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己再次向小米汽车致歉-“智己汽车”

tamoadmin 0

    智己汽车是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和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项目初投规模达到百亿元级别。三强联手就一定是三倍的强吗?

    智己亮相当日便遭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的“泼冷水”。

    何小鹏在朋友圈发言称:“主导权之争所带来的体系、文化、路线、执行差异完全无法避免。那些广泛、深度且互补的战略合作,只是战术价值,战略反而是损失。”

    智己再次向小米汽车致歉-“智己汽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话里确实带着那么点酸味儿,因为阿里也是小鹏汽车的投资方。此次直接与上汽合作电动车项目,何小鹏心里自然也会有些触动。

    对此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表示,车企和互联网公司合作,核心诉求是完全不同的。互联网公司更看重的是生态打造及背后的数据,而车企更需要的品牌打造及利润。从这个意义上,双方在盈亏平衡时间点上就有天然的不一致。这一次智己通过基金的模式去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双方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

    智己汽车筹备超过两年

    “智己汽车”,该项目名称取自《周易》,意为“以智慧周全万物”。“智己汽车”寓意缔造人车共生的智慧出行新时代。

    智己汽车项目将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据介绍,在上汽集团内部的组织架构中,智己汽车将完全脱离以往国有车企固有运作模式,项目将成立独立公司及品牌。新成立的商业实体则将与上汽乘用车、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公司形成并列关系。

    智己汽车方面透露,去年5月,上汽集团从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乘用车及零部件、三电部门等下属公司及机构中调集人员,成立专职内部核心项目组。截至今年3月6日在上汽集团内部正式得到公布,该项目的筹备周期已超过两年。

    上汽高层透露称,明年4月智己汽车将携三款产品同时亮相上海国际车展,还将公布首款车型的购买方式,并接受***预订。

    另外,智己汽车将于2021年1月13日上海首发两款全新车型。同时,该公司与宁德时代共同研发的“掺硅补锂电芯”电池技术有望搭载在两款全新车型上。

    新技术通过电芯材料配方的优化、专利成组技术隔热阻燃及全铸铝电池包壳体封装技术,结合BMS端云协同管理,保证电池安全。同时,可实现约1000公里的续航和20万公里零衰减及240瓦时/千克的能量密度。不过由于成本原因,1000公里的续航产品将在未来5年内,陆续推向市场

    上汽方面援引官方预测数据称,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占比到2027-2028年前后将达到20%。

    智己汽车是上汽集团瞄准未来市场长期规划的项目,并不是“一时兴起”。

    智己汽车非上汽与阿里首次合作

    2016年,上汽与阿里联手推出斑马智行,首发搭载于“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产品上市当天,马云亲自与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一起为新产品站台。

    荣威RX5成为中国市场第一部互联网车型。

    双方合作之初,上汽、阿里分别持股45%。这一股权结构本是为平衡双方利益,却给日后发展埋下隐患。

    双方在后期因为是否开放斑马智行系统产生了分歧。

    上汽希望车联网成为自己的产品差异化优势,自然不愿意开放系统,如果所有车企都有了这套系统,荣威RX5的产品力将会受到影响。

    而斑马底层系统是AliOS,阿里为了研发这套系统投了很多钱,需要有更多客户摊薄成本。

    因此两大股东利益形成了冲突,问题一直无法解决,时间一长使阿里方面的合作积极性严重受损。

    汽车行业观察员张志良表示,这个矛盾导致了斑马智行在后期失去了发展的动力,双方不再同心协力而是各自盘算自身的利益走向,这导致斑马系统的更新迭代迟缓,慢慢让出了领先的地位。

    后期阿里干脆把AliOS从斑马系统中剥离出来,分别与东风标致、一汽集团进行合作。

    至此斑马系统彻底失去了在行业内的独占优势。荣威RX5的销量也开始下滑。

    2017年荣威RX5全年销量234418辆。2018年总销量220061辆;2019年1-12月荣威RX5销量为119457辆,同比下降45.72%。

    白毅阳表示,做软件开发和汽车开发有很大的不同,上一次在斑马上的合作更偏向软件开发,而且更像是打造了一个智能座舱产品及解决方案。这一次选择合作打造一个品牌,从终端需求出发去打造一个品牌,而不单单是一个软件产品。这其实也是智己能否成功最需要关注的点,做好终端差异化定位,STP是重中之重,然后从目标客户群出发去做产品研产销及后市场生态。

    高端电动车市场竞争残酷

    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近年来逐渐显露出高端化与新能源电气化的发展趋势。

    在豪华车市场中,自今年4月以来,中国豪华车销量持续较大幅度增长。11月,豪华车销量达30.1万辆,同比增长31.8%。

    今年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零售销量为90.3万辆,同比增长2.7%,其中11月更是大幅猛涨122.6%。

    所以各大车企为了占领这部分市场纷纷在旗下发布高端电气化品牌。今年7月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发布岚图汽车品牌战略,首款概念车?VOYAH?i-Land?全球首发。

    11月14日,长安汽车表示,正与华为、宁德时代联合打造一个全新的高端智能汽车品牌,产品即将量产,并在未来5年推出105款车型。

    11月20日,2020(第十八届)广州国际汽车展览会拉开帷幕。在广汽集团新闻发布会上,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宣布“广汽埃安”品牌将独立运营,全面打造高端科技品牌。

    12月10日,有消息称,长城汽车成立全新智能电动汽车独立品牌,内部代号为“SL”项目。该品牌主打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定价或高于现有车型。

    此外,百度被曝或将与威马联手造车;在汽车领域多番投资布局的小米也被曝出造车传闻。

    以这一两年汽车市场趋于饱和的车市来估算,全国年销总量大约在2100万辆左右,而在2100万辆中,只有106万辆属于新能源汽车。当然新能源的数字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扩大,但毕竟是一个竞争十分残酷的战场。

    一位行业内人士表示:汽车市场转型时期,大车企转型需要试错,无论是R还是智己,目的都是这个,谁跑出来了谁就赢了,整个集团就可以朝着这个方向前进。如果旧的不肯放手,还想抓住新的,要整体实现转型,不仅速度慢,而且一旦方向错了,要付出的成本就太大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互联网巨头惦记的不只是那几捆。

    12月15日,有消息传出,互联网巨头小米将与比亚迪联合出品名为“清悦S1”电动汽车,并将此定义为“年轻人的第一辆汽车”。与此同时,也有知情人士称,百度也将生产自己的电动汽车,并与吉利汽车、广汽集团和一汽集团已进行可能性谈判。

    针对上述消息,几家企业也纷纷作出相关回应。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徐洁云于昨日发博表示:“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新闻。”;吉利和百度方面称,对市场传言不做评论;广汽、一汽方面目前尚未予以回答。而从吉利和百度的回复中或不难看出,此传言存有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性。对此,有行业人士表示,未来几年是车企的战略机遇期,智能网联汽车则是其中关键。

    当前,智能化转型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国家层面也对其日后良好发展给予了较大支持力度。具体来看,今年2月,我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11个部门发布《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了2025年实现有条件智能汽车规模化生产的目标。此外,今年11月,院办公室也正式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

    而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多个互联网企业无不窥探到智能汽车的巨大市场前景,并对其纷纷进行布局。据悉,今年11月14日,华为宣布将携手长安汽车和宁德时代共同打造一个全新高端智能汽车品牌;26日,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浦东新区合资品牌“智己汽车”正式签约;30日,科大讯飞与广汽集团共成立星河智联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值得注意的是,综上所述的三家互联网巨头并非独立造整车,而通过与传统车企的强强联手,并提供给车企先进的智能技术,也不难看出其背后隐现的造车野心。

    事实上,目前在制造智能汽车方面,早已有互联网人先行涉足。从蔚来汽车的李斌、理想汽车的李想,到小鹏汽车的何小鹏,查其履历可知,三位领导曾均是互联网行业出身且并非是巨头企业,而如今,蔚来、理想、小鹏作为我国造车新势力,在智能化市场已取得一定成绩。无论对百度还是小米未来是否造智能整车来说,都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但目前来看,互联网造车仍面临巨大挑战。对此,汽车分析师张翔对车语者表示,目前智能汽车的关注度颇高,诸多互联网公司都想进入此行业。但当今涉及到重资产投资,存在门槛高,风险大等问题。如从上月百度发布的财报来看,2020年第三季度,百度实现营收282亿元,净利润137亿元,若其正式造整车,需投入多少资金仍未可知。

    于百度而言,虽早在2017年就已成立了自动驾驶业务阿波罗Apollo,并在今年10月在北京实现全面运作,但该业务的运作形式主要是为车企提供人工智能支持的相关技术,并未真正自主造车。而小米方面此前并未在汽车领域有所涉足,本在技术层次上就存一定难度,今后加之要面对竞争激烈的智能汽车市场,实现跨界更是难上加难。

    张翔也就此问题表示:“到目前为止,互联网造车比较成功的只有特斯拉一家,蔚来、理想、小鹏也经过多年奋斗才有一定成绩,百度和小米要想把规模做大,更需从某一个领域进行切入,如汽车软件或车联网、自动驾驶等。而伴随前不久苹果方面自动驾驶汽车正式落定,百度、小米将面临多重冲击,想成为主导玩家,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综合来看,当我国智能汽车产业迎来发展黄金期,互联网巨头“亲自下场”造车虽有势如破竹的勇气,但面临身上肩负的破局压力,在市场上将有何成绩仍有待检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汽车

    上一篇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森地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