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 比亚迪 技术-比亚迪特斯拉的产业布局

tamoadmin 0
  1. 特斯拉比亚迪哪个好
  2. 林志颖出,让我们聚焦到特斯拉背后的哪些问题?
  3. 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

虽然对新能源汽车来说,以续航里程的长短来评价一款车是有点武断。但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谁也不能放弃这个指标来谈论一款新能源汽车。

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上,除了风头正劲的特斯拉MODEL?3外,另外两款新车同样备受瞩目,它们分别是比亚迪汉和小鹏P7。

这两款车,无论是定价还是续航,以及各自所定位的细分目标人群,都有着共同的元素。把这两款车放在一起比较,应该是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情,那么究竟谁能成为自主品牌新能源的旗舰轿车呢?

特斯拉 比亚迪 技术-比亚迪特斯拉的产业布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

外观

不可否认,两款车的外形设计都是下足了功夫的。毕竟再有趣的灵魂,也需要好看的皮囊来包裹嘛。

小鹏P7的外观造型由保时捷团队所设计,在它身上,能明显看到保时捷的设计痕迹。比如细长型贯穿式尾灯,并且把这一特征也用到了前脸部分。分体式大灯组配合封闭式前格栅设计,使其拥有较高的辨识度。

比亚迪汉则走的是中国风路线,在原有的“Dragon?Face”的基础上加以升级,前脸两侧狭长的LED日间行车灯,有种龙须的感觉,也从视觉上加宽了前脸。

至于车身侧面的门把手,两款车都用了隐藏式门把手。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风阻,两款车的外观都用了遛背式造型加上水滴反光镜以及封闭式前脸。

从两款车的外观来看,小鹏P7的极炫未来风更浓烈。而比亚迪汉则在设计语言中更多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味道,以呼应它用中国古代朝代命名的车型名称。

2

内饰

我们先来看比亚迪汉的内饰。它的内饰设计灵魂借鉴了中国古代建筑比如故宫对大红色调的应用。环抱式中控设计下,用了大面积的红色皮质材料包覆以及烤漆饰板。看起来相当有档次感。

在每日车讯看来,比亚迪汉的内饰由前奔驰内饰设计总监带领的团队完成,因此,在豪华感的打造上,更加得心应手。

小鹏P7则相比要简约一些了。中控部分最醒目的是那台贯穿式一体屏,这是由一块10.25英寸全液晶仪表和一块14.英寸的中控屏组合而成的,带来浓浓的科技感。另外,大量平直线条的用,让它呈现出简约的味道。

如果一定要分个喜欢的高下的话,我更喜欢比亚迪汉的内饰设计,既有传统中国风,又有科技感,在用材上也极具档次。

3

科技

在智能配置方面,两台车是不相伯仲的。诸如电动座椅、座椅加热/通风、手机互联、智能分区空调,智能语音系统等配置都是应有尽有。这里重点比较一下他们的驾驶系统。

小鹏P7是国内第一款搭载了高德高精地图的L3级自动驾驶量产车。它的XPILOT?3.0自动驾驶系统由三重高精度定位硬件、13个视觉感知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和5个毫米波雷达组成。这些摄像头和雷达能够为车辆行驶提供详尽的路面信息,并实时反馈到车机电脑上,控制车辆做出恰当的反应。

而比亚迪汉作为全球首款搭载HUAWEI?HiCar5G互联技术新能源车型,支持DiPilot智能驾驶系统和Dilink?3.0智能网联系统。它由DiTrainer和DiDAS组成。DiDAS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ADAS,它集成了碰撞预警系统、自适应巡航系统、主动安全系统、车道保持系统、盲区检测、自动泊车、全景影像和遥控驾驶等功能,能够完全实现L2级的自动驾驶。

值得一提的是,汉搭载的DiPilot具有学习功能,就是它能通过分析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判断驾驶员的类型,不断调整,从而更适合驾驶员的使用风格。

4

动力

在动力方面,小鹏P7高性能版本搭载的正是来自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共有562km、586km、670km、706km四种续航版本。官方信息显示,小鹏P7在快充模式下,充电28分钟即可从30%充满至80%,充电10分钟即可实现NEDC续航里程增加近120km,这些措施保证了小鹏P7的超长续航、快速充电后的正常使用。

比亚迪则在汉身上率先用了刀片电池,在安全性方面更有保障。这台电池带来的NEDC综合里程分别为605km和550km。同时,新车快充模式下从30%充至80%仅需25分钟,百公里加速3.9秒。?

从两台新车的动力系统来看,小鹏P7的续航更长。但考虑到比亚迪成熟的上下游全产业链布局,三电系统全是自己的技术和供应。这方面比小鹏P7更有保障。

写在最后

或许从科技的味道来看,小鹏P7更符合人们对造车新势力的新潮电动轿车的定义,它的外观以及内部造型明显受到年轻人的喜欢。比亚迪汉则以综合实力的均衡以及更为安全性的刀片电池,更让人信赖。

个人认为,如果是年轻时尚的用户,建议选择小鹏P7;如果是兼顾家用,比亚迪汉更能满足你和家人的需求。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特斯拉比亚迪哪个好

1.1、新能源 汽车 :新品周期来临,消费层次升级

2018年 汽车 市场低迷,消费需求萎缩,市场景气度下滑。2018 年 1-11 月 汽车 销量2542万辆,同比下滑 1.7%。其中,乘用车销量 2148 万辆,同 比下滑 2.77%。在整体市场消费意愿不强的环境下,新能源 汽车 成为 汽车 行 业为数不多的亮点。18 年 1-11 月国内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为103.0万辆, 与 2017 年同期的 60.9 万辆相比,增长了68.0%,其中新能源商用车销量 14.4 万辆,同比增长7.8%;乘用车销量88.6万辆,同比增长 84.8%。

1.1.1、新品周期来临,产品品质提升

截至 2018 年11月,22 家乘用车厂商先后于 2018 年内推出了49款改 款换代车型,45 款全新车型。其中纯电动车型共 72 款,插电混合动力车型 共 22 款。45 款全新车型在 18 年的销量为 18.7 万辆,占总销量的 21.1%。2018年 1-11 月,累计销量前十的插电混合动力车型中有 9 款是改款或是全 新车型;累计销量前十的纯电动车型中有 7 款车是改款或是全新车型。

补贴政策推动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提高的作用立竿见影。2018 年 6 月新补贴政策正式实行后,续驶里程超过300公里的车型的销量占比大幅提 升,从 2017 年的 24%,提升至 18 年 1-11 月的 50.6%。18 年 6 月实施新 补贴政策后,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的车型的销量占比达到了 62.1%。

2018年,各大厂商对车型进行了换代或改款,提高车型的续驶里程。 表 1 列出了主要的改款换代车型。这批车型的续驶里程中位数从 200km 提 升至 301km,2017 年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的车型数为6个,2018 年增加 至 15 个。

企业提升车型的续驶里程一方面是受补贴政策的推动,但长期看是企业 为满足消费需求、提升产品力所作的主动应对措施。我们整理了2018年不 同续驶里程车型的补贴前价格分布。续驶里程 300-400 公里范围的车型价格 中位数与续驶里程 250-300 公里的相近。同时更宽的价格带反应出企业重点 布局的车型都在向续驶里程 300 公里以上的车型集中。高续驶里程车型相对 低续驶里程车型具有了较高的性价比。

1.1.2、消费层次提升

2018年 1-11 月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 88.6 万辆,同比增长84.8%。其 中,轿车累计销售 58.5 万辆,同比增长62.5%;SUV 累计销售26.2万辆, 同比增长 227.6%;MPV 累计销售3.9万辆,同比增长 37.5%。

因为 2017 年基数较低,SUV2018 年销量同比增长迅速,市场份额大幅 提升,从 2017 年全年的 16.6%提升至 2018 年 1-11 月的 29.5%。SUV 的放 量主要得益于17后半年,厂商密集推出了 26 款全新 SUV 车型。全新推出 的 SUV在 18 年 1-11 月的累计销量达到了9.1万辆,占 SUV 销量的 35%, 超过 2017 年同期 SUV 总销量。

2018年之前,新能源乘用车以微型车居多。2017 年微型车市场份额达 到 57.2%,2018 年补贴新政实施以后,18 年6-11月微型车市场份额下降到 31.8%。取而代之的是小型车份额从 17 年的 4.6%增加至 13.3%,紧凑型车 份额从 17 年的33.3%提升至 42.1%。

2018年 6 月施行新补贴政策后,高价位车型的销量占比增长明显。1 月 份,补贴前售价 10 万元以上车型占比49.4%。在 6 月份,占比提升至62.1%。 在 10 月份,高价位车销量占比有所回落,但平均售价仍然保持高于上半年 的水平。整体看,18年消费者购车意愿逐渐向高价位车型倾斜。这与高级别 车型(紧凑型、中型、中大型)销量占比提升相互印证。

供给侧分析,2018 年后厂商投放的新车型、换代改款车型官方指导价整体高于过去的水平。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平均价格提高至 23 万左右; 另一方面部分产品逐步探入高端消费市场。以荣威 Marvel X、蔚来 ES8、比 亚迪唐为代表的新车型价格已经触及30万元以上。

1.2、动力电池:强者恒强,三元电池已成主流

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院的数据,2017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 36.2Gwh,同比增长 29.4%;2018 年 1-11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 43.6Gwh, 同比增长 77.0%。总体来看,2018 年以来,乘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 比 2017 年提升 24.3pcts,客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 10.7pcts,专 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13.6pcts;三元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 2017 年提升 12.2pcts,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占比同比下降 13.4pcts。

分车型来看:

按照电池技术路线来看:

按照电池形状来看,2018 年 1-11 月,国内方形动力电池装机量为32.48Gwh,占比 75%;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5.78Gwh,占比 13%;圆柱 动力电池装机量为 5.37Ghw,占比 12%。

2017 年,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企业为宁德时代、比亚迪、 沃特玛,装机量分别为10.58/5.66/2.41Gwh,市占率分别为 29.2%/15.6%/6.7%。2018 年 1-11 月,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三的企业分 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装机量分别为 17.9/9.6/2.3Gwh,市占 率分别为 41.1%/22.0%/5.3%。总体来看,第一梯队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市 场份额相对领先,且龙头份额不断提升。

2.1、补贴退坡难压消费需求

2009 年开始实行的补贴政策是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起步发展的主要 助推力。经过近 10 年的演变,补贴政策也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2009 年—2012 年):试点推广(公共服务领域25 个试点 城市 + 私人购买 6 个试点城市),私有购买和公共服务分开补贴,补贴金 额高,技术条件要求低,首次提出减免车船税;

第二阶段(2013 年—2016 年):补贴范围扩大至全国,提出补贴退坡 机制,油电混合动力 汽车 不再享有补贴优惠,提出免征购置税,车辆根据性能高低分段补贴。2016 年建立了新的补贴车型目录,政策要求破除地方保 护,严查骗补行为;

第三阶段(2017 年—现在):技术条件要求更高、更细,车辆安装监 控设备,非个人用户需满足规定行驶里程方可获得补贴。2017 年起地方补 贴不超过国补的一半。

2.2、双积分接力,助力增长

2017 年 9 月 27 日,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公 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 汽车 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双积分 政策正式落地。双积分政策是一种改善乘用车供给侧结构的惩罚性措施,目 的在于倒逼乘用车企业降低车辆能耗水平,增加新能源 汽车 供给。

根据双积分计算规则,企业提高新能源 汽车 产量在总产量的占比,不但 有利于增加企业新能源 汽车 积分(NEV 积分),也能够降低企业平均燃料消 耗量,增加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CAFC 积分)。其中,增加纯电动车 型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效应更高。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2017 年度中国境内 130 家乘用车企业共生产/进口 乘用车 2469.29 万辆(含新能源乘用车,不含出口乘用车,下同),行业平 均整车整备质量为 1438 公斤,平均燃料消耗量实际值为 6.05 升/100 公里, 燃料消耗量正积分为 1238.14 万分,燃料消耗量负积分为 168.90 万分,新 能源 汽车 正积分为 179.32 万分。整体上看,2017 年不论是 CAFC 积分还是 NEV 积分都有充足的余量。但是,考虑到 19 年、20 年双积分规则收紧,届 时新能源乘用车产量仍然有不小的缺口。

下面我们将基于 2017 年的积分数据(2018 年积分数据还未公布)对2019 年和 2020 年的 CAFC 积分和 NEV 积分进行预测,并以此估算未来两 年的新能源 汽车 缺口。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缺口预测

在 2017 年工信部公布的双积分核算数据基础上,我们分别设置两种情 景设预测2019 年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通过计算使得 NEV 积分为 正,并且 NEV 有足够的正积分来冲抵 CAFC 负积分,从而求出新能源乘用 车生产进口量。

结果显示,在乐观预测油耗降低、纯电车型续驶里程提升显著的情景下(情景设 1),2019 年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需要达到 122 万辆。在 悲观情景下(情景设2),则需要约 155 万辆的新能源乘用车来满足双积 分要求。

2020 年新能源 汽车 缺口预测

同样的方式,在乐观预测下,2020 年需求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进口量为 226 万辆。对应 2017 年-2020 年复合增速为 57.3%,乘用车市场渗透率 9%; 在悲观预测下,则需要约 268 万量的新能源乘用车来满足双积分要求。对应 2017 年-2020 年复合增速为 66.4%,乘用车市场渗透率 10.5%。

双积分接棒补贴,政策风格由奖励式鼓励切换为惩罚式要求,迫使包括 合资在内的更多企业加大对新能源 汽车 产品的投入。双积分政策的实施优化 产业供给侧结构,引导和带动市场消费节能和新能源 汽车 ,推动 汽车 产业向 节能减排的方向快速发展。

2.3、新能源 汽车 需求旺盛,消费结构优化

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7 年中国六城市新能源 汽车 消费者调查报告》,首先对六个城市进行分类,北京和上海对新能源 汽车 给予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成都和武汉给予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石家庄和临沂仅有补贴政策。调查结论显示:

(1) 新能源 汽车 的主要用途是上下班代步和接送家人/孩子;

(2) 在北京和上海(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新能源汽 车主要作为家庭首辆车;在其他四个城市,新能源 汽车 主要作为 家庭第二辆车使用;

(3) 在北京和上海(号牌优惠+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号牌优惠 政策是激励购车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取消号牌优惠政策,将有75%的车主放弃购买新能源 汽车 ;

(4) 在成都和武汉(不限行政策+补贴政策),补贴政策是激励购车 的决定性因素。

总体来看,新能源 汽车 号牌优惠政策是决定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主要因 素,之后依次是补贴政策和限行政策。2018 年,消费者对新能源乘用车的 接受程度在提升,愿意购买性能和品质更优的车型。相比于过去,补贴因素 对销量的影响在减弱。厂商能够提供、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良性局面正在形成。

企业高品质产品投放加速、消费者购买意愿提升——形成这些市场特点 的背后,是政策主导逐步向市场主导转变的体现。这种转变符合产业发展方 向,在未来 2-3 年内必然会更加有效地促进整个行业的升级。因此,我们认 为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将会依然能够保持较高增速,同时消费结构进一 步优化。

展望 2019 年新能源 汽车 市场,在补贴政策和双积分政策的推动下,新 能源乘用车供给侧结构进一步优化,高品质车型引领市场。新能源 汽车 消费 需求依然保持旺盛,考虑整体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预计 2019 年新能源乘 用车销量约 140 万辆(同比+35%),续驶里程超过 300 公里车型占比达到 80%,纯电动车型占比 25%。商用车市场受 19 年补贴退坡影响,销量依旧 增长乏力,预计 2019 年销量为 20 万辆。

3.1、锂电产业链盈利能力承压

我们对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样本股的跟踪显示,绝大部分环节收入增速出 现回落,钴系正极材料收入增速由 2017 年报的 94%下降至 2018 年中报的 41%;磷酸铁锂收入增速由 17.1%下降至 10.7%;隔膜收入增速由 29.7%下 降至 1.2%;电解液收入增速由 8.4%下降至 6.9%;负极材料收入增速由 28% 上升至 33%;动力电池收入增速由 44%下降至 32%。

毛利率变化方面,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各环节仍然处于下跌趋势中,钴系 正极材料毛利率在 2017 年+2.4pcts,而 2018 年中报-6pcts;磷酸铁锂正极 材料毛利率为-6.5pcts/-6.1pcts;负极材料毛利率为-1.3pcts/-5.9pcts;隔膜 毛利率为-3.5pcts/-14.3pcts;电解液毛利率为-6.8pcts/-11.8pcts;动力电池 毛利率为-1.8pcts/-4.6pcts。

3.2、锂电材料:静待调整,龙头优势显现

根据化学与物理电源协会等统计的数据,2018 年以来,三元正极材料(523)价格由 21-22 万元/吨下跌至 16-17 万元/吨,跌幅约 20%;磷酸铁 锂正极材料价格由 8.5 万元/吨下跌至 6 万元/吨,跌幅接近 30%;中端湿法 隔膜价格由 4.5 元/平方米下跌至约 2 元/平方米,跌幅为 57%;电解液价格 由 4.5-5 万元/吨下跌至 4 万元/吨,跌幅约 18%;中端负极材料价格由 5-6 万元/吨下跌至 4.5-5.8 万元/吨,跌幅约 6%。

3.3、动力电池:CATL 优势扩大,盈利稳定

动力电池是电动车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补贴退坡影响下,动力电池价 格将在中长期处于下降通道。以宁德时代为例,2017 年动力电池系统价格 为 1.41 元/Wh,同比下降 31.6%,2014-2017 年年均复合降幅为 21.3%。过 去几年,在技术进步及规模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下,动力电池的成本也在持续 下降。电池价格的影响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包括供求关系变化、规模效应、 材料成本优化等。

补贴退坡背景下,目前动力电池环节正处于行业产能出清的阶段,龙头效应正在显现。根据 GGII 发布的数据,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总体呈现 集中趋势。2017 年,宁德时代/比亚迪装机量市场份额分别为 29%/16%,2018 年两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分别增长至 41%/22%,CR2 由 45%提升至 63%;第 二梯队中,市场份额变化明显,孚能 科技 等企业增长强劲,CR5 由 2017 年 的 62%提升至 76%。总体来看,动力电池市场份额继续向头部厂商集中。

综上所述,(1)动力电池环节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市占率合计已超过 60%,比亚迪电池仍然以自供为主,宁德时代对上下游的议价能力继续增强。(2)锂电材料价格不断下行,动力电池成本端逐渐改善。因此,在补贴退 出之前,宁德时代的盈利能力总体依然强劲。

4.1、竞争升级,全球化竞争暗流涌动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经历了从全面产能扩张到竞争升温、集 中度提升的过程,在政策保护下,国内、国外的发展相对独立。预计补贴政 策退出后,2021 年起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将迎来全球化竞争的新阶段。

2018 年以来,全球主流车企的电动化进程明显加快。作为新兴造车势 力的代表,特斯拉 Model 3 在 2018Q3 的周平均产量达到 4,437 辆,其中最 后一周产量超过 5,300 辆,其生产系统在 2018Q3 已达到稳定状态。该季度 特斯拉实现净利润2.55 亿美元,结束了长达 7 个季度的亏损,Model 3 也成 为美国乘用车销售收入最高的车型,从销量排名来看,单季度销量排在全美 第五名。传统车企方面,宝马、戴姆勒、大众等也在加快推进其电动车战略

2017 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 121.3 万辆,同比增长 59.9%,其中国 内新能源 汽车 乘用车销量为 57.62 万辆,占全球比重由 2015 年的 42.2%提 升至 2017 年的 47.5%。中国已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随着补 贴政策的退出,中国将成为全球化竞争的主战场。

4.2、动力电池:直接竞争时代来临,欧洲、中国是主战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主流动力电池厂商主要集中在东亚地区,包括宁德时代、松下、LG 化学和三星 SDI 等。过去几年,由于新能源 汽车 补贴政策的 存在,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之间几乎没有直接竞争,但在补贴政策退出的预期下,海外动力电池厂商正在推进其中国产能的落地;同时,宁德时代等国 内电池企业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国内外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的直接竞争正 在升温。

我们通过以下几个角度对这四家电池厂进行比较研究。

出货量: 2015/2016/2017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2.2/6.8/11.8Gwh,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210.5%/74.1%;松下动力电池出 货量分别为 4.6/7.2/10Gwh,分别同比增长 70.4%/56.5%/38.9%;LG 化学 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1.4/1.8/4.9Gwh,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49.2%/149.0%;三星 SDI 动力电池出货量分别为 1.1/1.3/2.4Gwh, 2016/2017 年同比增长 18.2%/84.6%。从全球出货量排名来看,2015 年、 2016 年松下均为全球第一,但 2017 年被宁德时代超越。

配套车企: 宁德时代已覆盖国内乘用车、客车、专用车领域的主流客户。 在深厚的技术、工艺经验支撑下,公司已经在国内动力电池领域获得先发优 势,海外车企也已覆盖大众、戴姆勒、宝马等;松下动力电池的核心客户为 特斯拉,其他客户还包括大众、通用等。根据公司公告,2017 年,松下动 力电池已供货车型/已收到订单车型/待合作车型分别为 58 款/16 款/74 款, 2015-2017 年已供货车型逐年增长,分别为 45/50/58 款。其中,截至 2018 年 3 月 31 日,配套客户中日本/欧洲/美国的整车企业分别为 6/4/2 家;LG 化学核心客户为通用、雷诺、现代起亚、沃尔沃、CT&T 等,主要配套车型 有雪佛兰 Bolt、Volt、雷诺 Zoe;三星 SDI 核心客户包括大众、克莱斯勒、 马恒达、Lucid Motors 等。主要配套车型有宝马的 Megacity、i3(EV)、i8 (PHEV)以及 X5、330e 等,还有菲亚特(Fiat500EV)、保时捷(Cayenne S)、奥迪(e-tron)、奔驰(S-Class)等顶尖车企的重要车型。

产能规划及工厂布局: 四家动力电池厂商 2020 年的规划产能均超过 50Gwh。从具体的工厂布局来看,宁德时代产能主要集中在中国,海外工厂(德国)正在加速建设;松下产能主要分布在美国和日本,也在积极推进中 国工厂的扩产;LG 化学和三星 SDI 在欧洲、中国、韩国和美国均有布局, 中国工厂的扩产加速推进。

技术布局: 宁德时代技术路线以方形电池为主,软包电池布局正在加速 推进,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松下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主要是圆柱型,正极 材料体系为 NCA;LG 化学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以软包为主,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三星 SDI 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以方形电池为主,正极材料体系为 NCM。

总体来看,中日韩三国的动力电池厂商已经完成对本土整车企业的布 局;在北美市场,松下和特斯拉充分绑定,通用也是 LG 化学的核心客户; 欧洲传统整车企业较多,是未来的主战场之一,韩国动力电池企业(LG 化 学、三星 SDI 及 SKI)布局领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CATL、孚能 科技 等) 正在凭借成本优势及服务优势加速切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市场,在 中高端车型的竞争会日趋激烈,主要看点在于电池企业对合资品牌份额的争 夺,国内二线动力电池企业竞争压力剧增。

4.3、锂电材料:有望受益于全球化竞争

我们认为,国内锂电材料环节有望受益于全球化竞争。首先,我国已经 拥有全球最完善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链,而且大部分企业与海外竞争对手的差 距迅速缩小,个别企业已经具备和海外龙头竞争的实力;其次,日韩电池厂 商的动力电池业务盈利压力较大,引入高性价比的材料供应商是必然选择; 最后,对于日韩电池厂在中国境内的产能,国内供应商在服务、响应速度等 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我们对宁德时代和三家海外电池厂的财务数据进行比较,2017 年 CATL 的净利率为 21%,而松下的圆柱动力电池尚未实现盈利,LG 和三星 SDI 也 有较大的盈利压力。

在 3C 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国内锂电材料龙头企业已经和海外电池厂 建立了稳定的供应关系。海外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速测试中国供应商的产 品,预计 2019 年起测试结果会逐步落地。尽管锂电材料企业仍然处于毛利 率下滑的阶段,但海外电池厂的国产化有望推动其出货量快速增加。

林志颖出,让我们聚焦到特斯拉背后的哪些问题?

特斯拉在全球的销量更高。

说起特斯拉,其品牌名字根据以纪念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命名,其打造为电动车及能源公司,产销电动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其创始人马斯克,被称作为电动车界的“乔布斯”由此可见,特斯拉的影响力犹如当年乔布斯在世时的苹果手机一样风靡全球。

特斯拉也拥有自己的独特设计,一块15英寸的大屏幕就能掌控所有,连中控屏幕都一同取消,由以前习惯的向下看变成自然的往右瞟,也是改变了传统汽车的驾驶习惯,也许是因为时代的进步。

车型特点

从外形上来说,特斯拉现有车型里面不管是ModelS、ModelX、Model3还是即将上市的ModelY,其造型用简单的线条勾勒,没有过多的冗杂设计,其从外型来看与超跑的格调略有相似。

繁杂的按键形式,特斯拉在设计上也能体现出其蔚来感十足。在动力上,特斯拉同样也是取自己的独特方式,把电池用到了极致,几千块的电池直接做到了汽车底盘上,这种设计不仅仅是释放汽车的空间,更是增加了汽车的续航能力,用户可以直接将行李放在引擎盖下。

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

据台媒报道,7月22日上午10时50分左右,林志颖驾驶儿子从桃园市芦竹区中正北路前往桃园,途中撞上机车分离岛。 后,林志颖头部受伤,一时间无法说话。 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儿子脸上有瘀伤。 目前,两人已被送往林口长庚医院。

林志颖除了是演员,还是一名奋斗多年的赛车手。 事故让不少网友惊呼:有赛车手无法控制的车吗? 特斯拉目前的情况如何?

?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据台媒报道,7月22日上午10时50分左右,艺人林志颖在台湾桃园市中正北路发生。 林志颖当时开着一辆特斯拉Model X。 事故发生后,林志颖头部受伤。 一时间,他说不出话来,坐在副驾驶座上的儿子脸上也青了一块。 目前,两人已被送往林口长庚纪念医院。 网上泄露的显示,特斯拉车头着火了,台媒称,特斯拉车头已就地被烧成废铁。

台湾桃园市消防局指出,整个事故发生在上午10时51分。 一辆白色特斯拉电动车在中正北路中正桥向桃园方向行驶时,疑似撞到电线杆,起火。 消防局被逮捕。 报告后,他们立即去灭火。 当时,两名受伤的林姓男子已经逃走,立即被送往医院救治。 目前没有危及生命的情况。 事故具体原因警方正在调查和澄清中。

?为什么总是特斯拉?

如果只是普通品牌的汽车,这次事故不会引起那么多关注,但它是特斯拉。

林志颖是特斯拉车主。 事故中的Model X售价超过80万元,是特斯拉量产车中的高端车型。 今年上半年,全球仅交付了 3 万辆 Model X 和 Model S,而更便宜的 Model 3 和 Model Y 已经在中国量产销售了 53 万辆。

林志颖对特斯拉非常认可。

他在去年接受媒体访时表示,Model 3 颠覆了他对有轨电车的概念和想法。 开完车后,他发现Model 3不会输给跑车,尤其是电控能力让他吃惊。 他还改装了一辆Model 3性能版,把车开出赛道,直言“电车也可以很热”。

曝底盘等缺陷,特斯拉仍受市场追捧

在去年 1 月 19 日发生自燃事故后,特斯拉针对事故调查的初步报告指出,Model 3 自燃爆炸的原因是车底发生碰撞,导致电池短路。 包和自燃。

据了解,对于电动汽车来说,首先普通的接地凸点不能突破护板,接触到车底高压线、电池等关键部位。 其次,电池组外壳的设计要求包括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冲击,防护等级IP67的设计要求并提供碰撞保护,以及防腐性能、绝缘处理等。

此前有消息称,特斯拉拥有热失控保护专利,用于切断失控电池,抑制非失控电池的温升。 因此,对于此次Model 3自燃事故的起因,有人提出要么是特斯拉对高压电池的保护措施不到位,要么是特斯拉底盘撞得太厉害。 但在地下***行驶的过程中,能否承受易燃底盘碰撞力,仍存疑。

?停产卡脖子,成本上升

翻看特斯拉二季度成绩单,乍一看,我们会发现数据并不好——二季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3亿美元,同比增长% ?,但一季度的数据是33亿美元;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为 169 亿美元,同比增长 41.6%,而第一季度为 188 亿美元。

然而,这种下降是一个很好的解释。 ?4月,特斯拉上海工厂停工整整19天,产能卡住咳嗽。 但即便如此,23 亿美元的净利润和 169 亿美元的收入分别超过了华尔街普遍预期的 19 亿美元和 165 亿美元。 强于预期。

销量方面,马斯克在电话会议上表示,今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共交付了 25.47 万辆汽车,同比增长 27%,这要归功于特斯拉 6 月份创纪录的月度产量。

由于营收=销量*价格,41.6%的营业收入增长超过了27%的销量增长,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推动特斯拉二季度营收增长的因素主要是平均单价(ASP)的提升。

特斯拉增长的基本面

特斯拉正在走向全球,在上海和德国柏林开设新工厂,以更接近其客户群。 你可能认为这些措施会进一步扩大特斯拉的市场份额。 但数据显示,从 2020 年到 2021 年,特斯拉的全球市场份额实际上已经从 17% 下降到了 14%。

竞争越来越激烈,特斯拉剩余的 14% 的市场份额可能会进一步流失。 因为本田、宝马、福特、通用、现代、捷豹、起亚、马自达、梅赛德斯、三菱、日产、Stellantis N.V、斯巴鲁、丰田、大众和沃尔沃等汽车制造商都在增加他们的电动汽车阵容,而且有很多 强大而稳固的品牌,并与比亚迪(01211)等电动汽车巨头合作。 最重要的是,他们制造的电动汽车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更便宜。

?全车生态是“完胜”的核心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是时候感受到压力了。

“从整体产业布局来看,国内已经出现了一些造车新势力,实现了对特斯拉的‘赶超’。” 小宇分析了冉财经,“车企的竞争不能只靠销量和车型,供应链和生产生态的布局才是长期竞争力的核心。”

柴代轩还表示,以比亚迪为例,它和特斯拉一样,向上游扩张,建立了自己的三电研发体系; 同时,也在向下游布局,用直销模式绕过传统经销商,聚焦核心零部件。 构建一体化供应链。

柴代轩进一步指出,目前特斯拉拥有汽车、能源生产和存储业务。 相比较而言,比亚迪“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拥有太阳能、储能等产业链; 在电子领域,比亚迪自主研发的智能汽车系统。

“尤其是在对新能源汽车非常重要的三电场自研方面,比亚迪凭借先发优势已经超越特斯拉。”

柴代轩表示,比亚迪是深耕电动汽车技术多年的行业资深人士。 在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环节,几乎都实现了自研,动力电池装机市场份额也持续显着提升。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电池”、“电机”、“电控”仍然依赖外部购。

资深汽车分析师林涛也表示,国产车全面“赶超”特斯拉是大概率,唯一的问题是时间。

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有哪些

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有特斯拉、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精灵、海马汽车、宝马、长安汽车、上汽大通等。新能源汽车不用借助汽油发动汽车,对环境没有污染。

1、精灵(***art)这是奔驰旗下的微型汽车品牌,又叫精灵汽车,还是有一些背景实力的,旗下新能源汽车是***art ***art fortwo2014款Electric Drive。海马汽车前身是合资品牌,现在分家变成了纯粹的国产品牌汽车,旗下主要新能源汽车是普力马2016款 EV绿驱型。

2、北汽新能源是北汽旗下的新能源子公司,是国内第一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到现在已经推出的新能源汽车有EH、EU、EX、EV、EC等五大系列车型。

3、特斯拉汽车公司以电气工程师和物理学家尼古拉特斯拉命名,专门生产纯电动车,生产的几大车型包含Tesla Roadster、Tesla Model S、Tesla Model X。特斯拉汽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个用锂离子电池的电动车公司,其推出的首部电动车为Roadster。

4、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是一家拥有IT、汽车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

国外各大主要车厂均有新能源产品,但限于性能、成本等,还没有大范围推广,也都属于正在完善的阶段。相对比较成熟的有:丰田、本田、日产、宝马、通用、大众、福特、奔驰、PSA等,产品线涉及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和纯电动等各方面。

标签: #特斯拉

上一篇汽车生活馆logo-汽车生活馆门头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