共桩车比将达到不小于?1:8,公共充电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满足不少于12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

而就在上个月,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成都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和成都市财政局还联合发布了申报成都市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市级补贴相关事项通知。

对于2019年之前已建成投运的充电设施进行建设补贴,并出台了充电桩建设及充电运营补贴标准。

补贴标准如下:

自(专)用充电桩(群),按照装机功率给予投资主体交流每千瓦100元、直流每千瓦200元的一次性补贴,单个充电桩(群)最高20万元

经营性集中式公(专)用充换电站(BOT充换电站除外),按照装机功率给予投资主体交流每千瓦150元、直流每千瓦400元,单个充换电站最高500万元的一次性补贴。

充电运营补贴标准为1000万(含)千瓦时以内部分,每千瓦时补贴0.1元;1000万千瓦时至2000万(含)千瓦时部分,每千瓦时补贴0.15元;2000万千瓦时以上部分,每千瓦时补贴0.2元。

有了地方的切实补贴和支持,各相关企业自然也能够放心大胆地投入充电桩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近日,据四川观察报道,包括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在内的多家本地相关企业都针对充电设施建设已作出了明确规划。

四川观察报道指出,2020年,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将在四川投资8000余万元,加速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建设,拟建成电动汽车充电站105座(其中,公交站3座、高速快充站15座、城市公用站33座、小区充电站40座、专用站14座),建成充电桩约2000根,加上目前现有的站点,届时成都每5公里半径就至少有一个充电站。

由此可见,地方切实推进充电设施建设补贴,相关企业加大投入,必将有利于充电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在地方上进行落地。

事实上,不仅仅是成都,全国各地也都在有效地推进着充电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工作。随后,当国家层面针对“新基建”的政策细则正式出台之后,也必将再对我国充电桩设施的完善形成一股强大的推力。

马曰:

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延长两年,为广大的新能源车企带来了巨大的正向影响。而与此同时,由于“新基建”风的刮起,或也将带动着我国充电桩事业的迅猛发展。真正受益的自然是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说其迎来了真正的春天,亦不为过。

与此同时,我们也得保持清醒,因为目前新能源汽车过分依赖补贴、人们的安全、里程焦虑还未完全解除。新能源汽车赛道依然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在每一个不同的阶段,行符合当下时势所需的政策引导、市场调整,这对于相关部门,以及相关企业的方向调整、用心程度把控,都仍将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政策利好、基建落地,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按下了“快进”,但究竟跑向何方,市场和消费者到底买不买账,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新能源

上一篇吉利集团汽车销售公司-吉利汽车销售公司的加盟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