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汽车销量怎么样?-华为汽车销量怎么样知乎

tamoadmin 0
  1. 华为汽车业务人事地震 余承东全面掌权后真要造车了?

华为汽车为何以失败告终

华为造车到底造还是不造?华为智能汽车方案总裁余承东曾说出过“只帮车企造好车”。这个意思是不是不会自己造车。

华为宣布了和大众的合作,将一起造车,有消息称大众将以数十亿欧元收购华为的自动驾驶团队,当然对此中国大众和华为都没有做出回应。

华为汽车销量怎么样?-华为汽车销量怎么样知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华为联合小康汽车集团的新品牌AITO推出新车问界M5(下文简称M5)。

合作的首发车款塞力斯5(下文简称5)发销不过半年,就已面临停销下架的局面。

5失败下场的原因,归根结底是销量过低。刚开始发售的时候,各路的行业大佬都力挺新车,华为门店也是门庭若市,余承东甚至还喊出年销500万的豪言,但实际销售情况实在令人大跌眼镜。

乘联会数据显示,5销量分别为129辆、204辆、10辆、507辆、715辆、1117辆、1926辆,共计不足6000辆。

劳斯莱斯的引擎放到拖拉机上,肯定还是拖拉机,不是劳斯莱斯。”

这是华为已经离职的某位高层管理说的,完全表明了5销量失败的原因。

汽车行业的考量维度,对于技术的要求理性且严格。遗憾的是,纵然华为拥有尖端智能技术,仍并不足以弥补合作方——小康集团机械技术方面的短板。

在和华为合作之前,小康汽车可以说在智能汽车方面毫无经验

随着和华为的合作,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汽车品牌才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

成立金康塞力斯后,发布了首款5车型,全年销量只有区区732辆。

无疑这是一次失败的合作,后续不知道华为造车亦或是华为合作车什么时候能再次面世。

华为汽车业务人事地震 余承东全面掌权后真要造车了?

撰文?|?张瑞辰

?编辑?| 潘?谈

三八妇女节,一个女人欢喜男人忙的日子,AITO问界却在偷偷搞事情。

也就是所有小仙女们享受下午半天法定期的时候,AITO汽车先后在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张宣传海报,海报上屹立中央的字眼从“AITO问界”变成了“HUAWEI问界”,这波改名属实打了众人一波措手不及,但也正是因为这波改名,问界在网上引起了不少的关注与话题。

对此华为官方最新回应称,HUAWEl问界是华为生态汽车品牌,是华为开创的全新商业模式。

截至目前,AITO汽车并没有将所有官方名称都改为“HUAWEI问界”,其中华为商城以及AITO都还没有更改,赛力斯官方社媒上更是都没提这事儿。

但是今天3月9日,HUAWEI问界还规范了车尾标志以及零售门店门头的规范,也就是都加上了HUAWEI的字样。

自己不造车?帮人造好车?

其实华为多次在公众场合宣称自己“不造车”,但华为关于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文件中表示,不造车的时效定在了三年,而现在距离这份承诺到期还有不到八个月的时间了。

等这份封印一旦解除,华为势必是要在汽车领域掀起点儿波浪的,从这次海报改名就能看出来,华为虽说不造车,但手已经伸得越来越深了,并且之前也就有迹可循。

其实早在2月初AITO汽车在官方微博上发布的一条海报上就出现过华为的字眼,但当时的问界还是冠以AITO之称。随后AITO与赛力斯方面协商决定将品牌话术从‘华为深度赋能’改为‘华为全面主导’。很多人不解这意味着什么,其实话术的更改对于华为和问界的关系来说,起到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可以说是后妈转正了。

之前华为跟赛力斯的合作方式是,赛力斯负责提供车辆的车型、平台以及生产,而华为则是负责对其赋能,也就是加入智能座舱、智驾等,最后在华为的渠道进行销售。

而华为全面主导之后,赛力斯与华为签署了深化联合业务协议,大体上内容就是华为提供电动化、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软硬件技术,并通过产品定义、用户体验、质量管控、渠道零售以及品牌营销主导问界,同时带动华为智能汽车零部件的规模化销售,再由赛力斯对现有车型进行升级开发以及车辆生产。说白了现在华为在产品力、开发、生产、销售等方面都起到了主导作用,对于问界新车型的控制权也相对更大了些,相当于华为是提出方案的甲方,而赛力斯则是负责完成的乙方。

虽然华为自己没造车,但一直用赛力斯作为载体实现华为的汽车梦。

华为借赛力斯之手造车,拯救赛力斯

Q:“你觉得问界这车怎么样?”

A:“车机系统是我体验过最惊艳的。”

Q:“M5正好在你的价位区间,你会考虑吗?”

A:“不会,我还是比较低俗的人,车还是人开的,只靠车机打动不了我”

这是今年年初问界降价后我与哥们儿之间的真实对话,可见问界搭载的鸿蒙座舱的确给不少人带来了不错的印象和体验,但是产品力方面还不足与同级相竞争。

要不是依靠着华为,问界M5的原车型赛力斯5基本上可以用工业垃圾来形容了。首先赛力斯这个品牌的知名度本身就不高,再加上背后是东风小康这种登不上台面的“廉价低端”影子,在没有华为参与之前,可以说是要产品力没产品力、要品牌没品牌。

也算是多亏了华为的赋能,当下用户偏向于座舱体验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才让赛力斯有所起色,但明显也能看得出来,问界的这几款车型都是赶鸭子上架的,比如更高一级的问界M7,居然轴距比M5还短,甚至连后排出风口都没有配备。

在华为的支持下,问界一度最高卖到1.2万辆的月销成绩,但今年年初这两个月,销量出现了明显下滑。很多人因此便开始唱衰华为,在我看来这是缺乏对华为全方位能力的了解。

可以说,上述两款车型都是匆忙上马,很难体现华为的真实实力,应该说华为在造车领域其实一直处于被低估的状态,但凡深入了解过华为的人都知道,这家公司的综合实力到底有多恐怖。一个行业越是需要持久性的长跑,华为这样在组织、技术、品牌、渠道等方面都很强的长跑选手就越容易最终胜出。所以想要看HUAWEI问界的真实产品表现,还得等后续发布的新车型了。

鉴于华为和塞力斯在品牌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在这个时间点把问界的前缀从AITO改为HUAWEI就好理解了。此前赛力斯与华为签署的深化联合业务协议中也是提及,2023年会有全新的产品面世,届时大概率就会以HUAWEI问界XX来命名了。

其实改名之前,问界早就直言不讳地说自己就是华为汽车了,就连现在华为门店里的问界销售都直接和来看车的客户介绍这是“华为汽车”。可见华为这个前缀能给问界带来更高的品牌力,让用户更有信任感。全面主导了之后也就多少能撕掉类似‘华为贴标’‘小康换名’这样的标签,说问界是华为汽车也就名正言顺了。

写在最后

一家新势力车企CEO曾告诉我,除了特斯拉和比亚迪,他们最害怕的不是BBA,也不是其他传统车企转型新能源,而是跨界造车的华为,因为华为几乎在每一个环节都很强。

虽然目前来看,华为不造车的承诺还是在有效期内的,只不过华为的种种操作都在预示着华为还是会深入造车领域的。通过这三年的摸索,相比华为也摸清了汽车行业的门道,三年内不造车的封印解除后恐怕华为也不会亲自下场,毕竟国家已经不再批准新的造车资质了,并且相关政策表示小米是最后一家申请下来造车资质的车企。往后华为不排除会逐渐控股问界并全面主导该品牌,最终实现真正的HUAWEI问界。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风华绝代蝴蝶0121,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不少人还记得,2020年前后是中国造车新势力最疯狂的时候,当时整个市场有大约100家造车新势力企业,经过近两年残酷的市场竞争,绝大多数的造车新势力已经销声匿迹,只有华为、苹果等少数厂商还在犹豫。

近日,市场上盛传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离职,余承东独掌智能汽车业务的消息,让外界对华为的造车事业有了更多的猜想。

到目前为止,华为仍然坚持“不造车”,即便是华为深度参与的AITO问界品牌,也没有悬挂华为的标识。

外界关注的是,余承东全盘掌握华为汽车业务之后,华为发展汽车业务的策略将会发生重大变化。要知道,华为的技术实力在业内堪称一流,如果华为决定造车,将会给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余承东全面掌权?

在华为的众多高管中,余承东的名气可能仅次于掌门人任正非。实际上余承东并不在华为最核心的决策层,但由于他掌控的是直接面向市场与客户的消费者业务,因此有着更高的曝光度,经常处在舆论中心。

事实上这次传闻的主角是华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但王军离职之后,华为并没有新的任命,这相当于余承东对华为汽车业务进行了“直管”。

虽然王军原本就需要向余承东汇报,但他的话语权显然高于荣耀手机的负责人赵明。因为在华为内部,关于如何切入汽车业务这个问题上,余承东和王军实际上代表着两条道路。

众所周知,华为目前尚未推出自有品牌汽车,所谓的汽车业务主要都是对外合作。首先是零部件供应商,为用户提供激光雷达之类的智能化硬件,这其实是一种B2B模式。

其次则是王军主导的HI模式,主要内容是为用户提供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典型的合作案例是北汽极狐阿尔法S Hi版;最后是余承东主导的智选模式,与汽车厂商进行深度合作,同时利用华为的门店渠道进行销售。

这次王军离职,代表华为内部对Hi模式的发展并不满意。以北汽极狐阿尔法S Hi版为例,这款车可以说代表着华为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最高成就,其技术含量远远超过问界。

但消费者对这款车最直观的印象却是它39.79万元起售、堪比BBA同级别车型的价格,最终导致无人问津。

相比之下,余承东主导的智选模式则拿出了更亮眼的成绩单,问界品牌车型上市9个月时间,销量超过7.5万辆,良好的市场表现直追一线造车新势力,让外界看到了当年华为智能手机业务不断攻城略地的架势。

更重要的是,智选模式是可以直接为华为带来利润的。业内有不少人相信,华为与赛力斯的合作分成大概是1:9,也就是说,一辆售价25.98万元的问界M5,华为能直接分到约2.6万元。

目前华为正在遭遇美国新一轮的严厉制裁,其智能手机业务大幅萎缩,短期内复兴无望,智选模式能够直接带来可观的利润,也能够把大量的华为门店利用起来,这种发展模式显然把王军主导的Hi模式比了下去。

王军离职、余承东全面主导华为汽车业务之后,华为很有可能扩大智选模式的合作范围。市场人士相信,目前奇瑞汽车、江淮汽车都已经与华为达成了类似问界智选模式的合作,此前Hi模式下的北汽极狐也有可能加入智选阵营。但问题是,智选模式就可以了吗?

智选模式真的是华为想要的吗?

华为智选模式之所以比较吸引人,是因为有问界这个成功的例子。在加入华为智选模式之前,赛力斯在国内市场上毫无存在感,但在与华为合作打造问界之后,其销量一飞冲天。

在双方的合作中,华为深度参与整个造车流程,智能座舱、电驱系统甚至车载音箱都出自华为,带来良好的用车体验。除此之外,华为在智能手机时代树立起来的高端形象,也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但从客观角度来说,在消费者业务方面,华为并不擅长合作。原因很简单,华为一直以来的作风都很强势。

对于亲身参与的业务,华为基本上都要掌握主导权,这很容易影响与其它厂商的合作关系。对于这种技术驱动的厂商来说,亲身掌控业务,比那些七嘴八舌的合作模式更合适。除此之外,面对新能源汽车大潮,华为真的“不造车”吗?

华为到底该怎么造车?

王军在这个时间点离职,之所以备受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任正非当年所说的“三年不造车”的期限将至。

余承东是靠消费者业务的强势崛起,才在华为内部有了比较高的地位,他自然想让华为推出自有品牌的汽车。事实上,在余承东全面执掌华为汽车业务之后,华为亲自下场造车的可能性的确在大幅提升。

如果是几年前那个年营业额1367亿美元,净利润100亿美元的华为,对亲自下场造车应该不会有什么疑虑,但现在的情况与几年前不同,华为2022年的营业额已经只剩下1000亿美元左右,而且又遭遇了美国新一轮制裁,恐怕很难进行大手笔的投入。

根据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的说法,在华为高管中,支持造车的“只有余承东一票”。

不出意外的话,华为的智选模式在2023年将获得更大的成绩,但外界更关心的还是华为到底造不造车。

没有华为的加持,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问界。如果华为犹豫时间过长,其高端形象逐渐被外界淡忘,那么很有可能错过新能源汽车的黄金发展窗口。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经纬AUTOMATRIX,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标签: #华为

上一篇哈尔滨汽车改装厂电话-哈尔滨汽车改装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