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id4深度试驾,大众id4的致命缺点在哪

tamoadmin 0
  1. 25万的大众高级车用鼓刹?ID.4靠什么才可以在国内立足?
  2. 大众id4crozz星河灰色是金属漆吗
  3. 大众id4悬挂故障
  4. 奥迪Q4e- tron有哪些缺点?
  5. 大众ID.4再有新车型曝光了:百公里加速6.2秒,续航下降了

在ID.4这款纯电动SUV正式发布之前,个人的观点可能是比较拧巴的:一方面我希望大众投入这么大精力、专门打造MEB平台来做的首款纯电动SUV,能够让特斯拉感受到威胁,教会越来越嚣张的造车新势力“造车”;但另一方面,看完整车后又不得不怀疑,这款产品真的能够打压新势力吗,消费者真的愿意买单吗?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大众ID.4做了大量工程上的突破,结合自己在MQB上的成功,再次按照自己对纯电动车专用平台的理解来规划产品,特别是对首款尝试性产品ID.3做了很多升级,总体得到的结果是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ID.4拥有全新设计风格、555公里续航、三合一的电机、更合理的空间布局、强大的交付能力等等,都体现了大众这样的一流汽车企业在工程层面的强大。

可问题是,消费者不认为大众能造一款堪比特斯拉Model?3的电动车,毕竟之前的油改电车型都是有很明显的短板的,一看就是传统车企落后思维的产品。

大众id4深度试驾,大众id4的致命缺点在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但是当大众给出“25万元可以购买到长续航版本”的承诺之后,我相信很多业内人士的观点都瞬间改变了。

这个价格意味着ID.4直接进入了Model?3标准续航同一个竞争区隔,甚至会让特斯拉需要考虑如何定价Model?Y。这也给了诸如蔚来小鹏理想这些新势力很沉重的打击,因为大众ID.4的定价远比这些新品牌更便宜,可是传统车企的工程能力、品牌认知度、交付速度都胜过新势力。更重要的是,大众ID.4的这次定价也完全颠覆了现有纯电动市场的定价体系,可以将其理解为破坏者。

具体来说,25万元这个价格似乎是一个“精心设定”的点。一个模糊的感受是,25万元或许是纯电动车进入燃油车市场的一个临界值,只要纯电动车进入到这个价位以内可能就会掀起风浪。

这应该是和当前燃油车市场的价格策略强相关的,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包括大众在内的主流品牌的价格顶点差不多就是25万元,大部分合资车的高配销量也是集中于20-25万元这个区间带。这种情况下,A级尺寸的纯电动SUV的高规格动力版本放到25万元就会是一个可以接受、也不会觉得是“割韭菜”的行为——对比特斯拉Model?3的降价策略,其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并且能在25万元这个区间销售,对于合资品牌的品牌认知和品牌溢价也不会有太多的影响,毕竟目前即便是大众品牌在25万元以上的销售占比都不高,整个25-30万元区间都是空白。

这种逻辑有点像当时丰田、本田混动定价,卡罗拉双擎起步价定到13万元、雅阁混动定到20万元以内,一下就拉升了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占比,从月销几百辆到现在已经提升到每月三四千辆,份额高的时候达到30%。当时日系混动车型的定价策略其实就是瞄准了大众的2.0T高功率,弥补日系中高级车型没有2.0T产品的空缺,无法参与到20万元以上价位竞争的问题。从结果来看,这种定价策略取得了成功,丰田和本田重新站回了20万元价位,对品牌溢价也有帮助。

可以说,这次大众给ID.4设定到25万元是非常关键的策略,“25万元”这个价格会成为很多后续产品的“价格锚定”。同样产品力如果比ID.4贵,那自然不如买大众;如果比ID.4便宜,那么产品力大概率不如这款产品,毕竟大众在工程和成本控制上很强了。

以特斯拉来说,先不谈产品力和品牌感知,就从产品竞争力角度来说,25万元的ID.4都已经和Model?3标准续航版裸车一个价格,而且在电池组、续航和空间上都更有优势。并且ID.4是SUV车型,按照目前中国消费者对SUV的喜好来看,同价格下选择ID.4势必会更优于Model?3。这也使得特斯拉在推出Model?Y的时候会很纠结,如果Model?Y价格对标ID.4,那么Model?3必然只能下探到接近20万元才会有竞争力。

所以说,大众ID.4对特斯拉都产生了威胁的话,对于其余那些新势力威胁就更大了。可以看到,很多新势力为了确保车型利润,不得不打高端、豪华牌,但是呈现出的效果也就是20万元合资产品的水平。现在合资领头羊大众把价格拉到了25万元,这基本也就把新势力逼到绝路了。

说完了25万元这个价格策略,再来看看ID.4的产品竞争力。

首先要指出的是,ID.4在产品层面是有明显的短板的,甚至是和大众品牌一贯宣称的“德系品质”有冲突。从现场体验的车型来看,很多细节完全是从降低成本的考量出发,比如全系***用手动顶杆、后轮鼓刹,还比如后备厢盖板用最廉价的毛毡材料成型的款式、车窗按键***用rear切换模式、扶手箱也取消了内衬设计等等。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个人预计会是ID.4的智能体验不会有明显的提升。整套设计基本照搬了ID.3的想法,也和最新的高尔夫8一致,都是那种全面触控按钮,然后车内控制系统进行可视化整合,但是在体验层面并不能跟中国消费者契合。这一点应该是局限于欧洲本土缺乏互联网思维的原因,但是作为主要面向中国市场的产品,缺乏强大的车载互联系统可能会造成很大的后续问题。

但是,重点来了,我个人的观点是,在25万元价位上,大众ID.4做出的质感和体验上的妥协可能并不会影响到消费者的认知。

原因有三点,第一,在成本和功能优先的产品思路下,大众选择启用ID.品牌本身就是和原有大众产品序列的一种切割,把感官品质的优先级放在售价、续航里程之后,确保最核心竞争力的达成。新产品序列不会让消费者有先入为主的感知,就好像不会把ID.4认为是途观的电动版,也就不会将两者的质感水平进行比较。

第二,如果做一个对比,会发现ID.4的很多功能决策是完全参照特斯拉来做的,而特斯拉已经证明了年轻消费群体对品质感知并不十分在意。这意味着ID.4整个品质感虽然不能和大众传统燃油车相比,但是比起特斯拉Model?3来说也没有落差。所以如果说中国年轻世代消费者可以接受特斯拉的做工水平,那么有什么理由挑剔大众ID.4呢?

第三,可能很多人认为特斯拉Model?3拥有智能体验的优势,可是进一步思考会发现,就以Model?3的15寸大屏所呈现的智能化体验,放在中国汽车市场来看也没有什么优势,甚至在车载互联上是落后于大势的。这时候即便大众ID.4的智能体验没有创新,可是单纯从使用感知上也就是触控响应慢一些,扩展功能弱一些,并不会真正影响日常使用。

唯一大众ID.4在智能体验上不如特斯拉的,应该就是AutoPilot和FOTA了。前者其实一直都是特斯拉的噱头,大多数车型都只使用了L2级别的AP功能,又贵又延迟的FSD在中国的买家少之又少,所以***驾驶系统上的差距ID.4可以抹平。只有OTA这件事情似乎大众MEB真的无能为力,很大程度是因为在严格的成本控制下,ID.4应该无法提供足够的硬件冗余。可是缺乏OTA对消费者的购买影响有多大呢?个人保持谨慎态度,只能说OTA对产品的实质改进远没有想象那么大,就好像即便iOS升级到了新版本,可是硬件的限制也无法带来堪比新品的体验。

总结来说,大众ID.4纵然还是有很多问题,可是基于25万元这个价格设定,大众真的把一款A+级尺寸的纯电动SUV做出来了,而且整个参数也是极其主流的——25万元、555公里——这两个数字让让竞争对手十足难受。简单来说,比大众ID.4续航长的车,定价一定比它贵,和ID.4一个价的车,续航和品牌一定没它强。

纵观大众ID.4发布之后,很多电动车爱好者,尤其是新势力车主们,对ID.4都不屑一顾,认为大众还在用传统的思维造车。诚然,ID.4上面的确有很多传统思路,比如严格的成本控制、传统的动力分级和电子系统上的弱势,可是ID.4最强大的地方在于它所拥有的巨大价格优势,在25万元买长续航版本这件事情上新势力没有谁能做得到。

因此,ID.4很可能是第一个打破新能源车消费圈层的产品,把后续途观L、探岳的车主群体——或者可以理解为年轻一代能够消费途观、探岳的用户——平移到ID.4上面,而不用再纠结是否还要多花钱去尝试电动车。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新势力们不加紧降价增配,或许在2021年会遇到巨大的销售压力。

这种情况让我想起了小米崛起的时候。一开始小米和安卓都被视为iPhone的模仿者,功能体验远不如iPhone,而iPhone用户更是一直高喊“iOS生态才是最终竞争力,不用iOS就无法体验智能手机的意义,小米和安卓都只是学到皮毛……”可是这些呼喊并没有什么作用,无法阻挡安卓的全面崛起,毕竟便宜一半的价格、80%的体验已经足够让普通人买单了,一旦安卓形成了趋势,之后就会出现三星和华为

文|刘晓

图|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5万的大众高级车用鼓刹?ID.4靠什么才可以在国内立足?

最懂中国消费者的大众 汽车 ,竟然出现了水土不服。

公开数据显示,大众ID.4在中国市场出师不利。上汽大众ID.4X 3-5月销量分别为625辆、922辆和847辆,销量爬坡的5月份竟然出现了下滑;一汽-大众ID.4 CROZZ同样不乐观,3-4月销量分别为400辆(约)和722辆,5月数据不详。

长期徘徊在3位数的销量成绩,对擅长打造爆款的大众 汽车 而言,着实惨不忍睹。要知道,ID.4是大众 汽车 开启中国电动车时代的首款战略产品,重要性不言而喻,南北大众分别在上海安亭和广州佛山,为ID.系列产品规划了足够的产能,上汽大众更是将ID.4X 2021年销量目标定在5-6万辆区间。如今看来,压力山大。

聊以慰藉的是,大众ID.4在欧洲取得开门红,以7565辆的成绩,夺得4月份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冠军

但欧洲销冠,对中国市场的参考意义并不大。中、欧消费者的新能源 汽车 选择偏好明显不同,欧洲市场相对传统和保守,且竞争不充分。排名靠前的畅销车,除大众ID.4和ID.3以外,翼虎PHEV、XC40PHEV、雷诺Zoe、标致3008PHEV、现代Kona、奥迪e-tron、大众Up!、日产聆风等,放在中国市场没有一款能打。

有人为ID.4辩解,称特斯拉、“蔚小理”新势力交付之初销量也只有几百台,但头部新势力交付之初都有较庞大订单,多半受限于产能,而大众ID.4订单又有多少呢?官方并未披露。更何况,相比3-5年前,如今的电动市场已足够成熟,消费者教育也已初步完成。

为进一步了解ID.4的真实销售情况,牛车***意走访了位于北京、上海的多家4S店。经证实,ID.4新车交付量确实很少,一方面是新车刚刚上市,厂家营销活动少,缺乏声量,一方面是厂家(3-4月份)做ID.4的软件调试,交不了车。

当问到ID.4是否受芯片困扰时,南北大众4S店的多位销售经理予以否认。“目前ID.4交付周期2-3周,个别颜色或配置(AR-HUD)需等待4-6周”。但选配件哈曼卡顿音响确实受到芯片影响,“不要选哈曼卡顿,交付不了”,另外,不要选装热泵套装,“受德国那边的影响,要等3个月“。

为什么需要等待2-3周呢,销售顾问给到的答复是,“ID.4***用线上下单的方式,2-3周完成从选装、配置搭配到新车下线、运输流程,等待时间并不长。”这也说明,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并不存在交付压力,而压力,应该是在销售端。

代理制:理想美好现实骨感

大众ID.4试水的代理制,恐还需要持续 探索 。

目前国内 汽车 销售模式大致有三类,授权经销商、直营和代理制。三种模式的核心区别,在于谁承担渠道成本:传统授权模式,由经销商承担建设、管理、运营渠道以及购车成本;直营模式则完全由主机厂承担以上成本,是另一种极端;而ID.系列主打的代理制,介于以上两种模式之间,主机厂借用经销商现有网络优势卖车,经销商则无需购车、压库,赚取店内运营、试乘试驾、交付、售后等服务环节的佣金。

代理制的优势显而易见。对厂家而言,能够做到与消费者互联互通;对经销商而言,降低库存成本,缓解现金流压力;对消费者而言,全国统一售价,不用担心购车被宰客,也不用再讨价还价。

但是,南北大众和经销商似乎都没准备好。

牛车网走访多家4S店发现,ID.4X和ID.CROZZ无一例外的摆放在展厅最里面角落,淹没在“茫茫车海“中,没有4S店积极主导的降价促销,不是展厅焦点,也没有太多关注度。

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4S店均为ID.4设置了专属销售顾问,他们大多来自店内燃油车销售顾问,从沟通中发现,多数对ID.4了解并不太多,介绍产品时通常在强调ID.4的大众品牌背书、续航扎实和大空间。

销售顾问给人的印象,依然很“大众“,爱买不买,反正不缺客户,甚至连回访电话我都没接到。“他们(销售顾问)燃油车客户关系非常成熟,来ID.这边还要重新开始开始,很多人不愿过来。如果ID.4卖不好,回去接着卖燃油车呗,“我走访中接触到的多数ID.4销售顾问的“销售欲”并不强,感觉更像是在”守株待兔“。

另外,我们了解到,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尚未就ID.系列在4S店建设独立的电话客服系统,依托于原有的体系,一定程度上阻碍了ID.4的客户拉新。

当笔者以购车身份致电北京某家一汽-大众4S店时,并没有联系到ID.4CROZZ专属顾问,一位燃油车销售顾问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时隔多日,再无后续。

直连用户,停留在嘴上说说

掌握主动权的主机厂,不厌其烦地讲着直连用户,但落地工作恐怕不及格。

南北大众两家合资公司的高管,多次公开表达过类似的意思,“4S店代理制的经销模式,主机厂与客户是直连的,要重视中国消费者的声音。”而笔者看到的,却恰恰相反。

下载一汽-大众、上汽大众APP注册完成之后,半个月时间内,没有收到任何一条电话或短信,而新势力代表特斯拉、蔚来、理想,多年以来仍然时不时对我持续“骚扰“中,同样是传统出身的极氪001,客服做得就非常到位,当我在小程序上刚刚注册完成,便第一时间收到了客服电话和微信好友申请。

可能是因为我没有下订单,但那些焦急等待交车的准车主,是不是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呢?下订单ID.4X选装L2+级自动驾驶***系统的一位车主提到,“当初答应2-8周,现在第十周依然杳无音信,官方专属ID客服等同于复读机,‘我们记录了,帮忙反馈了,有结果会通知你’,这样的客服能支撑的起上汽大众MEB 170亿的投资吗?“

在两家合资公司的官方渠道上(上汽大众ID.Hub小程序、一汽-大众APP),笔者并没有看到其为等待车主提供的任何补偿方案

同时,与用户直连的两大平台,用户活跃度都非常低,圈友生活内容还停留在2周前,很少能够看到ID.4CROZZ或ID.4X车主的提车日记或用车分享。

在今年5月底北京市开启的一年一度抢标大战中,比亚迪、广汽埃安、北汽新能源、蔚来、小鹏早已摩拳擦掌, 汽车 经销商店内的周末促销、持标到店试驾获500元京东卡已经如火如荼地展开,忙着获取更多指标线索。

对大众ID.4而言,“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厂家没有指示的情况下,代理制下的大众4S店束手束脚,某销售顾问提到,“我们店没有做过新车品鉴或其它活动,没有优惠,也没有礼品,否则厂家会取消我们的授权。”

公开资料显示,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在北京分别有39家、30家4S店,其中ID.4CROZZ、ID.4X代理店多达26家、20家,占比并不低。但公开数据显示,4月份ID.4CROZZ北京上险数106辆,ID.4X未进纯电SUV排行榜前20,上险数少于26辆。

总结一下,在代理制营销模式下,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以及经销商尚未革新经营理念,在组织调整与运营策略调整方面,也过于迟钝。如果新车销量得不到改善,经销商无法通过相关线下服务,赚取佣金,无法获取新的盈利增长点,大众ID.4试水的代理制,前景堪忧。

产品定位逻辑遭质疑

“有特色的产品才能打造爆款”, 汽车 行业资深分析师贾新光接受牛车网***访时表示。

大众ID.4产品定位停留在燃油车时代,从官方宣传口径可见一斑: ID.4由ID.CROZZ概念车发展而来,继ID.3之后第二款基于MEB平台的量产车型,具备ID.家族的各项优势:空间宽敞、风格动感、操作直观,并且实现全面互联。

美国《消费者报告》认可了大众ID.4的优点,“高级的底盘质感,转向精准,转弯半径小,优秀的静谧座舱”。但是,《消费者报告》对这款电动SUV的前景提出质疑,“上述优势并不意味着能够被电动车消费者清晰锁定。”

在贾新光看来,特斯拉的成功,代表的是硅谷思维模式, 汽车 已经进入电动—智能—互联时代,从机电产品进化到电子产品,而且是消费类电子产品,硬件加软件时代,从研发、制造、销售、售后都应该发生巨大的变化。大众产品从传统 汽车 转变到新能源 汽车 ,但是应该进一步变革,适应市场的变化。

而SoCar 产品战略咨询创始人&CEO张晓亮观点更为激进,“我非常明确地不看好 ID 系列和MEB,因为至少在中国市场,他们从头到尾都是错的,在智能电动 汽车 时代,大众 汽车 对行业变革没有深刻的理解。”

当问到智能化体验和驾驶性能不如特斯拉、蔚来、小鹏时,多位4S店的销售顾问都会强调ID.4的大空间、车辆操控性和静谧性,“这是一台把您从A点送到B点的交通工具,要看pad玩 游戏 干嘛要用车上的大屏呢,至于特斯拉宣传的自动驾驶不符合中国国情。”

试驾过ID.4都会明显感受到,大众 汽车 对电动车的定义与新势力是不同的,ID.4依然很“大众”,中庸,没有短板,但设计普通,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智能化配置和性能体验。

有业内人士提到,国内热销的新能源品牌,都要有鲜明的品牌杀手锏。特斯拉有马斯克个人光环和自动驾驶***系统,蔚来的高端形象和用户服务深入人心,小鹏 汽车 凭借 科技 属性和NGP***驾驶建立护城河,而大家提到ID.4,想到的是烂大街的燃油车和大众logo。

其实不只造车新势力,传统车企出身的欧拉、极氪、极狐、岚图、赛力斯、长安AB品牌,全都“另立门户”,打造完全独立的全新品牌形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各个阶段都尽可能地跳出传统燃油车思维的束缚,从真正需求点出发,结合智能电动 汽车 用车场景,创造性地解决用户痛点。

有观点认为,包括大众、福特、BBA在内的传统 汽车 巨头,都面临着艰难转型的问题,“这些曾经令他们华光万丈的附加值,如今却正在成为某些车企电气化转型之路上的绊脚石”。

结语:

大众并没有选择ID.3,而是率先推出了定位紧凑型SUV的ID.4,作为MEB平台的开山作品,可见大众 汽车 开拓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市场的急迫性,ID.4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但大众已经不再是那个最了解中国消费者的 汽车 品牌,大众ID.4出师不利,不仅为ID.3、ID.6等产品的引入蒙上阴影,还直接关系到大众纯电战略是否能够在中国走得通。

大众id4crozz星河灰色是金属漆吗

众所周知,这几周最热的车可能就是南北大众的ID.4兄弟,作为大众MEB平台的力作,拥有555公里的续航里程、25万预售价(实际价格肯定比这低)、大众SUV必卖爆BUFF的这二位,从头到尾都是一副上和特斯拉比智能,下和宏光MINI?EV拼销量的态度。

按理说这俩车应该火起来的,不过火的有点偏离路线。最近,它俩后轮用鼓刹的事儿在微博上闹得可high了,我就不多描述了,精选几位“阴阳怪气”的老哥给大家看看。

俗话说管中窥豹也可见一斑,这几条评论和点赞数也侧面反映了网友对鼓刹的态度——不OK。

■?鼓刹就低人一等?

那么为啥网友觉得鼓刹不OK呢?

这要从鼓刹的原理和优缺点说起。鼓刹的原理很简单,就是踩刹车的时候,刹车片就会被向外推,去摩擦随着车轮转动的刹车鼓,车轮像是被撑停的。看下面的动图可能会更好理解一点。

它的优缺点也很明显,优点是成本低,制动效能好;缺点就是整套刹车机构塞在轮子里面,散热不好,尤其是在连续刹车的情况下,一旦刹车鼓膨胀,会让你感觉明明拼了老命踩刹车,但是制动效果对不起自己付出的力气,也就是传说中的制动热衰退现象

而盘式刹车是在踩下刹车的时候推动卡钳夹紧刹车片,通过与刹车盘的摩擦力制动,车子像是被夹停的。

对比一下:

它的优势正好弥补了鼓刹的劣势——散热性好。因此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连续踩刹车造成刹车失灵的问题,另外它反应快,比较好和ABS配合。

因为结构上的劣势会影响刹车效果,使得盘式刹车逐渐成为主流,目前的趋势是,只有低端车和货车才用鼓刹,而家用车基本都是四轮盘刹。这里引用下百度百科,这个“大多数汽车”真是冰冷而又有杀伤力,建议后面加个括号,20万以上大众ID.4系列和日产途达除外。

在这样的潮流下,为了追求极致的刹车性能,以及好看和高级,中高端产品们开始使用Brembo的卡钳,尤其是自主品牌们。你看汉EV这套卡钳绝对是可以吹的卖点,哪个静态体验文章不提一嘴领导肯定骂你不长眼;就汉EV这个32.8米制动距离,要说没有Brembo刹车系统抬一手我是不信的。这也侧面证明了盘刹的高端化,毕竟没见过哪个鼓刹有这个待遇。

甚至两轮电驴都是前后盘刹,比如这货(没有给它打广告的意思)。

最搞笑的是,写这篇文章时我偷偷摸鱼,刷朋友圈看到一位主机厂的朋友突然夸自家的四轮盘刹,不知道他是不是在内涵ID.4兄弟。但我估计不太可能,毕竟它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完全构不成竞品,甚至还都是上汽旗下的~

总之,就国内这个风气,鼓刹确实不如盘刹高端,现在只要是有车评人或者大V为大众的鼓刹说一句好话,就马上被打成“跪舔”、“领五毛”。

■?大众怎么说?

对于这个问题,大众表示,因为新能源车有制动能量回收,只有在紧急制动时才会用到后轮制动。而盘式制动经常不用可能会腐蚀生锈,所以他们改用了鼓式刹车。

根据我领导在现场传回来的显示,这回大众可谓是“重新发明鼓刹”——这是全球首个带电子机械式驻车的鼓式刹车。

另外我还找到了一篇大众ID.4在欧洲发布时,对这个问题的解释,说是盘刹会在行车过程中给车轮旋转带来小小的阻力,鼓刹则没有这个问题,而且鼓刹在长期不用之后也能保持性能。

■?大众的解释成立吗?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我们知道鼓刹有优势也有劣势,那么大众解释自己用鼓刹这句“因为新能源车有制动能量回收,只有在紧急制动时才会用到后轮制动。”合情合理吗?

我认为这句话前半句没问题,但也涉及一个用户愿不愿意开高档位动能回收的问题,有人觉得动能回收开高了容易晕车,上车就会调低甚至完全关闭弃用。

但后半句就有点离谱,我更倾向于大众的发言人表达错了或者翻译有问题,哪有汽车制动纯用前轮的,难道不是制动力分在四个车轮上吗?只能简单理解为因为惯性,前轮受到的制动力大,后轮受到的制动力小。

虽然大众努力地解释了自己用鼓刹,是充分分析了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后的做法,但目前看来这只是大众的一厢情愿,广大网友并不买账。很多网友直接指出大众就是想降成本,很多媒体也直接称“都是被年轻且不讲武德的Model?3逼的”,可怜Model?3天天被碰瓷,明明你自己家低端产品,Polo、桑塔纳、捷达用鼓刹都是传统节目了,怎么赖到我身上!?

■?问题到底出在哪?

总结上面几个部分,我们能看出,虽然大众觉得他们自己的鼓刹老厉害了,但在“大众”的认识里鼓刹确实low了点。

也就是说,不是说用鼓刹有问题,而是“大众ID.4兄弟用鼓刹”有问题。

你看人家宏光MINI?EV是四轮鼓刹;欧拉黑猫的低配前盘后鼓(哦对了人家高配四轮盘刹,才8万块),有人骂吗?影响人家在10月新能源销量排行榜上砍下第一和第三了吗?

而ID.4,我再把它这一套贯口念一遍:大众电气化转型的力作、MEB平台第一个引进国内的新车、全新的外观、全新电子架构……从头新到尾,结果你用了个鼓刹。

这感觉就像你约了个985毕业全身爱马仕的美女,最后关头发现她的内衣是都市丽人10块钱3件淘的,虽然可能不影响啥正事,但给人的感觉就很微妙。

碰巧ID.4兄弟的车窗控制逻辑也有点神奇,没有单独的后窗控制按键,如果你要操作后排车窗,你需要按一下REAR键切换控制。然后有些网友又开始借此黑大众简配,其实人家并没有减配啊,只是降成本降得极致了一点而已,只不过降本降到刹车系统这块有点让人难以理解。

■?邦点评

其实两个鼓刹影响不了ID.4兄弟的销量,购车条件中优先级排在它前面的多了去了。但也希望大众爱惜自己的“羽毛”,不能因为多年在国内深耕站稳之后就飘了,信任虽然不会在一朝一夕崩塌,但这样一次一次伤消费者的心也不是个事儿啊。

好了,关于ID.4兄弟后轮配鼓刹的事儿,各位读者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大众id4悬挂故障

大众id4crozz星河灰色不是金属漆。大众id4crozz保持了大众一贯的德味,在过坑、过减速带时底盘给人很整的感觉,车身基本不会出现多余的晃动,属于很有韧劲的风格。而且转向手感的轻重程度也是恰到好处,即便女士也能轻松驾驶。圆润低调的造型,中规中矩的车身比例和下方一圈淳朴的黑塑料包围。

大众车的特点

大众的优点,扎实,用料不错。尤其是跑高速,最能体现出来,跑高速比较稳。而且大众的车油耗也不是很高,7个油,跑的好点6.7个油。缺点,隔音一般,内饰一般,最重要的是烧,基本跑个5千公里就要补机油,建议有大众车的,最好备上一桶机油放车上。

大众车还有个对比,就是发动机舱,日系车跑个10公里发动机舱除了有土,基本很干净,但是大众车里面到处都是油,如果家用,新手,买日系也不错,省油,就是隔音,外壳,漆面就很一般,如果想要跑高速稳,驾驶感觉好。

奥迪Q4e- tron有哪些缺点?

大众id4悬挂故障

,?悬挂?出问题?多为?后悬挂?系统?的?居多?,?因为?后悬挂?系统?承载?车身?超?一?半?的?重量?,一般?为半独立悬挂,实际就是扭力梁半独立悬挂?,?悬挂?问题?一般?多数?是?指悬架的纵臂?系统?。

其次?悬挂?系统?出问题?也会跟?平时?驾驶员?操作?习惯?有关?,?一般?在?载重?最好?不要?超过?车身?所能?载重?的?最大?水平?,?其次?在?行驶?路面?比较?差?的?路段?时?放低?车速?,?尽量?减小?路面?对?悬挂?的?缓冲?,?这样?才能?延长?悬挂?使用?寿命?。

大众ID.4再有新车型曝光了:百公里加速6.2秒,续航下降了

奥迪q4etron的缺点如下:

1、作为一款豪华品牌车型,奥迪Q4e-tron竟然使用的是大众ID.4车系上使用的鼓刹,有“割韭菜”的嫌疑。

2、奥迪Q4e-tron居然没提供隔音棉和液压支撑杆。如果说因为不是燃油车型,所以奥迪Q4e-tron未在发动机舱设置隔音棉,确实挺合理;但是一台豪华车型竟然不提供液压支撑杆,那就说不过去了:这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新车的豪华属性。

3、奥迪Q4e-tron的乘坐空间表现确实不错,但是也牺牲了部分后备箱空间:新车的后备箱容积为520L,相较于新车的车身尺寸来说,这个后备箱容积表现,只能算是及格线以上。

奥迪q4etron简介

这款紧凑型SUV***用流行趋势的轿跑式设计,拥有宽大的前格栅,前保险杠和侧门槛上突出显示着e-tron名称。概念车***用传统后视镜和细长形的贯穿式尾灯。车辆内部延续了最近推出的奥迪Q3的设计,配备以驾驶员为中心的液晶仪表盘以及中控触摸屏幕。

作为大众在2021年发布的最新电动车型,ID.4将在全球分为多款车型陆续上市。驾享兄了解到,大众该系列的最新车型——ID.4?GTX将于明年春季上市。但与以往曝光的标准车型相比,这款最新车型的动力和全轮驱动将有所增加,但续航里程将有所减少。

来自媒体的曝光称,ID.4?GTX将在6.2秒内实现0到62英里/小时(1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比普通的ID.4车型快2.3秒。

继普利茅斯GTX和马自达Familia?Infini?GTX具备的JDM之后,大众准备在ID.4上加上“GTX”版本,与之进行竞争。来自车型的谍照显示,这款全电动SUV将拥有一个更圆滑的变种与轿跑车继承的车顶设计。

来自国外的媒体称,在被称为ID.4轿跑车或是ID.5之前,根据“公司消息来源”声称,它最终将被称为ID.4?GTX。这样的命名方式是不希望与中国版的ID.4?X相混淆,大众要实现零排放SUV的新款设计,将在增加前置电机后实现全轮驱动系统。这家来自沃尔夫斯堡的汽车制造商,已经确认了一款带有302马力的双马达变型车型,但是ANE的报告除了官方名称之外还有一些新的细节被曝光了。

我们发现,ID.4?GTX的提速将会更快。据称它只需6.2秒就可以完成0-62英里/小时(0-100公里/小时)的加速,这将比标准ID.4车型所需的8.5秒有显著改善。缺点是,续航里程预计会受到影响,在WLTP循环中,续航为470至520公里(292至323英里)。

定价方面暂时还不清楚,但不用说ID.4?GTX将是其中最贵的一款。在欧洲,普通的ID.4起价不到37000欧元(约合29.3万元人民币左右),而第一款Max***版的售价则升至59950欧元(约合47.5万元人民币左右),几乎所有可用的设计和配备都有。ANE表示,GTX将在明年春季打破预售,几个月后面向欧洲经销商发起销量挑战。

同时,后轮驱动版的ID.4将在年底前到达欧洲的经销商,而美国市场将在2021年第一季度末之前获得电动SUV,这主要因为时间的推迟。美国版ID.4将于2022年在查塔努加当地组装。作为一个更新,北美变种的车型提供了一个环保局认证的续航250英里(402公里)充电车型。

大众正在开发一整套ID车型系列,包括更小的ID.1和ID.2车型,以及ID?Space?Vizzion、ID?ROOMZZZ和ID?Buzz预览等等更大的车辆。我们也希望看到一个公路行驶的ID车型系列,而该系列生产ID?R目前看来不太可能发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标签: #大众

上一篇极氪001前备箱,极氪001前保险杠多少钱啊

下一篇当前文章已是最新一篇了